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7月7日:中国申请加入人类基因组测序计划的那一刻

  • 来源:百科知识
  • 关键字:科学家,DNA测序技术,基因
  • 发布时间:2019-07-27 21:31

  在中国科学家的努力之下,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人类基因组中心于1999年7月7日在国际人类基因组组织成功完成注册,同年9月,国际协作组接受了中国的注册申请,并分配了中国科学家需要承担的测序工作。中国成为该计划的第6个参与国,也是唯一一个发展中国家,负责测定全部基因组序列的1%。

  1953年4月25日,当沃森和克里克首次在《自然》杂志公布其关于DNA双螺旋结构的研究结果时,整个科学界为之震动,因为这是探索人类基因秘密的第一步。20世纪80年代,随着DNA测序技术和相关分子生物学技术日渐成熟及生物医学发展的需要,很多科学家都开始认识到一次性解读人类基因组全部DNA序列的重要性。

  1986年,美國生物学家杜尔贝科发表文章指出,包括癌症在内的很多人类疾病都与基因有关。他认为应该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全面测定人类基因组中的碱基对排列顺序,从整体上研究和分析人类的整个基因组,这样将会整体上提升人类对抗疾病的效率。经过一系列讨论,美国于1990年10月正式启动了人类基因组测序计划,预算30亿美元,计划在2005年完成人类基因组全部序列的测定。美国的人类基因组计划很快受到国际科学界的重视,英国、日本、法国、德国的科学组织相继加入,人类基因组计划逐渐变为国际性合作计划。

  中国科学家在1994年正式启动了人类基因组研究工作,该项目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的支持。1998年,上海成立了中国南方基因中心,第二年,北京成立了北方人类基因组中心和中国科学院人类基因组中心。在加入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后,中国各个基因研究机构积极投入其中,在2000年4月提前完成了中国的测序任务—人类第3号染色体上3000万个碱基对的工作草图。

  后来,中国科学家还参加了其他一些国际性的基因组研究计划,比如“人类单倍体型图计划”和“千人基因组计划”等。2007年,中国科学家绘制完成第一个中国人基因组图谱“炎黄一号”。目前,中国已建立起较完整的基因组研究体系,建立了多民族人群的DNA样品库。中国科学家还克隆了遗传性高频耳聋的致病基因;在白血病及实体肿瘤相关基因的结构研究中,也取得了令国际同行刮目相看的研究成果。

  人类基因组计划是生命科学国际间大规模合作研究的起点,中国的加入不仅为计划的提前完成提供了助力,也让中国科学家在国际合作中得到了学习和锻炼。1999年的这一重要国际合作,为后来中国基因科学的突飞猛进奠定了基础,中国的生物科学研究也从此开始在国际前沿崭露头角,中国也逐渐步入世界生物科技大国行列。 (杜 涉)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