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坚守产业强市,抢占高质量发展“制高点”

  • 来源:小康
  • 关键字:中心,江阴,工业
  • 发布时间:2019-08-08 07:45

  地处长三角城市群几何中心的江阴,是长江下游新兴滨江工业港口城市和交通枢纽城市。江阴素有“中国制造业第一县”之称,庞大优质的实体经济集群及优秀企业家队伍,是江阴最宝贵的财富。如今,江阴有17.4万家市场主体,其中企业有5.8万家,从事制造业的企业达到2.1万家。在全国县域经济与基本竞争力排名中,江阴连续16年蝉联榜首,100多家企业成为各类行业细分领域的单打冠军,20多种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雄踞全国同行第一,长期位列中国工业百强县(市)第一位。

  江阴以全国万分之一的土地、千分之一的人口,创造了占全国二百四十分之一的地区生产总值、百分之一的上市公司、五十分之一的中国500强企业、三十分之一的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

  无论产业结构怎样发展升级,无论在资本经营上如何风生水起,为江阴经济发展注入活力的始终是实体经济。

  近年来,江阴坚定实施产业强市首要战略,加快传统制造业向中高端挺进,做强做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组合拳”,让“江阴造”更具“魅力”。

  “中国制造业第一县”的发展内核

  今年年初发布的“2018无锡纳税百强企业”名单中,作为无锡重要增长极的江阴,依然表现抢眼。纳税百强前十位,江阴企业占据“半壁江山”。

  魅力江阴 近年来,江阴坚定实施产业强市首要战略,加快传统制造业向中高端挺进,做强做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组合拳”,让“江阴造”更具“魅力”。

  納税排行榜无疑是最有力的数据。作为江阴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精彩“缩影”,列入无锡纳税百强企业名单的江阴企业亮点纷呈。海澜集团和中信泰富特钢集团位列第二、第四。值得一提的是,这两家企业分别是无锡第一家、第二家千亿级企业。在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千亿级”正日渐成为江阴企业军团的一大特色,成为带动区域发展的强劲引擎。

  江阴被誉为“中国制造业第一县”,得益于其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制造业领域的专注与坚守。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如何根据时代发展特色进行适时调整,进一步丰富“中国制造业第一县”的时代内涵,事关江阴发展未来。在“2018无锡纳税百强企业”名单中,我们欣喜地看到,“新制造”正成为一大亮点。名列其中的远景、双良、法尔胜等企业,正以“新制造”为新发展内核,开启了江阴制造业升级的新探索。

  “产品+售后服务”“产品+增值服务”“技术营销服务+产品”“全生命周期服务+产品”……近年来,以真空换热技术为核心,双良深耕节能节水核心领域,通过掌控“微笑曲线”中高端研发和现代营销的“两端”笑傲市场,引领服务型制造业市场新需求。目前,双良服务型制造业务占业务总额的比例为40%。尝到服务业制造“甜头”的双良人稳步进军“云端”,构筑全生命周期服务。在“互联网+”时代,由双良自主打造的云平台已应用到数百家国内外用户的1000多台能源设备中。

  面对激烈的行业竞争,远景集团将业务重心逐渐由智能风机转向能源物联网平台和生态系统。客户通过能源物联网平台的各项服务,实现新能源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和风险评估,远景能源也借此打开了新能源行业的“平台服务经济”之门。目前,远景能源依托智慧风场资产和能源管理平台,已将业务逐步扩展到其他新能源资产管理领域甚至传统能源如火电和水电领域。未来3年内,这家充满时代特色的新制造企业,将跻身于江阴千亿集团行列。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目前,全省共有三家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双良集团和远景集团三分其二。在其背后,很多江阴企业已经意识到:要探路“新制造”,通过紧紧维系着主业基础的转型升级,来形成新的市场竞争力。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江阴制造业企业积极发展与制造业紧密相关的科技服务、金融服务、信息服务、工业设计、电子商务、检验检测等生产性服务业,实现新制造驱动新发展,形成新时代江阴高质量发展的靓丽风景。

  自2016年提出产业强市首要战略以来,江阴市党委政府“店小二”“急郎中”式的上门服务,完善的产业扶持政策,让企业家信心十足,广大企业“快马加鞭”。

  从出台“暨阳英才计划1+6”新政,到“四个100亿”产业发展基金、“产业强市30条”“科技创新20条”“重塑‘江阴板块新优势29条”“高质量发展30条”等一系列惠企举措全面实施……数据显示,产业强市政策实施3年多来,江阴共出台10个产业强市配套文件、数十个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产业引导效果十分明显。一次次的政策聚焦,让政策更加精准,让广大企业更加满意,让江阴实体经济发展的环境更加优良、氛围更加浓厚。

  在2018年度全市重点骨干企业座谈会上,一组亮眼的数据令人振奋:全市规上工业企业达到1469家,开票销售超百亿企业达到19家。全市有10家企业入围“中国企业500强”,12家企业位列“中国民营企业500强”,17家企业跻身“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5家企业名列“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

  高质量发展“含金量”十足

  33.4%、43.9%,这两个数字刻画着新时代江阴产业经济的创新活力。在3月27日召开的江阴一年一度的“千企大会”上,无锡市委常委、江阴市委书记陈金虎用一组数据描述了江阴丰富的创新资源: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新兴产业产值占比分别达到33.4%、43.9%,拥有高新技术企业384家,全国科技型中小企业482家;全市千人计划人才达到34人、双创计划人才66人,人才总数达到36.5万人,拥有诺奖得主研究院6家、院士工作站51家,累计获批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企业研发机构350个。

  创新,企业才会有出路。在创新精神引领下,江阴的产业体系不断优化,产业集群不断壮大,产业园区越做越强,“江阴板块”独树一帜,涌现出以华西村为代表、以吴仁宝为楷模的时代先锋、诚信榜样和“三创”(创业、创新、创优)典型。

  2018年,江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06.1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4%;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6059.13亿元,同比增长15.5%,增速创8年新高;固定资产投资与工业投入分别同比增长5.6%和10.7%;以美元计价的进口与出口分别同比增长15.4%和17.2%,实现到位注册外资9.51亿美元……在不少亮眼的数据中,体现高质量发展“含金量”的税收占比尤其引人关注。

  2018年,江阴市重点骨干企业总数达到427家,其中入库税金10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87家,入库税金800万元以上的服务业企业达到140家。重点骨干企业开票销售同比增加19.2%,占全市企业的49%;入库税金同比增加11.2%,占全市企业的56%。

  “坚定做强做大实体经济,在经济发展高质量上实现新突破,深入推进产业强市首要战略、创新驱动核心战略,加快提升产业的资源整合力、技术创新力、品牌影响力和辐射带动力,加快构建江阴经济长远发展的战略优势。”陈金虎明确了下阶段推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转型路径。

  “近年来,江阴坚持把竞争优势建立在创新优势上,持续加快产业链、创新链双向融合,着力推动‘第一动力裂变为‘最强动力,让创新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陈金虎说。

  据陈金虎介绍,为了提升江阴技术创新能力,产业发展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江阴深化落实科技创新20条、创新发展16条,以及大力实施暨阳英才计划,设立3亿元人才专项资金,深化产学研合作,加速科技成果转变,加快高层次人才引进,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优势产业为支柱、现代服务业相配套的现代产业新体系,把创新优势变为竞争优势。

  3年来,江阴市高新技术企业由256家增加到384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由14.1件增加到21.3件;获得中国工业大奖2个(法尔胜、双良),中国质量奖1个(阳光集团),国家级服务型制造企业2家(全省共3家),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创新型县(市)建设名单。

  郭煦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