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梅岭玉与良渚文明“家谱史”

  • 来源:中国周刊
  • 关键字:古代,故宫,研讨会
  • 发布时间:2019-09-16 21:49

  “良渚玉礦在哪里?”7月16日,随着“良渚与古代中国——玉器显示的五千年文明展”亮相故宫,作为15家参展单位之一的江苏常州博物馆引起了媒体的关注。该馆参展的一件人面兽面组合纹玉琮堪与浙江反山“琮王”媲美,出土于规模仅次于良渚古城遗址的天宁寺墩遗址。作为良渚文化的核心区域,常州还拥有国内目前唯一的良渚文化玉矿遗址——梅岭玉矿。

  良渚文化主要分布在环太湖流域,江苏常州一带为其西北界,也是遗址分布最集中的区域之一。“良渚文化出土的玉器特别多,需要丰富的玉矿来供给。专家们都确定地认为,在良渚文化区域里尤其是良渚文化遗址群内的天目山余脉,一定存在着不曾被发现的古代玉石矿藏。”据常州博物馆专业人士介绍,1989年,江苏省地质矿产局工程师钟华邦在宜溧山地首次发现了透闪石软玉矿床,经鉴定与良渚文化部分玉器材质基本吻合,从而使长期困扰学界的“良渚玉器用料来源之谜”露出了冰山一角。

  钟华邦发现的玉矿位于常州溧阳小梅岭村,此玉因而被命名为“梅岭玉”。在良渚古城申遗成功之前,梅岭玉和良渚文化相关课题就已再度成为学界热点。5月下旬,以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赵辉、江苏省考古研究所所长林留根、国家博物馆田野考古所所长庄丽娜为代表的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专业委员会、江苏省考古学会的数十位权威专家学者齐聚天目湖畔,主办了一场以“梅岭玉与良渚文明”为题的学术研讨会,带大家一起探寻梅岭玉与良渚文明古往今来的神秘“家谱史”。

  “浮玉之山”出“瑶琨”

  在安徽广德庙西和江苏常州溧阳交界处,浙江天目山余脉蜿蜒起伏,翠竹覆盖的青葱山体美丽而充满生机。天目山古称“浮玉山”,被认为是《山海经?南山经》中记载的“浮玉之山”,而使“浮玉”之称名副其实的,是位于梅岭村后的良渚文化玉矿遗址。

  雨后初晴,走进青山环绕碧水依依的小梅岭村,几乎家家门口都摆放着形态不一颜色各异的梅岭山石。村中350年以上的银杏、山榉、栎树丰茂苍翠,银杏树前筑有石台,上置器皿和蜡烛供奉树神。这个村保留着原始的敬天奉神的宗教信仰。

  倚山而建的村庄长如游龙,沿途溪水哗哗而流,清新的空气,习习的凉风和安静地坐在家门口的老人,让人感觉再走下去,会邂逅在后山的溪流中捡拾梅岭玉石的良渚先民,那时溪涧很宽水流很急,从山上冲下来的梅玲玉石以“山流水”“河磨料”的形态静静地沉在水底,如果不被及时发现,夏日一场更大的雨也许会把它们带到下游的沙河,带到安徽或浙江……后山打猎归来的良渚先民,羽冠兽面,颈项上一定挂着温润漂亮的梅岭玉。

  玉矿遗址是小梅岭山一个采石宕口和100平方米的水池,涧水从山上流下来,水映着的山真如浮玉一般。采石宕口大的长18米,宽9米。小的长6米,宽2米。据村民们介绍,水池原来是采石矿洞,他们祖辈就知道山里有玉石,并进行小规模开采。专家们认为这里的透闪石软玉矿床,分布在中生代燕山期花岗岩与下二叠纪棲霞组镁质大理岩接触带,质地细腻,具有一定透明度,品种有白玉、青玉和青白玉。著名玉器专家杨伯达在《中国和田玉玉文化叙要》一文中,考证梅岭玉就是《尚书?禹贡》中记载的扬州所产“瑶琨(美玉)”。溧阳古时属扬州,而《禹贡》被认为是最富于科学性的地理记载。

  几千年过去了,良渚先民有没有留下使用梅岭玉的印记?

  “就近取材”的“邻里圈”

  良渚玉器与红山玉器共同构成了中国南北史前文明两大玉文化板块,红山玉器取材于辽宁岫岩当地产的努鲁尔虎山玉石。良渚玉器的数量远甚于红山玉器,品类之丰、雕琢之精更是达到了我国史前玉文化的巅峰。然而江南一带玉矿资源贫乏,其用料来源曾是考古界一大谜题。上世纪80年代,钟华邦在小梅岭发现玉矿后,专家们通过拉曼光谱、红外光谱、X射线粉晶照相和电镜扫描等科学方式,分析研究出小梅岭玉中品质较佳的软玉与天宁寺墩遗址、吴县草鞋山出土的良渚文化部分玉器材质基本吻合,因而认为梅岭玉矿就是良渚文化玉器原料的主要来源地。

蒋立文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