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人的迁徙:说“姑苏”
-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国家,依据,路线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9-08-17 08:43
“姑苏”这两个字,最早出现在《墨子》中。墨子说,吴国的亡国之君夫差,自以为了不起,不好好地治理国家,还要建一个姑苏台,但由于这个台太高,七年都没建成。今天,“姑苏”这个名称跟苏州这座著名的城市如影随行,那么,站在考古学的立场上,我们又该如何来认识“姑苏”、吴国和吴人呢?
关于“姑苏”的意思,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有人推测“姑”应该是“山”的意思,这样一来,“姑苏”就是被叫做“苏”的山,“姑胥”就是被叫做“胥”的山;也有人说其实“姑”并没有山的意思,只是吴越地名中常见的发语词,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意思;而最大众化的解释,是根据繁体字“苏”的写法为主,认为“姑”是吴语的发语词,没有实际意义,但这种解释除了对“苏”字的拆字释义外,其他的没有任何依据。
对此,我也从考古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姑苏”应该是以吴王为核心的群体到了哪里,哪里就叫做“姑苏”“姑胥”或简单地称为“苏”“胥”。位于无锡和常州交界处太湖边上的阖闾城,是经过考古调查发掘出来的一处先秦时期的古代城市遗址。阖闾城旁边的山叫胥山,河叫胥河,苏州也有胥江,江苏的高淳也有胥河,为什么相同的地名会出现在不同的地区,这是我们研究吴人迁徙问题的出发点。
关于吴人、吴国的记载出现得比较晚。《春秋》《春秋左传》以及今天我们已经看不到的《世本》《国语》和《春秋公羊传》里面都有零星的记载。吴国灭亡400年后,司马迁依据当时他能看到的各种文献,加上实地考察,编成了《史记》中著名的篇章《吴太伯世家》。历史上留下的与吴国有关的古地名也有很多,鸠兹、姑孰、胡孰……那如果把这些带有“姑苏”或者攻敔读音的地名串起来,是不是就是吴人迁徙的路线了呢?
春秋争霸的时候,吴人将自己的祖先附会成太伯、仲雍恐怕是空穴来风,吴人可能在记忆的深处觉得自己是从某个地方迁徙而来的,但他们又不知道是从什么地方迁过来的。早期吴文化的重要内涵之一是青铜器,使用青铜器一定是从北方迁过来的,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考古发掘和研究,在宁镇丘陵地区的湖熟文化就是先吴文化,也就是指吴还没有建国以前的文化,其主要活动地域在今天镇江到南京的丘陵地带。
秦统一以后,把天下分成36郡,其中管辖长江下游以南地区的郡叫做会稽郡,郡治在吴县。从考古发掘资料来看,今天的苏州市区是新建立的秦汉会稽郡的郡城。在今天苏州市区的范围内,考古人员还没有发现过早于战国中期的遗迹和遗物,所以今天的苏州市区,最早要到战国中期才开始有人在这个地方生活。与西部山地相比,今苏州市区的水网地带可能更适合于和平时代人类的生息,所以秦汉统一以后建立会稽郡,就把郡治放到今天苏州市区来了。
之所以把会稽郡的中心城市设在吴县,说明就今天的苏州而言,越人对它的影响更大。吴人在这个地方最多只有20余年,如果从阖闾最晚期在苏州西郊建姑苏台,到夫差二十三年亡国,加起来也不会超过25年。而越灭了吳以后,就把都城迁到了这里,所以这个地方同时又是越国的都城,这个记忆对秦汉人来说是非常深刻的,在这个地方建立的郡就只能叫做会稽郡。根据前面的说法,有学者认为,“姑苏”可能是吴国王室的姓氏或是部落名称。而我想把这个定义再扩大一点,提倡“姑苏”既可能是吴国王室的姓氏或部落名,也可能是以吴王为中心的核心成员的居所,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吴国都城。
张学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