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吹响“出行”集结号,拿什么抗衡Uber、滴滴?

  • 来源:汽车纵横
  • 关键字:汽车共享,品牌,投入
  • 发布时间:2019-03-25 21:30

  近几年,随着出行市场的快速成长以及全球即将进入出行主导变革的时代,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意识到服务的重要性,整车企业也不再局限于研发、制造、销售产品和提供简单的售后服务,而是积极思考由制造型企业向服务型制造企业转型,为此不少车企提出要向移动出行服务商转型。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经有超过20家主流传统车企提出要向移动出行服务商转型。既有大众、通用、奥迪、宝马、奔驰、福特这样的跨国巨头,也有北汽、长安、广汽、吉利、长城等中国自主品牌车企。通过梳理发现,车企布局出行领域主要通过四种方式:自建、投资、合作、收购,所选择布局的业态主要有分时租赁、专车、P2P租车等,其中以分时租赁为主的汽车共享是车企的主流选择。

  跨国车企:起个大早赶个晚集,

  重金投入对抗Uber、滴滴

  汽车共享的大概念里,包括新兴的顺风车、网约车、分时租赁、P2P租车,以及传统的经营性租车等业务模式。查阅资料发现,跨国车企在很早之前就试水了共享出行项目,戴姆勒2008年推出了Car2go之后,宝马、雷诺、丰田、福特等公司纷纷跟进。

  早期,跨国车企做出行服务的决心并不坚定,只是换一种方式卖车,或者推广品牌形象。丰田2012年在Rakumo上線之初就公开表示,推出共享服务是为了让更多的年轻人接触到丰田的产品;雷诺的Twizy电动车共享项目结束后,就出售给了其他管理公司;大众2011年的Quicar早已经没有了水花,2016年底才正式推出MOIA。可见,车企并不愿意从一开始就直接介入新兴的市场模式厮杀。

  但从2015年开始,各大跨国车企都陆续喊出了“向出行服务商转型”的口号,并且开始大手笔投入。例如,最新的一则投资消息显示,大众汽车集团宣布,到2022年,大众将投入超过340亿欧元用于电动汽车、自动驾驶、数字化网络以及移动出行服务领域。

  今年3月,德系中的两强宝马和戴姆勒达成共识,有意将各自旗下的出行业务DriveNow和Car2go合并,通过组建合资公司的方式,联合对抗Uber和滴滴等。从2018年初至今,宝马、戴姆勒先后买断了各自手里共享出行品牌的全部股份,为DriveNow和Car2go的合并扫平了道路。

(表1)

  可见,在Uber和滴滴们成功崛起之后,各大跨国车企才下定决心重金投入出行领域,这固然有新兴商业模式带来的巨大利润诱惑,也有传统车企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

  因为,与未来出行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还有电动化技术、自动驾驶、通讯、地图等多个领域环节。所以,目前汽车制造厂商都在积极拥抱互联网,将很多新技术植入汽车产品,让汽车看上去不是一件过时的产品,而是一个承载出行、生活、娱乐、办公等场景的移动智能终端。从更深一层来看,移动出行产业链还将为无人驾驶做铺垫,车企需要近距离接触出行用户,也需要这张出行网络之后的大数据。

  国内车企: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成首选

  少数布局网约车

  可以说,世界主流跨国车企巨头,都已经踏进了移动出行服务市场。而在国内,也有车企早已布局了移动出行服务。与跨国巨头相比,中国车企在出行方面的焦虑不遑多让。

  2018年7月13日,中国三个大型汽车央企——一汽集团、东风汽车和长安汽车集团正式签署意向协议书,决定合资组建一个名为“T3”的出行服务公司。此举意味着中国三家最强大的国有车企,将联合发力共享出行市场。

  2018年8月,中国销量、营业额和净利润三项冠军上汽集团宣布将要进军网约车市场,这家车企在此之前,已经运营了国内最大的分时租赁企业——环球车享。

  另外一家地方国企北汽集团,早在2017年4月,就将企业所有出行相关的业务,整合到一家名叫“华夏出行”的公司里,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声称,要打造一家营业额过千亿的出行公司。

  民营车企方面,吉利推出了“曹操专车”,据称已完成A轮10亿元的融资;力帆汽车推出了分时租赁品牌“盼达用车”;长城汽车也在最近推出了出行品牌“欧拉出行”,据说将覆盖长短租、分时租赁和网约车业务。(表2)

  专家分析认为,中国自主品牌车企进入出行市场较晚,且大多选择进入同自身业务联系更紧密、且运营成本相对较低的汽车共享服务,即分时租赁业务。仅少数几家车企较为激进,同时布局网约车和分时租赁。

  其中,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成为车企探索出行领域的主流选择,车企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协同企业自身新能源汽车业务的发展,通过分时租赁平台消化新能源汽车产能;二是通过分时租赁项目的小规模尝试,积累车辆运营以及用户出行数据,通过大数据积累来优化新能源汽车产品设计,并为将来的无人驾驶做准备。

  郑雪芹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