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郊北郎中探索乡建良方
- 来源:小康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致富路,分股,补助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9-08-31 13:52
集体分红2018年,北郎中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1万元。除了工资收入,村民还有“土地钱”“老人钱”和“分红钱”等诸多补助。
相传明朝永乐年间,京北顺州西北域,瘟疫横行,生民饱受疾苦,时逢一过路郎中发大慈恻隐之心,将医病草药倾于村中四眼井内,生民奔走相告,聚而饮之,始救一方百姓。为纪念郎中功绩,此地命名“郎中村”,因位于顺州西北,故名“北郎中”。
顺义区赵全营镇北郎中村围绕“美丽乡村建设和打造都市型现代农业升级版”这个发展目标,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打造高颜值的村庄环境,吸引百余家企业入驻。村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逐渐探索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美丽乡村建设之路。
“京郊第一股份村”:带领村民奔上致富路
北郎中村是镇域规划中的重要节点和中心村,2018年10月8日,经地方推荐和专家审核,农业农村部将北郎中村推介为“2018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一进入北郎中村,整齐规划的房屋、宽阔的道路以及两侧笔直的绿化树等映入眼帘,不愧为“北京最美乡村”。实际上,北郎中没有采取大拆大建,而是按照街道改造景观化、基础设施城市化、配套设施现代化、景观打造生态化、土地利用集约化的总体思路进行统一规划设置,如今村容村貌明显改观。
乡村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环境的改善。北郎中村修建了环村公路,共计12万平米;道路两侧的绿树成荫,绿化成果有目共睹;疏通村内水系和坑塘,建设水循环系统;污水处理系统连通每家每户;垃圾处理则朝着减量化和无害化方向努力,每家每户门前有2个垃圾桶,实行垃圾分类管理,不再像以前那样随手就扔,而是由专人负责来清运、再由镇里边来拉运,区里边负责垃圾处理,等等。通过一系列环境治理“组合拳”,北郎中村的生态环境明显好转,街道整洁,空气质量进一步改善。
不仅环境改善了,村民的钱包也鼓起来了。据统计,北郎中村共816户、1646人,土地面积4500亩。2018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1万元。除了工资收入,村民还有“土地钱”“老人钱”和“分红钱”等诸多补助。“村里的老人,男的60岁、女的55岁及以上,每年得到的土地分红有8900元。除了国家的补助,村委会还会再发放800元补助,且每个季度还会增加。”北郎中村委会副主任梁臣向《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介绍道。
分红、补助,这一切的背后,源于北郎中走上了一条集体经济和股份合作制的“致富路”。
被誉为“京郊第一股份村”的北郎中村,在1993年就走上了股份制发展的道路,一个标志性事件是1996年北京市北郎中农工贸集团的成立。该集团由村集体、村民和企业员工共同出资组建,整合村里的资源,进行集团化、规模化的生产。村民入股,既可以风险均摊,又可以得到分红。慢慢的,由养猪、农作物种植发展延伸出来的花卉种植、农副产品加工配送等项目渐渐成形。如今北郎中形成了以种猪、花卉、籽种、农产品加工、仓储配送、休闲农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而且不断根据乡村自身发展、政策引导和市场需求进行调整。
村民收入中的“土地钱”“分红钱”,就包括村民以土地流转参股等形式,享受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以股份合作制形式组建的北郎中农工贸集团经营资产达到5亿元,其“北郎中”商标市值达5亿元。“村里所有的企业都是股份合作制企业,是我们集团下属的企业、子公司。”北郎中农工贸集团副总经理刘雪利说。
从产业发展规划图上,可以清晰看出北郎中村的布局和结构。中心是村庄,由内而外,各大产业则分布四周:双创基地、现代产业配套服务区、花卉产业、标准化蔬菜基地、林地、现代农业、农业籽种产业等。
北郎中的产业结构分为四大块。一是以种猪、种苗、花卉为主。种猪场积极采取向外发展模式,达到年出栏5万头规模;种苗,包括果蔬种苗和花卉种苗的培育;花卉产业则有占地1000亩花木中心,主要有绿化花卉,服务于绿化工程,还有高档花卉如进口的蝴蝶兰和鲜切菊等。
北郎中花木中心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2009年花博会及国庆60周年庆典花卉供应商之后,北郎中花卉的品牌效应凸显出来。目前北京市场上30%的蝴蝶兰都产自北郎中,蝴蝶兰种苗年产量已达50万株规模;鲜切菊年产量已达350万株。花卉产业还搭上电商的快车,北郎中拥有自己的花卉电商平台“24H鲜花”,平台的注册会员约3万人,年销售额达5000万元。
二是大力发展以产业化、信息化、标准化、品牌化为一体的特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快以电子商务为龙头的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建设。“我们有农产品加工园,对里边的企业,我们是根据北京市产业结构调整来进行疏解,引进符合区域发展规划的企业。”刘雪利介绍,北郎中村有市级的定点屠宰场、食品厂、3万平方米的农产品储藏保鲜库和农产品配送中心,打造了自己的物流体系。
三是大力发展以生态农业为基础、以农业文化为核心、以传承郎中文化为特色、以健康养生为主要内容,与现有产业、美丽乡村建设相融合的观光休闲农业。
四是加快北郎中创业创新基地建设,发展现代服务业。区政府挂牌的双创基地,目前已经入驻了100多家企业,主要是中小科技型、创业型企业。
现代农业升级版:绿色发展走向健康路
近年来,北郎中村围绕“美丽乡村建设和打造都市型现代农业升級版”这个发展目标,从“发展绿色经济、营造绿色环境、奉献绿色产品、共享绿色生活”的发展理念出发,确定“生产、生态、生活、示范”四位一体发展定位,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促进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协调发展。
种猪是北郎中村的传统产业,但随着非首都功能的进一步疏解,北郎中村传统产业亟须转型。刘雪利说:“早在2016年我们就有了将种猪场外迁的想法,去内蒙古敖汉旗进行考察,2017年就签订了协议,建立现代化种猪场,如今一期工程已经开工建设。”未雨绸缪,启动种猪场搬迁及养殖小区的疏解清退工作,腾出土地引入新型业态,这是北郎中村全面推进都市型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一步。
疏解旧产业的同时,发展现代化的农业,借助高科技手段减少生产成本以及对于环境的影响。
在5000平米的智能温室里,从国外引进的鲜切菊品种繁多,有曾获得金奖的绿宝石,还有红丹特、紫丹特、亚里士多德等品种。据介绍,北郎中村花木中心与北京农林科学院和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院等科研单位合作,不断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发展精品花卉和高档花卉。2009年,引进蝴蝶兰生产线;2013年,花木中心还与荷兰菊花育种公司合作,全面启动了鲜切菊出口基地项目。在这座智能温室中,装上了物联网系统,电脑可以自动调节温度、湿度等参数,能观察到生物最佳的生产状态,生产管理实现了智能化和标准化,从而提高花卉的产量。2019年春节期间,北郎中村举办首届迎春花展,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就接待游客5万余人次,实现门票收入150余万元,并带动了周边村的采摘、农产品展销等业态的发展。
不仅花卉,蔬菜大棚摇身一变也成为了智能化工厂,采用臭氧消毒、二氧化碳发生器、智能补光灯等,温度、湿度、二氧化碳都有实时监测。园区内,除了能体验到物联网精准的“田间管理”技术外,还能实现对农产品的全程追踪。例如,市民只要扫一扫农产品上贴的二维码,产品的产地、食用方法、联系电话和购买信息等便一目了然。
智能化温室是打造“智慧北郎中”的一大举措。“智慧北郎中”建设紧紧围绕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展开,包括物联网环境监测及智能化控制、产品质量追溯和视频监控系统,实现生产过程的全程监控。除了技术上的保障,北郎中还有一支治安巡逻队伍,保障村里的安全。
陈秋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