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预测的价值

  客观定量预测重要,预测准确重要,即使预测不准也很重要。

  “预测”是一个市场分析师的终极使命。无论事后看来准与不准,希望能有一个“预测”结果都是人们对分析师的期待。这可能正是不少人把分析师戏称为“算命先生”的原因。广大分析师们完全不用为这一俗称而感到丢脸,因为“算命先生”这个职业几乎与人类历史一样久远。在人类的各大文明中,但凡可考,莫不有“巫师”(通神以见未来)的角色存在,而且地位通常还都不低。正因为如此,格林斯潘说:“预测的不断失败并不能阻止我们对无法实现的先知先觉的追求,这是人类的本性使然。”(参见艾伦·格林斯潘:《动荡的世界》,中信出版社,2014年版)

  准确很重要。既然是预测,当然大家都希望能够精准。如果这样,在投资决策中就能提前行动,“早知三天事,富贵一万年。”三国中的诸葛亮之所以能够百战不殆,核心也在于其精准的预测。然而,毕竟是事前的预测,一直正中靶心总还是不容易的。所以,对于一个优秀的研究团队来说,重要的不是你某一个月、两个月的预测正中靶心,而是要能够持续保持比较小的偏离度(这恰恰是《证券市场周刊》“远见杯”的评奖规则)。否则,你一个月、两个月正中靶心,可第三个月却偏差甚远,这样大家就不知道接下来是否该相信你的判断了。

  不准也很重要。讲了预测偏离度小的用处,若预测偏离度大了是否就很丢人呢?那要看对谁而言!我之前不时看到有媒体得意地宣称:某政府部门公布的数据,与我们对市场上经济学家们的调研结果(通常是被调查者的算术平均值)完全一致。每每看到这里,我都有点哑然失笑:那么多人预测的平均值,与最终结果一致,难道不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吗?其实,这里恰恰需要我们高度关注的是那些“不一致”的时候,这说明经济运行出现了大大偏离市场预期的情况。这种“预期差”常常会诱发金融市场的剧烈波动,由此甚至还可能进一步改变实体经济中各个主体对下一阶段经济走势的预期和行为轨迹。正因为如此,不少有经验的投行常常采用类似的方法论来编制所谓的“经济意外指数”,并将其运用于投资分析之中。

  作者为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兴业研究副总裁,兴业研究获得2018年“远见杯”中国经济月度预测第三名、中国经济季度预测第二名、中国经济年度预测第三名。

  本刊特约作者 鲁政委/文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