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数字经济新常态发展现状与思考
- 来源:互联网经济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推动,创新,发展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9-10-15 20:49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经济起到了创新发展经济发展模式、推进经济结构转型、促进经济平稳增长等作用,催生了许多新兴互联网企业。但同时,数字经济仍然面临着来自发展理念、监管机制、法律保障、金融风险等多个层次的挑战。
继“互联网+”行动计划提出之后,“分享经济”和“数字经济”的概念应运而生。近几年来,我国不断强调深化“放管服”改革,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集群,进而壮大数字经济。
在“科技强国”的背景下,制定高端科技发展行动计划,目的是促进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型互联网技术与社会各产业相融合,推动智慧新零售、工业互联网与数字金融的蓬勃发展,协助数字化互联网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进而推动人们社会生活走入全新的时代。
本文将分析数字科技对于现有经济理论的创新,以及对我国经济产生的积极影响,同时探讨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数字科技推动数字经济创新发展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互联网的发展成为了经济增长的动力之一。在数字科技与经济的不断互动过程中,数字科技促成了“数字经济”的出现,赋予了“智能经济”以新内涵,丰富了“数字金融”的经济意义,推动经济理论的进一步创新。
(一)数字科技促成了“数字经济”的出现
数字科技是以互联网和实体经济既有知识储备和数据为基础,以不断发展的前沿科技为动力,着力于实体经济与科技的融合,推动实体经济各行各业实现互联网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最终实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升用户体验、增加收入和模式升级。
“数字科技”的本质是一个双向融合的过程:数字科技向实体经济为代表的传统经济渗透,传统经济则拥抱数字科技带来的变革。至今,我国的数字产业已经进入了依靠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与传统产业融合,不断挖掘新应用场景的新时代。
数字经济的发展首要目标在于将最新科技融入实体经济之中。有了强大的科技力量作为支撑,新兴数字产业以及传统产业就能够依靠数字科技进行产业转型,进行横向扩张或者纵向的深化。这大大拓展了公众需求,产生了更多的相关岗位,拓展了更大的市场空间,为经济增长中注入新的活力。
(二)数字科技赋予了“创新金融”新内涵
数字科技发展可通过推动传统金融业稳步创新转型,实现优化资源配置,为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提供方向,间接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推动下,传统金融业受到了巨大的冲击,金融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当前,信息化技术应用正在重塑金融业态,金融科技成为推动整个金融行业发展的新引擎。在技术升级的不断推动下,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在银行、保险、租赁、券商等牌照中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创新业务,打破信息不对称,提供高效、低成本、风险可控的普惠金融服务。人工智能、区块链和移动互联网等有力工具可为传统金融业注入新的活力与生机,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发掘出更多的消费增长点,使其服务更加多元化的金融需求,促进小微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二、数字科技对于中国经济的积极影响
(一)数字科技促进中国经济平稳增长
当前,数字科技已经成为地方稳增长的主要动力。中国作为互联网大国,应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握“数字经济”的发展潮流以及各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将传统产业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积极促进产业转型与创新,建设中国创新经济发展的新支柱。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数字经济”整体规模已经达到31.3万亿元,增长幅度为20.9%。同时,数字经济吸纳就业能力显著提升,2018年我国数字经济领域就业岗位为1.91亿个,占当年总就业人数的24.6%,同比增长11.5%,显著高于同期全国总就业规模增速。就业一直都是政府最为关切的问题之一。数字产业的快速发展大大增加了就业岗位,但是在传统产业中很多重复性、低价值性的岗位也因此消失。不过从长远来看,新兴技术所带来的就业增加会远远高于被机器替代或者消失的传统岗位。这意味着就业者需要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来紧跟时代的步伐,间接促进了就业者素质的提高,增强了整体就业竞争力。
(二)数字科技促进中国经济结构优化调整
目前,我国三大产业发展均衡性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工业部门作为中国的专业化部门,其相对经济地位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也高于其他主要经济体。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必须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为重点。产业结构调整应以产业技术结构调整为基本方向,把提升自身国际产业链地位作为主要目标。
1.从产业结构层面来看,数字科技一方面可推动传统产业的技术结构升级;另一方面可以推动新产品、新产业、新技术创新。
数字科技可促進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大幅度提高农业的生产率,帮助农业生产者对市场信息做出准确及时的反应并进行反馈。
数字科技可推动工业进步。信息技术的高度运用可以提升企业的竞争实力,帮助解决高污染和资源短缺的难题,使传统生产方式向着集约化方向、信息技术主导方向转变。同时,企业的综合治理、产业技术革新以及新能源挖掘等方面都离不开数字技术的发展与革新。由此可见,数字技术的创新是工业发展的最大推动力。
数字科技可推动第三产业发展。数字技术创新了传统式的服务产业方式,服务业的服务质量与业绩也因此得到大幅的提升,创造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数字技术作为用户管理的支撑,让企业实时掌握客户需要的动态变化,并因此而制定相关的服务策略,创造了良性的服务销售体系;数字技术也促进企业的全球化市场进程,为中小型企业提供充足的信息资源,提升了其市场的竞争实力。
2. 从经济结构层面看,贯彻落实“互联网+”行动,有效推动分享经济和数字经济的发展,可以充分发挥互联网在要素配置中的优化作用,加速推动互联网与各领域的深度融合,促进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协同发展,不断培育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这将有利于加快经济增长动力转换进程、实现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同时,移动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深度拓展,大大降低了全社会的创业门槛和创新成本,不断涌现出“轻资产、重创新”的新型产业组织,激发了新一轮创新创业浪潮,为更好地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注入了强大动力。
3.从消费领域层面来看,数字科技的蓬勃发展让更多的企业从卖产品转向卖服务,进一步助推了服务消费的发展。
第一,数字技术变革带了消费结构的变革,使消费整体具有合理性。同过去消费结构相比,我国居民消费模式正在由生存型向发展型消费升级、由物质型向服务型消费升级、由传统向新型消费升级,并且升级的趋势正在加速。现在,人们不再满足于简单的基本物质生活需求,对特色化、个性化的需求更加强烈,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新兴消费正能满足人们对智能产品的需求。互联网信息技术可以实现空间分散、时间错位之间的供求匹配,这样提高了供求双方的福利水平,优化升级了人们的基本需求。
第二,数字科技成为了消费增长的新动力。当前,数字化“新零售”正成为一种新兴的商业零售模式,它改变了传统的网络零售方式,运用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推动产业不断发展,正在成为新的消费增长点。从新视角看,网上零售额仍旧以较高的速度增长。2018年,全国网上零售额为90065亿元,相比2017年增长23.9%,消费作为经济增长主动力作用得到进一步巩固。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9年上半年,全国网上零售额48161亿元,同比增长17.8%,比一季度加快2.5个百分点。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38165亿元,增长21.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9.6%,比一季度提高1.4个百分点。
第三,数字科技释放了被抑制的消费潜力,使消费具有自主性。在“数字经济”时代下的消费者不喜欢被动接受,而更愿意主动选择产品,这种倾向性的选择缘于移动互联网把产品、信息、应用和服务连接起来,使消费者的“搜索引擎”有了“库”、有了“源”。同时,在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的背景下,各种产品的智能化程度也深受顾客喜爱,在人们口口相传下,逐渐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市场。
4.从对外贸易层面来看,数字科技对我国外贸竞争优势的影响具体可表现在:提升产业链优势;提升国际话语权优势;提升市场环境优势;提升营销网络优势;提升综合服务优势等五个方面。数字科技是在短期内提升外贸竞争新优势的最佳途径,数字科技以互联网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以渠道供给促进消费需求,驱动我国的外贸制造业逐步向全产业链贸易提升,提升我国外贸制造业的国际分工地位和在全球价值链的水平,促进我国出口产品质量、技术、品牌、服务等核心竞争新优势的形成。
(三)数字科技对于中国经济发展影响的案例分析
1、“共享经济”案例
(1)“數字科技”赋能交通:摩拜单车助力智慧交通建设
摩拜单车无疑正是共享经济和智能科技结合的典范之作。通过GPS定位、移动支付、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摩拜打造出智能共享出行服务,既满足了用户便捷高效骑行的需求,又有助于解决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城市顽疾,同时还将共享经济节约资源、价值最大化利用等特点发挥的淋漓尽致,为共享经济领域注入强劲发展动力。智能科技的持续、创新和高标准应用的赋能,使人们通过互联网媒介共享社会资源,享受经济红利。摩拜单车自主研发的全球首款共享单车智能锁,采用新一代物联网技术,集成了“北斗+GPS”全球卫星定位模块,并打造出行业唯一一个大数据人工智能平台“魔方”,让共享单车不仅仅是一个骑行工具,同时也为智能交通、智慧城市建设提供重要助力。
作为一种新兴业态,共享单车是“共享经济”商业模式不断发展的产物,在生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都呈现出积极的意义。而摩拜单车作为行业引领者,通过科技服务的创新,不断扩展共享单车的想象空间。目前,摩拜单车已进入全球12个国家超过200个城市,运营着700万辆智能单车,日订单量最高超过3000万,注册用户超过2亿,每天产生的数据量超过30T,成为了全球领先的互联网出行公司和移动物联网平台。
(2)“数字科技”赋能租房:杭州智慧租赁平台
杭州住保房管局与阿里巴巴集团、蚂蚁金服集团联合打造的智慧租赁平台在2017年9月29日正式上线。租赁平台将通过实名身份验证以及人脸识别等技术,确保中介、房东、租客的身份真实性和操作真实性。同时,租赁平台将通过住保房管局房屋权属核验与阿里巴巴验真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对挂牌房源均实行全方位核验,从而实现房源“七真”,即真实产权、真实存在、真实委托、真实价格、真实图片、真实信用、真实评价,为租赁各方提供一站式便民服务。
2、“智能经济”案例
(1)“数字科技”赋能新零售:永辉云创
2018年,腾讯智慧零售的七大工具逐步落地应用到永辉的门店端、用户端及供应链端,通过这些工具,永辉逐渐看到了自身全场景、全链路的“数字化版图”。在线下,门店开始全面普及“扫码购”、“移动支付”、“永辉小程序”等新技术,用户可以通过微信小程序寻找距离自己最近的一家门店。在购物结束后,可以通过直接扫描商品条形码进行买单,从而免去了排队的时间消耗。在线上,用户也可以通过永辉生活APP或者小程序显示最近的永辉门店,通过线上下单,直接由附近的门店和卫星仓履单配送到家。在供应链端,商品的“进、销、存、出”四大环节已经实现“全链路”数字化,某个商品也可以借此来预测其销售量,并根据销售情况实时反馈供应链,进行按需生产及订货,以控制生鲜食材的损耗率,从而降低仓储库存风险等。在供应链端,永辉依托海量数据,门店可以获得店内实时客流量、客户店内轨迹及商圈实时热力图等数据,从而获得“货”的优化,使商品更加匹配用户需求,门店也可以做到“千店千面”,以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
(2)“数字科技”赋能金融:百融金服
百融金服通过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一系列最新技术,从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到信息分析和挖掘、提供数据服务,建立一个客户系统精准信用画像,从而为金融机构提供简单、明了、可触达、可视化的风控方案,提升效率的同时也降低风险,拓宽信用安全的护城边界。目前客户数量(包括各级银行、消费金融公司、保险公司等)达数千家。例如借助大数据建模的风险模型,百融金服为信贷行业用户提供包括营销获客、贷前信审、贷中管控以及贷后管理在内的客户全生命周期产品服务;为保险行业用户提供精准营销、存量客户管理以及个性化产品定制等服务。
三、数字经济所面临的挑战与问
(一)理念认知不同步
目前,政府和企业都逐渐开始对“数字经济”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有时仍存在认知错误和认知不足的状况。首先是存在一种害怕的倾向,一谈到网络经济就惶惑,似乎永远无法逾越这种高科技的门槛;其次,有一种抵触情绪,认为发不发展数字经济无所谓,似乎这与自己的日常生活并无很大关联;第三,轻视数字经济发展,实际是对数字经济的认识不够深刻,甚至认为只要使用电子工具来进行交易就是数字经济的体现,流于形式,不重内涵。
有人把数字经济仅仅当作数字技术与传统行业的叠加,但真正意义上的数字经济是将数字化技术(如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作为效率提升和结构优化的方式,将数字化信息作为生产要素,以网络作为媒介的一系列经济活动。如果只是在传统产业中加上一点点数字技术,而整体的思维、商业模式、产业结构还停留在过去,那数字经济就不能带来行业的变革,也不会产生深远的社会影响,而且还会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
(二)监管法规需健全
数据是数字经济的重要生产要素,伴随着区块链、加密数字货币等产业的创立,我国的数字经济已经启动并呈迅速发展之势,但与此相关的法律条文却尚未出台,导致问题出现后涉及的责任认定、责任承担、仲裁结果的执行等复杂的法律关系现在仍难以解决。法律条文的滞后无形中增加了互联网交易的麻烦与风险,从而阻碍了数字经济的发展。
与此同时,数字经济的监管主体不明确,易出现监管空白。现有的监管主要针对的是传统的金融领域,许多企业行为等尚游离在监管之外,这不利于对数字经济为进行日常管理,也不利于数字经济的平稳有序发展。
(三)产业格局将重构
在数字化浪潮的带动下,许多传统产业陷入了巨大的变革之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传统零售行业、金融行业和媒体行业。不难想见,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发展为代表的技术革命也必然会颠覆社会经济结构以及产业结构。无论在哪种产业中,数字技术都以打破垄断的方式削弱了传统产业的收益,以保证“消费者主权”的方式为自己分得一杯羹。
(四)侵权问题待解决
首先,在网络空间中,数据产生、收集、存储、加工、使用于不同的主体,既有个人、企业,也有政府。数字信息资源的无形性和不确定性增加了知识产权保护的难度。
其次,网络空间的虚拟性、开放性和无国界性给传统知识产权的地域性概念造成巨大冲击,导致了网络空间的侵权行为难以确定,执法主体难以明确。再次,网络环境知识产权载体的无形性,给知识产权的确认、有偿使用、侵权监测及实施保护都带来困难,侵权者更容易逃脱法律制裁。
(五)金融创新存风险
当前关于互联网金融舆论和实务都存在过热现象。在互联网金融的销售、宣传行为中,看不到任何对客户风险承受能力评估和教育措施,而金融产品“刚性兑付”的现实终将成为过去。狂热氛围中的讨论会失去客观、理性,最终甚至使政策和制度建设偏离正确轨道。同时,数字金融发展导致银行业负债端存款流失状况严重,拉高了商业银行负债成本,间接增加了流动性风险。同时,数字金融的发展也导致社会金融机构商业银行贷款竞争,无形中也增加了信用风险。
参考文献:
[1]谭克.我国互联网产业的问题、影响及对策[J]. 上海统计,2000,07:19-21.
[2]楊骊骏.共享经济下的互联网[J]. 通讯世界,2015,14:58.
[3]邹传伟,刘海二.“互联网+”的经济学分析[J]. 南方金融,2015,09:4-9.
[4]卢杰.数字金融的风险与对策[N]. 金融时报,2017-12-25(010).
[5]李亭亭.数字金融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J].信息系统工程,2019(01):99-100.
丁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