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莲花》经过灵魂过滤的大爱

  • 来源:中国周刊
  • 关键字:扶贫,志愿者,缘分
  • 发布时间:2019-09-16 22:29

  6月11日,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主办的藏区支教扶贫小说《雪莲花》出版座谈会在中国出版集团公司举行。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吉狄马加,中国出版集团党组成员、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岩,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臧永清,《文艺报》总编辑梁鸿鹰,中国作家协会理论批评委员会副主任吴秉杰,中国作家协会小说委员会副主任胡平,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莉,中央党校文史中心副教授丛治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徐刚,以及来自作者家乡的安徽省桐城市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洪长久,桐城市宣传部副部长吴茂松,桐城市文联党组书记胡启新等嘉宾出席了本次会议。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吉狄马加高度评价《雪莲花》:现在有关扶贫的作品是比较多的,但我觉得《雪莲花》最独到、最打动人的地方,就在于这部小说是她长期深入生活的结果。她前后大概十五年生活在川西北藏区,平均海拔四千米的高原。而且,她不仅是到一个地方做一些扶贫、支教的志愿者活动,她同时也是一个作家,在那片土地上,她把个人的感情和当地藏族人民的生活深深融合在一起。所以,这部小说最感人的地方就在于它给我们展示的都是一些很鲜活的东西,并且是经过作者自己的灵魂过滤后的东西。它是真正来自于那片土地的,真正反映了个人生命体验和当地藏族人民融合在一起的心路历程。这是不容易的。

  我也在藏区工作过九年,深知内地和藏区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的巨大差异。另外,在平均海拔四千米的高原,要克服很多身体上的困难,还不要说文化上的差异、情感上的沟通。江觉迟和藏区,用她书里写的话说,是有一种特殊缘分的。过去藏区有一个智者——被称为第二佛陀的宗喀巴,说两个人擦肩而过要十年的缘分,彼此望一眼要五十年的缘分,如果真正发生精神上的、生命中的联系,要一百年的缘分。所以,江觉迟把这种特殊缘分带给她的生命历程写下来,对于她个人来说是值得纪念的,对于读者来说,也是有价值的,因为她给我们奉献的是一段健康向上的、积极的、对当下社会有意义的心路历程,写出了她的所思所想,包括她的欢乐、她的悲伤、她的忧郁,她对这片土地和孩子们的牵挂,这些都是从她心底里流出来的,也是真正有益于世道人心的。

  这本书的文字也很好,读起来抒情性很强,文字非常干净,可以看出江觉迟在这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希望这样的好书被更多读者读到,特别是在当下精准扶贫到了攻坚阶段的时候,这类优秀作品的出版,是有鼓舞作用的。

  来自作者家乡的安徽省桐城市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洪长久向嘉宾介绍作者奉献大爱的心路历程:江觉迟女士是桐城市嬉子湖镇人。2005年她自筹资金上西部高原藏区,创办草原孤儿学校,一直工作至今。她情系家乡,近年来,以不同的方式慰问帮扶嬉子湖镇敬老院孤寡老人及附近病残困难群体,义务走进桐城当地学校开展阅读宣传及素质教育。2018年荣获桐城市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江觉迟出身书香门第,深受桐城派文化的熏陶,祖父是民国时期桐城名儒江百川先生,奶奶苏蕙华是民国时期一位博学多才的知性女子,她尊师教子的典故“裁襟励子”在桐城广为传颂,江觉迟是这个非遗文化的传承人。

  江觉迟的藏区支教小说《酥油》曾经感动了千万读者,如今又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藏区支教扶贫小说《雪莲花》,对于这部由名社、大社推出的新作,家乡人民充满着期待!江觉迟走过和书写的,是一个奉献大爱的心路历程,也是一个汇入时代主旋律的阳光事业,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厚爱,特别是得到了中国作协、中国出版集团、人民文学出版社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在此,我谨代表中共桐城市委、桐城市人民政府及75万家乡人民,对《雪莲花》的出版表示热烈地祝贺!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呵护江觉迟女士不断成长的各位领导、各有关单位和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徐刚从三组关系对作品展开专业讨论:第一纪实与虚构。这部小说有鲜明的自传性,包括主人公梅朵这个名字,也是作者本人的名字。如果了解作者的支教经历,包括她所从事的文化扶贫、教育扶贫,读作品的时候会有明显的代入感。所以,小说文本和作者现实经历的文本,共同构成我们理解和感受这个作品的情感基础。现实生活本身是琐碎的、真实、缺乏戏剧性的,但江觉迟本人的经历,又是特别浪漫、特别动人的世俗年代的传奇故事。

  第二抒情和说理。《雪莲花》是高度抒情化的文本,它虽然以第三人称写梅朵,但是具有强烈的主观抒情性,因为叙述人和梅朵有高度的认同感,有强烈的情感代入性。所以小说里面抒情主人公常常不由自主跳出来,那种心灵的独白、抒情,特别真挚,特别感人。包括小说里收录的一些藏族情歌,特别优美,这些共同构成强烈的抒情性。

  同時,小说还难能可贵地表达了对外部现实问题的关注。比如她会非常严肃地讨论藏区儿童教育对于当地的功能和意义的问题。藏区儿童教育背后牵扯的是藏区在传统习俗和现代文明的纠结过程中,它的发展命运问题。而梅朵从事的主要是搜集文化和教育两个工作,一方面她要传承藏区的传统文化,一方面又要让藏区儿童接受现代教育,这里就有传统和现代的撕扯关系。包括她和教授的辩论,都是在现代化进程中对藏区发展命运的现实思考。她对传媒时代慈善秀的批判也是非常现实的。所以,由说理层面引出来的小说的现实感,会让我们重新审视小说关注的那些现实问题,这样一来小说的格局一下子扩大起来。

  第三情怀和命运。具有小资倾向的城市女性,她容易被作为景观意义上的藏区所折服,从而陷落在某种情怀之中。《雪莲花》的独特在于,它并没有重复作为景观的藏区,而是深入到内部,不断地触摸它的实在。也许,作者最初和藏区的接触可能只是重复无数文青走过的老路,但究竟是什么支撑她坚持了十五年?我觉得不单单是对朋友的承诺,也不单单是对苦难的同情,而是在持续的坚守中,和自己抛洒情怀的对象建立了一种血肉相连的命运关系——她和藏区这片土地有一种命运的联系,而不是和某种抽象符号之间的联系。所以她写的是生活和命运本身,这恰恰是《雪莲花》在众多藏区题材写作中,最独特、最能够打动人的地方。

  燕景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