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士杰 红砖美术馆走过5年

  • 来源:时尚北京
  • 关键字:红砖美术馆,面貌,拍摄
  • 发布时间:2019-09-10 08:08

  红砖美术馆对光影的把控和表现独具一格,一天中的不同时段,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面貌,仿佛充盈着生命的活力。

  红砖美术馆馆长闫士杰自从有了筹备美术馆的念头,就不再趋于私人的收藏,而是更多考虑到美术馆的职责,站在机构收藏的高度。他也不吝与公众分享他的收藏。7月18日,北京红砖美术馆五周年馆藏展“千手观音”开幕。

  第一件藏品《千手观音》

  《千手观音》展览通过对奥拉维尔·埃利亚松、丹·格雷厄姆、何子彦、黄孙权、黄永砅、加藤泉、安德里亚斯·穆埃、劳拉·普罗沃斯特、邱志杰、安德烈斯·塞拉诺、沈远、里克力·提拉瓦尼、吴山专&英格斯瓦拉·托斯朵蒂尔、温普林、肖鲁、邢丹文等17位艺术家几十件作品的展示,重新梳理了红砖美术馆自开馆以来的理念、脉络与使命。

  此次展览中17位艺术家数十件作品的展出并非随意,每件作品都经过了仔细的考量与布置规划,并共同构成了某种精神与思想的回声。埃利亚松的《道隐无名》与另两件《声音银河》、《明日共鸣器》分别设置在展厅的东西。阿根廷长大的泰国裔艺术家提拉瓦尼的《无题2010》放置在展厅中央的下沉区域,通过将啁啾的小鸟放置在竹楼中的方式,构建了一个存在客观关系的空间。鸟儿的鸣叫声引导着观众。从二楼文献区的中空区正好可以与鸟笼的顶部平视,能让观众在所处环境中反思当下。同时展出的还有丹·格雷厄姆的概念户外馆《冲孔钢板分隔的双向镜圆柱》,沈远以福建土楼为原型创作的《井》,何子彦以一位三重国际间谍的人生为蓝本拍摄的《无名》,邢丹文在上世纪90年代富于感官亲密的摄影实践《个人日记》等。

  展览名“千手观音”与红砖美术馆的第一件收藏黄永砯高达18米的巨型装置《千手观音》同名。

  2012年,艺术家邱志杰在担任第九届上海双年展策展人时,希望艺术家黄永砯能做一件分量够重、能给观者留下深刻印象的作品以支撑起整个双年展。黄永砅拿出的作品便是大型装置作品《千手观音》。

  这件高达十八米的作品,将观音的1000只手臂嫁接在马塞尔·杜尚作品《瓶架》的意象之上,佛手或拿或托着各种法器、动物、植物、日用品、废弃物,包括烧完的蜂窝煤、香料、键盘等各类生活中的所见之物。可谓包罗万象,呈现出对当代世界多元、复杂文化语境的审视及思辨,记录着当代艺术的时空坐标。

  邱志杰将《千手观音》放在了2012上海双年展进门处的巨大空间里。《千手观音》极具视觉震撼力,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当时,这件在收藏存放方面充满挑战的庞然大物在众人的一片诧异中被闫士杰收藏。

  “這算是红砖美术馆最早的一件藏品?”

  “它是红砖美术馆开始建馆后的第一件藏品。当时红砖美术馆还没有开馆,已经试营业两年了。它是几乎囊括了所有日常物的巨大装置,象征着红砖美术馆能够包罗万象与国际化价值。我们希望红砖的馆藏也像这件作品一样,具有学术性、观念性、多元包容,同时关注东西方的艺术概念。我们拿这个作为展览的名字,实际上也成为了我们红砖收藏理念的一个基准,一个起始点。”

  据介绍,《千手观音》在红砖美术馆的首次亮相是在2014年。红砖美术馆的第一次展览“太平广记”是美术馆对艺术家的一个邀约,邀请黄永砅等十组艺术家进入那个民间传奇绵亘千载的另类时空,在此实践以“叙事”作为策展方法与创作策略。

  由于黄永砯创作于纽约的作品《马戏团》姗姗来迟,红砖美术馆特别策划了展览“太平广记”之结束——《马戏团》的到来,将《千手观音》和《桃花源记421-2008》与之并置,呈现一种贯穿着文学史、艺术史、大众文化、东方和西方、古代和当代、生活与现实的黄永砅式的独特思考。

  新的美术馆形态

  红砖美术馆是国内第一个提出生态体验的美术馆,而且闫士杰用了七年时间建造红砖美术馆。对此,他说:“我们一开始规划时,就到世界各地的美术馆、当代建筑去考察,就是为了建立一个真正完善的美术馆体系。因为我们意识到当代美术馆的时代在中国还没真正来临,但马上会来临。在当代艺术的初期,艺术家的那种强烈自我愿望、对未来的那种期待是充满了活力的。红砖在一块平地上、白纸上,它有规划、有理念,是一种新的美术馆形态。所以我们用七年时间来建造红砖美术馆。”

  “您为什么去全世界考察建筑,考察美术馆的运营、模型,可是回来建了一个东方园林?”

  “就是因为比较以后才有鉴别。当东方的国家试图和西方建立一个对话的桥梁的时候,一定得有一个相对的身份识别的特质。所以我们做了一个比较现代的、中国的东方建筑,用这样一个平台和西方对接。”

  用闫士杰的话讲,红砖从正式开始到现在的五年是“摸着石头过河”、“规划在先,分步实施”。五年来,冰岛丹麦著名艺术家奥拉维尔·埃利亚松的“道隐无名”;观照亚洲文化、哲学、政治与社会现实的“仪礼·兆与易”;享有国际盛誉的“高压——杜尚奖·法国当代艺术现场”;第一次将中国古家具以“设计”之名与欧洲丹麦家具设计大师的作品对话“识别区:中国·丹麦家具设计”以及黄永砅的“蛇杖Ⅱ”,每一步,红砖美术馆都走得很踏实。

  “红砖美术馆的馆藏线索是什么?”

  “重要艺术家的节点性作品、中国当代艺术的线索。同时因为红砖美术馆是一个生态的美术馆,重要艺术家的大型室外装置艺术作品也是我们收藏的线索。我们关注的角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调焦。我一直在说,学术是红砖美术馆成长的关键词和制高点,而观众是我们的基座,这样形成的金字塔才稳固。”

  关注艺术奖项的成长过程

  红砖美术馆开馆五年来举办过多次国际展览,其中有多次与法国的合作。2016年举办的“杜尚奖”获得者塔提亚娜·图薇展览“不在场者的光亮”开启了红砖与法国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次年红砖继续举办了“高压——杜尚奖·法国艺术现场”展,詳细介绍了8位杜尚奖获得者的艺术创作。2019年,红砖又以“沿着本没有的路行——14位杜尚奖艺术家展”拉开第14届“中法文化之春”的序幕。因为对于法国文化的积极参与和推广,闫士杰也获得了法国政府颁发的“法兰西艺术与文学骑士勋章”。

  对于为什么如此关注法国当代艺术,闫士杰说:“红砖一直在做展览的选择上探索很多项目,当时通过与图薇展览的合作开启了对于杜尚奖展览的探索。我们看中的不仅仅是杜尚奖中得奖的8位艺术家,更看重杜尚奖的品牌值得介绍给中国的观众和整个中国艺术圈。未来中国也会探索自己的奖项,中国需要了解这样一个奖项的成长过程。所以我们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杜尚奖,从第一个发起人怎样从零开始做杜尚奖的品牌,到展出的70位艺术家,到历届国际评委的参与,到大皇宫和蓬皮杜对这个奖项的深层次推动,以及在国际上的展览和推广。这个品牌的塑造过程很值得借鉴。”

  与艺术家对话

  红砖美术馆的每一次展览,作为馆长的闫士杰都深度参与其中。他会为了一个展览方案反复和艺术家及策展人沟通,也会亲自拜访艺术家工作室及其生活的地方,了解他们创作背后的故事,如他所讲:“只有参与才能对话。我们通常只能看到某个艺术家现在的样子,不知道他为何成为这个样子,这也正是我希望了解的东西。”2018年,埃利亚松《道隐无名》的展览受到极大的欢迎。闫士杰为了筹备展览,两次前往德国,拜访艺术家工作室。今年,法国杜尚奖艺术家群展的备展过程中,闫士杰亲自前往巴黎,和策展人反复探讨展览方案及细节。

  闫士杰在2016年年底收藏了德国新表现主义代表人物之一基弗的一件作品《军械库》。基弗被公认为德国当代最重要的艺术家,而这件名为《军械库》的作品并不是一件具体的画作或装置,而是他的工作室,闫士杰想要收藏的是艺术家“创作的概念”。“对收藏家来讲,一幅油画是很容易变现的,但对于美术馆来讲,我们更需要看到艺术家思考的过程。《军械库》是基弗思想的发源地,红砖美术馆就是要告诉观众艺术家究竟是如何思考并创作的。”他说。这件承载了艺术家创作系统的“工作室”,喻示了生生不.息的创作思想发源地,将开启红砖美术馆下一个五年。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