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梧州

  梧州,一个大多数人不曾听闻的地方。即使在它所属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它的名气也远远不及南宁、桂林或是柳州来得响亮。

  可谁又会想到,这座默默无闻的城市,曾经是明代两广总督府的驻地。从明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直到嘉靖四十三年(公元1564年),百余年的时间里,梧州一直是两广地区的政治、军事中心,地位超然。

  如今,尽管过去的光环已经散去,但漫步梧州街头,我们仍能在这座千年古城中,探寻到那些被历史沉淀下来的古风遗韵。

  梧州骑楼城百年商贸繁华的见证

  梧州坐落在浔江、桂江、西江三江水交汇之处,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得这块宝地早在汉代便开始筑城聚居,明代在此建两广总督府,更是奠定了梧州作为两广地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的地位,商业往来日渐频繁。公元1897年,梧州被辟为通商口岸,迅速发展为珠江流域的著名商埠。

  正是在这段商业贸易突飞猛进的时期,梧州市区原有的坊式建筑已经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于是,一种流行于两广地区的建筑骑楼,成为梧州百年商贸繁华的见证者。

  骑楼是一种兴起于近代的商住建筑。所谓骑楼,就是将建筑物底层沿街面后退数尺、留出公共人行空间的建筑物。因远远看去,如建筑物“骑”在人行道上,故名骑楼。

  梧州千年的历史在浔江、桂江、西江三江水交汇之处沉淀,展示出独特的商埠遗韵。作为最早的两广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梧州的交通与商贸自古以来就十分繁华,江水缓缓而流,渔船跨过大桥使出,将梧州的点点滴滴都带了出去。

  梧州城的骑楼一般为三四层高的楼房,前铺后宅或下铺上宅,商住合一。底层商铺门面向内缩入2-3米,让出部分面积作为人行走廊,这既可以为行人遮风挡雨,又可以为商铺营造舒适环境。而在二层楼房,一般设有水门,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梧州几乎年年都会被洪水淹没街道。洪水到来时,骑楼底层基本全被淹没,但商户们对此习以为常,所以并不慌张。水位低时,便垫上几块砖头作垫脚,继续做生意、打牌、聊天,如果水位涨到二楼,商户们便在水门放下一把竹梯,搭沿街巡游的小艇出行,去购买火油、电池等当时的生活必需品。不过,这样富有生活气息的场景,现在是看不到了。2003年,梧州市防洪堤建成,每年水淹骑楼的景象永远成为了历史,只有水门和底层的栓船构件,依稀诉说着那些往事。

  骑楼是一种兴起于近代的商住建筑。所谓骑楼,就是将建筑物底层沿街面后退数尺、留出公共人行空间的建筑物。因远远看去,如建筑物“骑”在人行道上,故名骑楼。在梧州,这种建筑并不少见,作为城市变迁的见证者,骑楼在梧州河东老城区展现出上个时代最繁华的商业风貌。

  梧州現存骑楼街道22条,总长7公里,共有骑楼建筑560幢,都集中在梧州市河东老城区,这些骑楼共同组成了梧州远近闻名的“骑楼城”。走进骑楼城,就仿佛走进了一座骑楼博物馆。那些人行道上支撑二楼的柱子、定饰、阳台、柱头等形式各异:有的庄重大方,有的精巧别致;有泊来的罗马柱式样,也有传统中式风格的镂空窗;有体现梧州本地风韵的清水墙,也有西式风格的铁栏景观阳台。墙面的浮雕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画样为主:比如,莲花池中游着两尾鲤鱼,寓意“年年有余”;一棵松树下徜徉着数只白鹤,寓意“松鹤长春”。每一帧,每一幅,都代表了骑楼主人的美好心愿。

  近代以来,骑楼风靡于我国岭南地区,包括福建、广东、海南等地,但骑楼为城,仅有梧州一处。骑楼城,不仅是梧州风景的名片,更是这座千年古城在近代百年岁月里商贸繁华的见证。根据梧州地方志记载,昔日的骑楼城商贾云集,最鼎盛的时期,梧州共有大小商户1500多家,其中至少有数百富豪隐身在这片独具一格的骑楼城里。

  中国宝石之都没落之后的复兴之路

  正所谓盛极则衰。梧州的百年繁华,随着沿海城市对外贸易越发频繁和便利,一日日没落萧索下来。曾经的两广中心、水上门户在经济突飞猛进的各大城市中显得黯然失色,再也不复当日的辉煌。然而,坚强、聪慧的梧州人,并未选择继续沉沦和销声匿迹,而是独辟蹊径,走出另一条经济发展之路,那就是人工宝石加工。仅仅用了二十余年时间,梧州从无到有,成为全球人工宝石加工业的龙头。

  梧州的人工宝石产业始于一间小小的校办工厂。在这之前,我国最初的人工宝石加工本来以广州为基地。但1982年,一位来自香港的商人来到梧州开办工厂,发现梧州的劳动力成本远低于香港和广州,梧州的人工宝石加工之路就此开始。很快,不仅是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的商人,韩国、美国、意大利、墨西哥等国际宝石客商纷纷来到梧州,申办宝石加工企业。对此,梧州政府决定抓住机遇,将宝石加工业定为重点产业,倾力扶持壮大。

  家家户户开作坊、办工厂,小打小闹,终成星火燎原之势。如今的梧州,已经有近十万人从事人造宝石加工业,有注册经营人造宝石的企业550多家,每年加工人造宝石约60亿粒,产品款式达一万余种,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40%以上。毫无疑问,梧州已经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人造宝石加工基地,同时,也成为世界最大的人工宝石交易市场。

  在这座人工宝石之都,每年都会举行世界瞩目的宝石盛会。2004年11月,梧州举办了第一届梧州宝石节,从此,宝石节成为梧州市每年最大的盛事之一。在刚刚过去的第十五届梧州宝石节上,不仅有群众喜爱的宝巾花展、珠宝展等宝石节传统活动,还与本土文化融合,增加了骑楼风情秀等特色活动。对于梧州而言,这是一场几乎全民参与的盛会。而对于全国乃至全球来说,宝石节则是外界了解人工宝石、了解梧州的窗口,外地人只要去过梧州宝石节,就应该知道,梧州“世界人造宝石之都”的桂冠当之无愧。

  如今的梧州,已经有近十万人从事人造宝石加工业,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宝石加工地与交易市场。同时,梧州市每年还会举办盛大的宝石节,通过琳琅满目的宝石,打响了“世界人造宝石之都”的名号。

  除了常年举办的宝石节,梧州还有一座耀眼夺目的“宝石城”,这座宝石城既是宝石鉴定、加工的人才培育中心,也是全国乃至东南亚宝玉石饰品最大的现代化专业交易中心。进入宝石城内部,仿佛来到了群星安眠之地,璀璨的宝石静静地躺在货柜之中,等待独具慧眼的“伯乐”,而独创的螺旋迂回无梯设计理念也让这里与其他宝石商场相比,少了一丝商业浮华,多了一分与众不同。事实上,这座宝石城在梧州本地人眼中,不仅是一个宝石交易中心,还代表着梧州商贸精神的延续,从这层意义上来说,它接过了骑楼的火炬,成为梧州商业复興的新一代开创者与见证者。

  鸳鸯江上的龙母庙千年古城的图腾与信仰

  鸳鸯江是梧州人的母亲河,孕育着一代代勤劳能干的梧州人。浑浊浩渺、水流滔滔的浔江与碧绿清澈、波光粼粼的桂江在梧州交汇,青黄两色,泾渭分明,恰似戏水鸳鸯,相依相偎,难舍难分,令人称奇,大文豪苏轼就曾在途经此地时,留下了“鸳鸯秀水世无双”的赞叹。

  每到春夏相交之际,鸳鸯江上两色分明的景象尤为明显,这便是梧州人津津乐道的“鸳江春泛”。此季若是于傍晚之时伫立在鸳鸯江畔,迎着微拂的春风,或慨然远眺,或低头近看,两色的江水神奇地汇集到一起,青色江水的一边,倒映着昏黄的夕阳;黄色的一边,则是青白的初月;就如阴阳太极图,既彼此区别,又相互交融,绝美绝奇。

  这一阴一阳的“鸳鸯秀水”,似乎也造就了梧州人性格中的两面性:既有浔江滔滔而下的阳刚之势,也有桂江温情脉脉的灵秀之韵。

  “浔江滔滔而下的阳刚之势”说的是梧州人百折不挠,敢于在时代激流中拼搏闯荡,创造一个又一个的商贸传奇;而“桂江温情脉脉的灵秀之韵”,则体现在梧州人对先秦时期百越部族领袖龙母的崇敬与信仰上。

  传闻龙母出生于梧州市的藤州,她率领百越之地的民众开荒山、治旱涝,战胜许多自然灾害;还学神农,尝百草,学习医术,救死扶伤,竭尽全力使老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日子,因此被百越之族推举为部落首领。龙母去世后,秦始皇还册封她为秦龙母,以示尊崇。

  为了纪念龙母,生活在珠江流域的人们建起了众多的龙母庙,但作为龙母的故乡,梧州的龙母庙最大,也最为有名,它甚至被信奉龙母的善男信女们奉为祖庭,享誉海内外。

  梧州龙母庙始建于北宋初年,选址珠投岭西麓,面临桂江。因历史久远多有毁损,但历代皆有修复。上世纪80年代,梧州市对龙母庙进行了较大规模的维修复原,此后逐步扩建,如今已占地约11万平方米,建有汉白玉牌坊、五龙喷水壁、前殿、龙母宝殿、龙母寝宫、钟楼、鼓楼、塔楼等建筑。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尊高38米的鎏金龙母圣像,此像位于龙母庙之顶,即使远隔千里,也依然清晰可辨。近观这座龙母圣像,其形巍峨庄严,其面慈祥安宁,通体鎏金,在日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华美异常,是不可多得的杰作。

  珠江流域众多龙母庙中以梧州的最为著名,不仅规模最大,文化底蕴也因龙母故乡而愈发深厚。长期以来,梧州的龙母庙被信奉龙母的善男信女们奉为祖庭,享誉海内外。

  每年五月初八的龙母诞和八月十五的升仙日,是龙母庙最热闹的时候。这两个日子,不仅是梧州,整个广西,乃至“大珠三角”地区,甚至海外侨胞都会组成旅行团,前来龙母庙祭拜,而龙母庙也会彻夜开放,张灯结彩,迎接前来朝拜的人山人海。排成长龙的人们来到雄伟壮观、雕梁画栋的龙母庙正殿朝拜龙母,上香之后,还要进行摸龙床、照龙母镜、用龙母箸、洗龙母水、喝龙母茶等一系列极具特色又有着美好寓意的活动。

  除了升仙日和龙母诞,每年正月二十一的龙母开金库日,农历十月三十的龙母水灯节,以及十一月初一的朝母节,都是龙母庙的重大节庆日。据说,在重大节庆日里,龙母庙常有祥瑞出现。或许,两千年的时光过去,当年那位美丽善良又聪明能干的龙母,依然庇佑着这片土地上的后世子孙们,激励他们不断奋进。

  琴泽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