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0月15日:中国人首访太空的那一刻
- 来源:百科知识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飞船,完善,航天技术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9-07-27 21:38
2003年10月15日9时,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发射成功,将航天员杨利伟及一面具有特殊意义的中国国旗送入太空,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返回。这标志着中国成为继苏联(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的第三个有能力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国家。
1992年9月21日,经中央批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启动。基于我国国情及实际考虑,工程从飞船起步,按“三步走”发展战略实施: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实验。第二步,突破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发射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第三步,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由此踏上征程。
1999年11月20日,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21小时后,飞船成功着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首飞取得圆满成功。随后,相继发射了“神舟”二号、“神舟”三号、“神舟”四号3艘飞船,飞船的各项性能得到不断完善,为载人航天飞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飞船载着中国飞天第一人—杨利伟在太空遨游14圈后,安全着陆于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初步实现了我国载人航天战略三步走的第一个目标,是我国航天发展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标志着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独立自主地完整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之一。
虽然我国载人航天起步较晚,但是起点较高。神舟飞船是我国空间技术工作者依靠自己的力量打造的载人飞船。与国外第三代飞船相比,具有以下鲜明的中国特色。
第一,空間最大,起点很高。国外的载人飞船如苏联的“东方”号飞船是单人单舱飞船。美国的“水星”号飞船是单人双舱飞船,航天员只能半躺在座椅上,在狭小的空间里,完成按电钮、拉手柄等操作动作。我国的神舟飞船越过了单人飞船、双人飞船的发展阶段,直接采用多舱段组成的飞船,飞船内空间较大,可同时容纳3名航天员。航天员既可以非常舒服地在舱内工作,又可以离开座椅,通过舱门进入轨道舱内,进行各种科学实验活动。我国的神舟飞船是目前在近地轨道上运行的个头最大、自动化程度最高的飞船。
第二,一船多用,多方受益。国外的飞船上大多使用一次性电池,电能消耗完后,就失去了供电能力,飞船就失去动力,返回舱返回地面,而轨道舱则变成太空垃圾,美国的“水星”号飞船就是这样的。我国的神舟飞船的轨道舱具有留轨的能力。在航天员返回地面后,由于神舟飞船的轨道舱上有太阳翼,不必依靠推进舱上的电能,为飞船轨道舱继续在轨工作提供足够的能源,可以保证神舟飞船的轨道舱在太空中工作半年以上。因此,神舟飞船的轨道舱能在无人值守的情况下,继续在轨道上执行空间实验任务,完成对天体和地面的观测任务,就像一颗卫星一样。这种设计大大延长了飞船执行空间科学实验和空间应用的工作寿命,有效地提高了飞船的综合效益。这种设计是神舟飞船设计者的一大创举,也充分体现了我国的国情。
第三,不载动物,直接上人。苏联、美国在飞船正式载人太空飞行前,都进行数次飞船载猴子、狗或猩猩进行实验,考验飞船的生命保障系统。神舟飞船在正式载人飞行前,不进行载动物实验,而用模拟人进行太空轨道飞行实验,利用模拟人身上携带的科学装置,提供舱内温度、湿度、空气含量、人体温度、心跳速度、血液循环、呼吸等各种数据。
第四,边实验,边科研。我国从第一艘神舟飞船开始,就进行了大量的科学实验,这种把突破载人航天技术实验和空间科学实验同步的做法,也是神舟飞船所独有的。边实验、边科研的做法创造了中国载人航天自己的发展模式。
“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拉开了中国人探索太空的序幕。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通过一次次任务的成功不断实现新的突破和超越。先后突破掌握天地往返、空间出舱、交会对接、航天员中期驻留、推进剂在轨补加等核心关键技术,11 名(14人次)航天员飞上太空并安全返回,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其中,景海鹏3次飞上太空,刘洋成为我国首位女航天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