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承载的中国梦

  • 来源:小康
  • 关键字: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 发布时间:2019-08-31 13:50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信念体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是实现美丽中国梦的重要途径。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20字总要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乡村振兴是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振兴与‘衰落是一对反义词。人类文明史上,乡村的‘兴和‘衰是一对矛盾,有兴则有衰,‘衰与‘兴有时又互为转化。”云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范建华表示,中国乡土社会的兴盛应为“唐宋时期”。而中国乡土社会的“衰落”则是在元明清时期。元朝统治者用游牧军事统治方式来治理被征服的农耕社会的极不协调,导致中国传统乡土社会遭到前所未有的摧残;明朝的专制集权,窒息了中国乡土社会复苏的生命活力;清朝末期的黑暗统治,彻底使中国乡土社会走向衰落。特别是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列强入侵,在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双重压迫下,进一步加剧了中国乡土社会衰落的步伐。诚如鲁迅在《故乡》里所描写的:“……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这正是中国近代乡村衰落景象的真实写照。

  “从人类文明史上来看,乡村衰落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是城市化和工业化驱动的必然结果。” 范建华分析表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农村经历了一场激烈的变化,尤其是西部地区,乡村衰落是一个不争的客观事实。改革开放使我们获得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创造了人间奇迹,但同时也改变了中国的社会结构和自然风貌。2.6亿农民工进城,给城乡人口流动带来了许多变化,青壮年劳动力向城市建设市场的转移,改变着中国社会结构,空巢村、老人村、留守儿童村和贫困村等已成为当下中国(尤其是西部地区)广大农村最大的问题,留给人们的不是乡愁而是实实在在的“乡衰”。

  世界性难题从人类文明史上来看,乡村衰落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是城市化和工业化驱动的必然结果。EN-US>”等要素的全方位对接,更打造出朝阳国际化的创新创业生态圈。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一部署,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现实依据,是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中央党校经济学部副教授周跃辉从三个方面总结道,“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必然选择。”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这是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三农”地位的总判断,既有“重中之重”地位的再强调,又有“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的新定调。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黨的十九大报告清晰擘画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间表、路线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正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深刻把握我国现实国情农情、深刻认识我国城乡关系变化特征和现代化建设规律的基础上,着眼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的伟大目标和补齐农业农村短板的问题导向,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提出的新的目标要求。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性变化”对中国将来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新指引。在新的历史时期,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但也不得不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国乡村仍然面临着发展滞后的严峻形势,乡村振兴战略正是就这一问题提出来的。

  七种模式展示的成功路径

  乡村振兴战略明确了乡村发展的新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20字总要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近年来,全国各地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以实干促振兴,农业农村经济活力明显增强。乡村振兴战略如何扎实推进?在全国范围内,已经有了多个优异先进的模板。这些成功案例依托各自的自然资源禀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发展特点及民俗文化传承等条件,对未来我们国家的美丽乡村建设有着巨大的积极影响。

  第一种,高质量发展模式。位于北京顺义区赵全营镇的北郎中村凭借高颜值的村庄环境,吸引百余家企业入驻,在近年来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助推乡村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赵全营镇北郎中村位于顺义区西北部,是镇域规划中心村。近年来,全村围绕“美丽乡村建设和打造都市型现代农业升级版”这个发展目标,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蹚出产业致富路的北郎中村通过腾退养殖业,大力发展以花卉、蔬菜为主的籽种产业,形成了以农业文化为核心、与现有产业相融合的观光休闲农业,2017年北郎中村村民人均收入已达4.5万元。每年都有无数村庄团体慕名而来,学习其产业转型经验。

  第二种,产业发展型模式。江苏省南丰镇永联村近年来一直坚持市场化发展,不断加快乡村旅游发展步伐,将休闲农业、乡村旅游、餐饮美食、特色小镇等要素融合发展,开发乡村旅游主题产品和线路,建成了以苏州江南农耕文化园、永联垂钓中心、永联水上乐园、江鲜美食街、永联展示馆为核心景点,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美食购物、会议商务等功能为一体的江南田园生活体验地。永联村将农业、加工业、休闲观光业三者有机结合,建立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农旅联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打造了以绿色、生态为核心,涵盖 “基地—加工—餐饮美食—销售—观光” 的农业全产业链。

  必然要求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

  第三种,乡村建筑设计改造模式。杭州市富阳区场口镇东梓关村在近年来乡村振兴的战略推动下,成为了一个小有名气的网红村。东梓关村村域面积2.77平方公里,共638户1877人。整个村沿富春江水岸线呈带状分布,自然风光秀美,人文气息浓厚,是典型的江南滨水古村落。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江南村落,为了改善居民的居住与生活条件,当地政府决定外迁居民,并在老村落的南侧进行回迁安置。这种房屋改造设计试图从类型学的思考角度抽象共性特点,还原空间原型,尝试以较少的基本单元通过组织规则实现多样性的聚落形态,形成带有公共院落的规模组团,与传统行列式布局相比,在土地节约性、庭院空间的层次性和私密性上都有显著提升。

  第四种,社会综治型模式。天津市西青区大寺镇王村是社会综治型模式的样板,十几年前,王村90%的村民住着低矮潮湿的危陋平房,单调、简陋、陈旧、窘迫、拥塞。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彻底解决村民的住房问题,村领导制定了5年村庄建设规划,推倒全村危陋平房,建成公寓和别墅,让全体村民住上了新楼房。此外,王村在完善社区服务中心、商业街,开发建设峰山菜市场、卫生院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同时,还先后建成了健身广场、青少年活动中心以及村民文体活动中心,全部按照最高标准建设,设施完善,而且所有场馆都不对外营业,全部作为百姓的福利,让村民无偿使用。

  第五种,文化传承型模式。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平乐镇平乐村就是这个模式里的典型。平乐村位于孟津县平乐镇南部,南邻白马寺,距洛阳市12公里,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且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它凭借着洛阳牡丹的名气和影响力,找准了方向,培训农民画师,发展以牡丹画为主题的农民画产业,建设牡丹文化产业园,发展文化旅游业,形成了集牡丹画创作、交流、装裱、销售、旅游于一體的乡村产业体系,以此解决村民的就业问题,并带动村民致富,带动乡村人居环境建设。

  第六种,渔业开发型模式。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天水市西端的渭河上游。近几年,旅游市场火热,武山县紧抓机遇,结合实际,大力发展休闲渔业。武山县有河谷滩涂地、渗水地、薄田等宜渔土地5000余亩,适宜于集中连片发展常规鱼养殖,“台田养鱼”“塑料薄膜防渗”等渔业实用技术的试验示范为常规鱼养殖奠定了技术支撑。武山县各村依托周边山水风光、人文景观、人脉资源,发挥自身环境优美、产品绿色环保的优点,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观光垂钓、农家餐饮等服务,延长了渔业产业链,经济效益翻倍提高,成为渔业经营方式创新的典型。

  第七种,活化空心村模式。浙江省遂昌县龙洋乡茶园自然村是被活化的空心村。曾几何时,这个生态优美、清幽古朴的村落因偏僻落后,乏人问津,成了被“遗忘”的“空心村”。而如今,因为一个“乡村活化”项目,茶园村奇迹般地“活”了过来。经过两年多的规划建设,小山村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步入其间,黄泥房、石板路、茶园等传统村落元素举目皆是,酒吧、无人超市等现代生活设施一应俱全。既能感受到村庄传统风貌和生活特色,又能享受到现代生活的便利舒适,不失为一个休憩身体、治愈心灵的世外桃源。喝的是山泉水,吃的是山野菜,住的是黄泥房,如此这般返璞归真的生活让城里人蜂拥而至,也让茶园村的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以上七个乡村走出了自己的路径,进行了质的突破,并且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成为了乡村振兴的七种模式,以点代面,未来的农村将是一幅美丽的画卷。届时, 城乡一体, 融合发展,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乡村承载的中国梦会因此越来越美丽。

  于靖园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