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民的反击

  • 来源:海外文摘
  • 关键字:健康,数据,斗争
  • 发布时间:2019-06-30 17:38

  

  我们在看着你!智能手机和共享单车时刻都在暴露你所处的位置,购物车清单则在泄露你的购物偏好,甚至是你的健康状况。

  | 围绕大数据的军备竞赛 |

  罗伯特·格伦是一个高调、喜欢炫耀的人。他在社交网络上展示自己如何驾驶一辆雪佛兰穿越内华达州,与鳐鱼一同潜水,乘坐直升机飞越山顶,在位于克拉科夫的华丽办公室里办公……此刻在夏威夷,这位32岁的年轻人刚刚在棕榈树前穿着背心、戴着贝壳项链自拍完,正沾沾自喜地琢磨,怎么才能让别人一看就知道自己是拥有1.79亿美元身家的富豪。这听上去好像很疯狂,格伦却陶醉其中,他就像一个在狂野的西部发现了金子的牛仔,终于可以去沙龙向他的朋友们吹嘘一番了。

  如今这个时代,真正能称得上是金子的,是大数据。谁掌握了人们吃什么、读什么、买什么、去哪里这些数据,就能够总结出规律,作出预测,并以此赚钱。“你是说住在市场街上的迈尔先生?有两个孩子的那个?他每到秋天,就喜欢喝上一杯波尔多葡萄酒。”话音未落,迈尔先生的智能手机上已经收到了一则葡萄酒广告,一切都契合得那么完美。罗伯特·格伦很早就意识到可以通过互联网精准投放广告来致富,他人生的第一桶金就是通过成为某真空吸尘器品牌的网络卖家——即所谓的“会员”——赚到的。这类会员通常比其他人更坚定、更狡猾、更无情,因为只有卖出去东西,他们才能从厂家那里获得相应的佣金。当卖出去的产品是伟哥或减肥药的时候,他们获得的佣金会更丰厚。由于这些会员要自己付广告费,他们需要明确地知道,广告投放给哪些人才更值得。这种情况下,没有什么比脸书更能帮得上他们的忙了。“在脸书上,任何信息都是有价值的信息。”专业营销手册的序言中这样写道。脸书毫无顾忌地从20亿用户的庞大数据中挖金,这对于公司和这些会员来说是双赢的。谁拥有大数据,谁就能赚钱。

  作为联邦司法部长,卡特琳娜·巴尔利一直致力于保护公民的个人信息安全。很快,她可能作为欧盟议会议员,在布鲁塞尔继续推进这一事业。

  其他行业也由此得到灵感,酝酿着新的商机。“我对客户到底了解多少”成为了这其中的关键词。比如宝马推出的个性化数据服务平台,就承诺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制的服务,客户可以在这个平台上找到自己爱车的维修记录和保险理赔建议等各方面信息。大众也推出了一个功能类似的用户“数据实验室”。银行是最了解客户隐私的机构。“仅凭一个转账账户,我们就能判断出一个客户的全部生活内容。”德意志银行首席执行官克里斯蒂安·赛奇兴奋地说,“我们能够从账户的交易记录里看出客户购买、租用、订阅了什么。这些都是非常有价值的信息,在大数据时代,有多少人会因此而羡慕我们。”如今,就连政客想要取得政治上的成功,也必须要依赖大数据。英国的脱欧支持者、美国的唐纳德·特朗普和法国的伊曼纽尔·马克龙都是擅长利用大数据的大师,根据大数据的分析结果更有针对性地动员选民。一句话,赢数据者得天下。

  大数据不仅是新经济秩序的原动力,也堪称新世界秩序的“通用货币”。爱德华·斯诺登爆出了美国情报机构的一大丑闻,向全世界揭露了中央情报局如何获取大量外国情报数据。中国政府希望到2020年能将所有的公民信息数据都进行联网,目前已经在尝试建立个人信用评分体系(编者注:原文如此)。而像阿里巴巴这样的零售业巨头,一直在广泛收集客户信息,完全没有保护客户隐私的顾虑。美国经济学家肖莎娜·祖波夫把现在的时代称为“监管资本主义”时代。按照这个定义,中国在新时代中处于非常有利的地位。有些人甚至将中国称为“数字时代的沙特阿拉伯”,意指中国拥有“数据”这种可无限再生的资源。其他国家对此当然是心存嫉妒,围绕着对数据和权力的争夺,全球范围内已经爆发了一场无声的“军备竞赛”。许多人将脸书视为数字时代的超级大国。

  在欧洲,用户和数据挖掘者之间爆发了一场“阶级斗争”。一些像罗伯特·格伦这样靠挖掘用户数据赚钱的人成为了富豪;有些人,如脸书老板马克·扎克伯格,甚至还成为了巨富。与他们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提供数据的用户两手空空。因此现在,这些用户不但提出要保护隐私,还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利益分配。这是一场史诗级的斗争,因为在数字时代,只有那些保管好自己数据的人,才能拥有真正的自由。

  | 脸书的“自定义受众”服务 |

  在这场斗争中,卡塔琳娜·诺昆一直在捍衛自己的权利。她是德国海盗党的前领导人,现在是一名政治活动家和作家。对于自己无意识留下的数据使用痕迹,即所谓的“数据影子”,卡塔琳娜一直都很关注:艾德卡超市的积分卡,亚马逊的网购账号,或因组织某次游行活动留下的信息等等。尽管跟踪这些数据是一项繁琐的工作,收获却很大。在跟踪过程中,她发现政府和企业曾多次保存她的个人信息,比如,亚马逊每次都会保存她的购物记录。有些情况她能料到,有些则让她感到很诧异,比如她每次登陆联邦警察对外公开的档案库,查询“数码犯罪”这个类别时,都能看到一些不应公开的个人信息。“最大的危险在于,”诺昆说,“如果有人将这些孤立的数据全部组合起来,就能得到一个完整的信息,很容易被人利用。”

  数据饥渴到2025 年, 人类的所有信息总和加起来将达到163ZB——这是一个后面要写21个零的数字!眼下,人们虽然热衷于开发人工智能, 但前提是,人们要不断为自主学习的计算机提供数据。如果没有了数据这个“养料”补给,人工智能算法会变得毫无用处。

  弗洛里安·古斯根 德克·李德克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