恬淡是最美的真谛

  

  本文主人公

  她,醉心于手工创作。一个废弃的易拉罐、一根麦秆、一块破布等,都能在她的创作下,成为精美绝伦的文艺手工作品,她就是朱慧卿。她的事迹经中央电视台播出后,引起了很多手工爱好者的关注,国内外的一些商人,纷纷上门洽谈合作,但淡泊名利的她,宁愿免费教手工爱好者,也不愿意进行商业包装。

  2019年5月,朱慧卿的家庭荣获“全国最美家庭”光荣称号……

  苦中作乐

  1948年4月,朱慧卿出生在上海。读小学时,她就表现出对手工的特别爱好。朱慧卿会利用一些零碎的绳线,编织形态各异的小饰品,后来,她还会利用空心的玻璃丝做发卡。

  女同学见了,纷纷追问道:“你的发卡这么好看,在哪儿买的?”朱慧卿淡然一笑说:“这都是我自己动手做的。”

  高中毕业后,朱慧卿进入一家工厂当检验员。下班后,很多同事喜欢聚在一起打牌打发时间,但秉性恬淡的朱慧卿,却经常在家做手工。

  不久,朱慧卿经人介绍,认识了现在的丈夫李光茂。那时,李光茂在安徽当兵。两人匆匆见了一面,李光茂就回了部隊。因为通讯不发达,朱慧卿和男友之间的交流,只能靠书信往来。几年后,李光茂从部队转业,被分配到上海一家单位,但不久,这家工厂整体搬迁到了合肥。

  好不容易的相聚,又变成了两地相思。对爱情执着的朱慧卿二话没说,就和男友步入了婚姻殿堂。婚后第二年,大女儿出生了。为了支持丈夫的事业,1970年秋天,朱慧卿风尘仆仆来到合肥,进入合肥元件二厂工作。

  艰苦的岁月,磨炼了人的意志。因为单位没给他们分房子,居无定所的朱慧卿和丈夫四处搬家。直至今日,夫妻二人仍清晰地记得,一次,她们租赁的房子对面,竟然是医院的太平间。朱慧卿热爱生活,积极乐观,小家庭在她的打理下,每天都充满着欢声笑语。

  二女儿出生时,因买不起玩具,朱慧卿便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利用家里废弃的旧布料等,给女儿做了一个布娃娃。女儿拿着妈妈做的布娃娃,爱不释手,就连晚上睡觉时也要拿着。

  受到鼓舞的朱慧卿,决定再接再厉,又动手做出了更多手工作品,但让她记忆犹新的还是自己动手编织袜子。那时,一双尼龙袜就要2元钱。能穿上尼龙袜,在当时是时髦又奢侈的装扮,很多年轻人节衣缩食,就是为了能买一双尼龙袜。

  朱慧卿看在眼里,悄悄去买了一些工厂零碎的尼龙线,利用休息时间,自己动手,编织了几双尼龙袜。当朱慧卿把一双崭新的尼龙袜递给李光茂时,他情不自禁地说:“朱慧卿,你真是个心灵手巧的女子啊!”

  为了把生活打理得更好,朱慧卿发挥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干劲。不仅家里很多家具是夫妻俩动手做的,他们还四处开荒种菜。

  朱慧卿喜欢种葫芦,因为葫芦可塑性强。葫芦在成长过程中,朱慧卿会用网兜套在上面,这样长大的葫芦,上面就有网格状,凹凸有致,非常好看。

  心灵手巧的朱慧卿,会用这些葫芦做成美人瓶,圆鼓鼓的大肚子,小巧的瓶口,再在上面涂上各种颜色,然后再赋诗一首,这个葫芦就会摇身一变,成了价格不菲的艺术品了,摆在家里顿时觉得蓬荜生辉。

  两个女儿乖巧懂事,成绩优异,夫妻俩夫唱妇随,在艰苦的岁月里追求诗和远方。

  一切都在朝着幸福的方向出发。在经历了8次搬家之后,他们终于搬到了科学岛单位分的房子里,一家人这才结束了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生活。

  一鸣惊人

  朱慧卿喜欢做手工,很多别人丢弃的生活用品,在她的眼里都是宝贝,她经常在上下班的路上,看到包装盒等,就捡起来带回家里。朱慧卿的举动,让很多同事不解,一些心直口快的同事忍不住问她们:“你们夫妻俩都在上班,家里条件也不算差,可你为什么总喜欢捡垃圾啊?”朱慧卿听了不知如何回答,只能笑而不语。慢慢地,一些同事竟然笑称朱慧卿是捡破烂的。

  一次,中科院举办手工作品巡回展。参展的作品中,大多是以书画为主,朱慧卿做了一只长腿兔和一只长耳兔。因为造型夸张,模样可爱,让人见了忍俊不禁爱不释手,朱慧卿的参赛作品一下子从中脱颖而出。一些同事更是找到朱慧卿,打听这两只兔子是用什么东西做出来的。朱慧卿说:“都是家里废弃的布料,还有一些材料是从外面捡来的……”同事这才得知,原来大家口中爱捡破烂的朱慧卿,是个心灵手巧的有心人。

  但让朱慧卿声名远扬的,还是安徽省举办手工作品展览会。在这次展览会上,朱慧卿用布艺做了十二生肖,结果夺得了全省第二名的好成绩。有趣的是,朱慧卿在收到获奖证书时,却发现证书上自己的名字被错写成了米慧娜。朱慧卿和丈夫百思不得其解,夫妻二人琢磨了半天,李光茂这才恍然大悟地说:“估计是因为你手写的字迹潦草,这才导致了主办方写错名字的趣事。”

  屡次获奖,这极大地激发了朱慧卿的创作热情,她开始系统地钻研布贴画等创作,家里的作品也是越来越多,朱慧卿的手艺自然水涨船高。

  在朱慧卿50岁生日来临之前,大女儿见母亲一生辛劳,于是把母亲做的作品,出了一本画册,作为一份特别的礼物送给妈妈。看着画册里一幅幅精美的图片,朱慧卿感慨地说:“这很多创作,都离不开你爸爸的帮助。”见父母感情融洽,两个女儿都非常开心。

  因为喜欢京剧,朱慧卿一直想创作脸谱画,但用什么做承载体呢?朱慧卿尝试过泥胎,但觉得不光滑,大小难以掌握,朱慧卿又想到了树叶,因为不易保存也放弃了。

  一次,朱慧卿在做西红柿蛋汤时,突然灵光一闪,蛋壳就是个完美的承载体啊。因为没有资料,朱慧卿在创作时,困难重重。为了画出更多更好的人物脸谱,朱慧卿还专门报名参加过安徽省艺术团的京剧班。

  就是抱着这样一丝不苟的精神,朱慧卿创作的脸谱作品越来越多,一种强烈的自豪感在她的心头荡漾。

  2000年的一天,朱慧卿突然接到中央电视台编导的电话,询问她是否在创作脸谱一事,还说要来合肥采访。挂断电话,朱慧卿也没当回事,谁知几天后,中央电视台的几个人员带着摄像机真的来到了她的家里。当他们见到朱慧卿在蛋壳上创作的148个神形兼备呼之欲出的脸谱时,顿时惊呆了。记者们在朱慧卿家里拍摄、采访了两天,临行前,编导对朱慧卿说:“朱老师,别看我们在你家拍摄了两天,回去还要剪辑的,有可能出镜时,还不到两分钟呢。”朱慧卿淡然一笑未置可否。

  因为题材特别,编导回去后,将采访的资料,编排成了两期专题节目。节目播出后,反响热烈。合肥文化宫的工作人员,第二天就登门拜访朱慧卿:“我们文化宫有手工班,我们想邀请您去当老师。”

  紧接着,安徽省老年大学、合肥市老年大学以及安徽大学等都邀请朱慧卿去授课……

  淡泊名利

  朱慧卿性格恬淡,再加上两个女儿都各自成家,夫妻倆身体健康,无后顾之忧的朱慧卿创作热情很高,对传道解惑这样的事,她乐意奉献。

  但央视作为主流媒体,其影响力可见一斑。一个黑龙江的手工爱好者,在看了朱慧卿的节目后,专门打电话到中央电视台,要了朱慧卿的号码,并一路辗转来到合肥。等到了中科院的门口,她才给朱慧卿打电话说:“朱老师,我要向您拜师求学。”

  那时,中科院正在修路,交通不便,朱慧卿便好意地说:“你等几个月后再来吧,现在路不好走。”当听到对方已经在中科院大门口时,朱慧卿惊得半天合不拢嘴。

  朱慧卿热情地接待了对方,并将自己的创作要点倾囊相授,就连午饭,都是朱慧卿免费提供。返程前,对方突然拿出300元钱以表谢意,朱慧卿当场拒绝了,她说:“我对名利没什么兴趣,你的心意我领了。”此后,逢年过节,朱慧卿都会接到对方的问候电话,两人还成为了好朋友。

  一位在义乌做小商品生意的老板看到朱慧卿的作品后,马不停蹄地来到合肥,高薪聘请朱慧卿去做技术总监。朱慧卿说:“加拿大的一个公司董事长,邀请我去,我也拒绝了,我只想让更多的兴趣爱好者参与其中,和商业有关的事,我一概不做……”

  为了丰富自己的教学体系,朱慧卿大胆探索创新,将教授的内容分为布贴画、易拉罐塑画、麦秆画等,朱慧卿经常在课堂上和大家说:“我希望大家放开手脚去做,千万不要局限于我的教学,只有这样才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朱慧卿的学生有很多,出类拔萃者更是大有其人,范红就是其中的代表。范红是老年大学最年轻的学生,她追随朱慧卿的课有十多年了,无论朱慧卿在哪儿教学,她都风雨无阻从不迟到。范红性格安静,做人谦虚,在多年的学习中,她慢慢从一个麦秆画门外汉,变成了专家,就连朱慧卿都夸赞她说:“范红的水准,已经超过我了,我希望她再接再厉,成为非物质遗产继承人。”

  时光如白驹过隙。2010年,风风雨雨了一辈子的朱慧卿夫妻俩,终于告别蜗居,搬进了130多平方米的新房。在搬家时,朱慧卿这也要带走,那也要带走,搬运工忍不住说:“都搬新房子了,这些破烂还要干什么啊,就连泥巴都要打包带走,真是没见过。”夫妻俩听了,相视一笑。

  近年来,李光茂的身体每况愈下,就连一些基本的生活都难以自理,朱慧卿为了照顾丈夫的饮食起居,辞去了很多教学活动。朱慧卿告诉记者:“老李每天要吃8种不同的药,我每天都忙得应接不暇,我的精力也有限,但我还是希望我的学生们,能把一些好的东西发扬光大。”

  2016年秋天,北京布艺协会的几位老师专程来到合肥,向朱慧卿学习手工课程。回京前,有几位老师建议道:“朱老师应该出本书,把这些心得传承下去。”

  在中科院领导的帮助下,2017年10月,朱慧卿的专著《手工艺术教程》由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一些手工爱好者在看到此书后,高兴地说:“这本书不仅图文并茂,就连步骤、注意事项等,都介绍得非常详细,真是一本难得的手工专业教材啊!”

  2019年5月,淡泊名利的朱慧卿家庭荣获“全国最美家庭”光荣称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朱慧卿说:“兴趣是我师,乐趣是我志,人生若无趣,谈何有情趣,生活趣味浓,潇洒乐融融……”

  心素如简,人淡如菊。也许,这才是朱慧卿最好的写照!

  朱振华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