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致的简单与繁复 未来科技发展的两个终极

  • 来源:互联网周刊
  • 关键字:人工智能,软银,机器人
  • 发布时间:2019-03-19 16:48

  这可能是对人工智能前景的一次妥协,也是在当下的最优解

  日本软银集团在2018年11月宣布,将会在2019年2月发布一款自动地板清洁机器人。这款机器人名字叫Whiz,与软银集团在三年前发布的交互式情感机器人Pepper不同,Whiz不会讲话只会拖地,非但不智能,甚至还有些笨拙。

  在各行各业进军人工智能的时间当口,软银此举似乎有点格格不入。然而事实是,软银在三年前就已涉足智能机器人领域,发布了交互式情感机器人Pepper。

  Pepper是一款拟人形机器人,身高1.2米,胸前有平板电脑显示屏,配备了语音识别技术、情绪识别技术、关节技术,可以综合考虑周围的环境,分析人的语音、声调、表情和手势等,做出对人类情绪的判断,还可以表达类似人类的肢体语言,保持眼神交流并进行对话反馈。

  Pepper由软银集团和法国的Aldebaran Robotics公司研发,其研发的过程极尽诚意:Pepper原型在2012年4月就已经诞生,此后两年,工程师们放弃了所有的双休日和法定节假日,投入到紧张的研发过程中。Aldebaran Robotics公司的人员一度扩张至500人,办公室也拓展到了东京、波士顿和上海。软银集团甚至成立了专门的子公司软银机器人(SoftBank Robotics Europa,简称SBRH),用于Pepper的开发与销售工作,还让Pepper去电器店里售卖咖啡机,通过与顾客交谈和对话来发现顾客需求,收集顾客的反馈意见。

  被誉为是“全球首台具有人类感情的机器人”,又有着软银公司的强大光环,这款机器人自诞生起便受到了极大的关注,也承载了太多的期待。业内一度认为,Pepper将极大满足用户的社交体验,并有潜力成为家庭或个人机器人领域的一款革命性产品。孙正义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赋予了这个机器人心脏和情感,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的第一次。”

  尽管如此,它的销路并不好,最终也未能在市场上流行起来。在用户的反馈和评价中,Pepper被认为是“供孩子娱乐的平板电脑”、Siri语音助理的“真人强化版”,甚至被认为只是一款高价的电子玩具。其引以为傲的情感识别系统,缺乏深度学习的能力,而只是由工程师编写程序以联结传感器的输入和相应的情感效果。这使得Pepper沦为一款“高颜值无内涵”的机器人。

  再来看软银集团即将发布的这款只会扫地的机器人Whiz,相关的介绍资料中显示,Whiz虽然配备了激光测距仪、3D摄像机,有自动驾驶软件和一系列传感器驱动,但是它还配备了一个手柄,需要人来“手把手”教它需要清洁的空间布局,然后才可以自主执行任务。

  鉴于pepper的昂贵代价,软银集团似乎意识到了人工智能在市场和技术方面的双重关隘,并适时做出了应对。只会干活不说话还有些笨拙的Whiz便是当前的解决方案之一。

  为每一个机器人配备更加“聪明”的大脑,未必是最佳解决方案

  目前机器人应用场景的主要驱动力,依然是提高效率、节省成本。软银推出Whiz机器人的目的之一,其实是为了节省自己的开支。当然它也将对外出租。软银机器人公司首席商务官吉田健一表示,软银雇佣了3个人来打扫总部卫生,为此每月需要支付的工资约为18万日元,而地面清洁工作约占总工作量的40%,若使用Whiz来清洁,每月可以节省3.5万日元的开支。

  高度自动化、智能化,是机器人未来的必然趋势,但是很显然,机器人目前还不足以应对一切。在2018年因机器人服务而强势走红的海底捞智慧餐厅里,机器人所扮演的角色包括点餐、配菜、传菜、收餐等,这为海底捞节省了大量的人力成本。但是海底捞的王牌,那一系列无微不至的服务,目前依然是由人类服务员来完成,甚至传菜的最后一步,将菜品从机器人身上转移到餐桌上,也需要人类服务员来完成。

  亚马逊近期推出了一种“机器人技术背心(Robotic Tech Vest)”,用来解决亚马逊仓库里的机器人与人类员工和睦相处的问题。亚马逊的仓库里有十万多个机器人,仓库员工穿上这种背心,就可以让机器人从更远的地方探测到他们,从而重新规划路线,以避开人类员工所在的区域。新的安全系统推出之后,人类员工可以随时走进机器人的工作区域。而在这之前,亚马逊仓库里机器人和人类员工的工作区域是隔离开的,当机器人遇到故障或者因为其他的原因,人类员工需要走进机器人的工作区域时,需要先划出一个安全区。

  Robotic Tech Vest是亚马逊对现有安全系统的一次巧妙升级,更是亚马逊对于机器人和人类更顺畅的关系的一次探索。但是一些专家认为,这与工业机器人的未来背道而驰。近年来很多公司开发的机器人,都有内置的摄像头,可以检测附近的人,并适时调整其行动路线,而不需要人类员工穿戴RTV。

  亚马逊此番的做法意味着,开发机器人并不一定是实现自动化的最具成本效益的方式。为每一个机器人都配备更为“聪明”的大脑,也并不见得是机器人未来的最佳解决方案。旷视科技在前段时间推出的机器人协同大脑“河图”,也可以说明这一点。“河图”致力于机器人与物流仓储业务的集成,成为指挥机器人的“乐队指挥”。物流仓储行业变化非常快,而机器人往往因为无法适应快速变化的业务,造成闲置和投资浪费。“河图”系统正是致力于解决这一问题。

  很多事物都在向“极简”转变,简单和繁复是高度的对立统一

  在机器人的另一个场景无人机市场,曾经出现过的号称“众筹金额过亿”的蛋形无人机Poweregg、柳岩代言的Dobby 口袋无人机等,足够创新与创意,也吸引来了资本,却没有吸引来用户。消费级无人机行业的主流需求来自于航拍,市场上卖得最好的还是最传统的四轴无人机。

  真正硬核的产品,可以满足的需求都是有限的。好的创意和产品一定是建立在满足基本需求的基础之上。这是从源头“极简”。

  “极简”的概念在日本广受欢迎,日本的服装品牌无印良品、优衣库等,也都以主打无标签、基础百搭款著称。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来看,在经历过一段时期的狂热、消费主义之后,经济都会趋于冷静。机器人产业也是如此。在日本,机器人曾在企业受到“救世主”般的欢迎,日本人将机器人作为经济的核心增长点和品牌强心剂,但时下已然走向冷静和理智。日本如此,在世界范围内亦是如此。

  前不久在拉斯维加斯举行的CES 2019(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上传递出来的一个信号是,人们对于人工智能认知已不局限于漫无边际的设想,相较于打造新概念,那些能够快速落地的、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能够显著提升消费者生活品质的科技创新才是大趋势。这正是理性的回归。它们的实现过程可能是复杂的,但其最终的功用一定是最简单的。

  事实上,Pepper也并非被打入“冷宫”,在某种意义上,它依然是行业的风向标。2018年3月,软银机器人公司与海尔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以Pepper为切入口,探索服务机器人在智慧门店和智慧家庭领域的落地。海尔发布的《海尔智慧家庭——服务机器人战略1.0》提出,服务机器人从单一功能、单一场景到全场景的升级。在海尔的智慧家庭场景中,Pepper不仅可以与多种智慧家电及智能设备联动,其独特的情感交互功能更是带来了智慧家庭人机交互体验的深度提升。海尔的目标是实现服务机器人与生活场景、商业场景的深度融合,这对Pepper来说也是一个大展身手的好机会。

  结语

  “我们希望看到机器人无处不在的未来。我们希望促成这场革命”,Whiz机器人的合作方Brain公司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叶甫盖尼·伊志克维奇(Eugene Izhikevich)曾这样表示。

  宏大的愿景和完美的梦想当然值得守望,但是消费者更愿意为可落地、可实现的、肉眼可见的产品买单。从更长远的角度看,消费者或许会是短视的,但正是他们,掌握着产品的“生杀大权”,在新产品、新发明面前,他们会用钱包投票。

  现阶段可以称为人工智能的蒙昧时期,人工智能的主要应用场景,包括智慧家庭、自动驾驶、智慧城市等,要实现大规模、全场景的应用尚需时日,但可以确定的是,那些追求“一站式”解决方案,想要通过一个完美的产品来满足大多数需求的人,同样在探索着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极致的简单与极致的繁复,都将是一种极致。

  文/樵苏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