我们的大秦岭

  打开《中国地形图》,在莽莽昆仑山脉收住脚步的青藏高原东缘,有一座苍莽突兀的山岭拔地而起,它集合起千山万岭,逶迤东去,绵延1600多公里,将中国内陆分为南北两半。

  这就是中国内陆南北的自然分界岭——秦岭。

  秦岭的起点在甘肃省临潭县北部的白石山,途经甘肃、陕西、四川、湖北和河南五省,直奔河南西南部的伏牛山区,成为中国大陆中东部最为挺拔庞大,对中国大陆自然地理、动植物分布和文化形态影响最为深远的山系。

  古老地理学认为,中国大陆众多山岭的根系在昆仑山,所以在汉代以前,秦岭和昆仑山被笼统地称作“昆仑”。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诗经》《左传》《山海经》,又将矗立在关中平原的秦岭主峰称为“南山”和“终南”。直到秦以后的西汉,这座山岭才有了属于自己的名字:秦岭。

  从出生到现在,我一直生活在西秦岭北坡。幼年坐在家乡村口麦场上所看到的苍苍茫茫如巨浪奔涌的秦岭形象,已成为我衡量世界上所有山岭的一种尺度——至今我都固执地认为,真正的山岭,就应该如秦岭一般,不仅具有高矗的形体,而且具备伟大的灵魂。

  所以,多年前,我踏上走访秦岭之路,希望对这座山脉进行一次深入的文化考察,以表达对它的感念与敬仰。

  两个月时间,60个日日夜夜,我走过了甘、陕、川、鄂、豫五省的一百多个乡镇。那些日子,每当攀上一座静默在天地之间的高峻峰岭,徜徉在隐匿于高山密林间的溪流之侧,或置身于沧桑的古城镇、古村落、古战场、古蜀道、古庙宇之际,那些历尽跌宕与起伏的时光遗迹,就会将我的情感与记忆再次引向历史深处:华夏民族历经漫长迁徙与融合之后,在北秦岭寻找到第一片生存乐土;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第一个封建制国家、第一个东方帝国,都诞生在秦岭温暖宽厚的怀抱里;秦始皇、刘邦、刘彻、李世民,他们成就的千秋伟业,都曾获得秦岭的荫庇;中华民族存留至今的称谓——汉,也是在秦岭孕育而生;而在来自印度的佛教寺院遍布大江南北的中国,只有秦岭顽强地保存着真正本土化的中国传统宗教——道教。

  一个人在秦岭苍茫的山岭间行走,实在是太渺小了。然而,正是这种沉默、孤寂地进入,使我有机会触摸到秦岭的灵魂与精神。

  所以,在秦岭行走的日子,我一天比一天坚定地认为,这条横卧中国内陆腹地的茫茫山岭,才是华夏文明的光源所在。在結束秦岭之行后,我写下了我所了解的秦岭。这些文字,只能算是我在秦岭徜徉、驻留时捡拾到的一块留下岁月痕迹的石头,而对于这座凝结了太多历史文化情感的山岭,无论对于我,还是对于整个民族,尚需要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精力去认识和理解。所以,在考察结束之际,我便期待着再次走进这座深邃博大、令人仰慕的山岭。同时,我也期待有更多的人能和我一起走进它。

  王若冰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