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新科学与组织管理:挑战与思维创新

  • 来源:互联网经济
  • 关键字:文化,制度,管理
  • 发布时间:2019-10-15 21:16

  量子管理以量子力学为元理论,基于量子科学哲学思维,将微观组织视为以不确定的、主体参与的、整体涌现的量子场。其强调企业以使命感为驱动力,以信任、共创、共赢为基础,通过赋能式的文化、制度、管理以及技术系统的构建,激活个体与组织的能量,实现商业生态系统的整体价值创造。

  自然科学与管理学有着本质的联系,管理学的元理论来自于自然科学。自然科学对世界与生命的探索以及对自然界本质与规律的归纳与总结,是管理学的哲学基础。

  牛顿物理学与量子物理学对客观世界的不同认知,导致了不同的科学哲学思维,并因此形成了不同的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范式。

  经典管理以牛顿机械唯物主义为基础,将企业视为有形的、可控的、边界清晰的、确定的科层制组织,企业管理的核心是追求效率与利益。如今量子新科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知识型员工、个性化需求的用户等管理环境与经典管理理论的情景大相径庭,经典管理理论在当下受到了挑战。量子管理以量子力学为元理论,基于量子科学哲学思维,将微观组织视为以不确定的、主体参与的、整体涌现的量子场。强调企业以使命感为驱动力,以信任、共创、共赢为基础,通过赋能式的文化、制度、管理以及技术系统的构建,激活个体与组织的能量,实现商业生态系统的整体价值创造。海尔独特的“三生”体系模式,是对经典管理理论的超越,也是量子化管理在中国的前沿实践。

  量子新科学对经典组织理论的挑战

  管理学与自然科学的内在联系极少受到管理理论研究者与实践者的关注。本质上,组织管理的元理论来自于自然科学,自然科学对社会科学的影响通过科学哲学的中介予以实现。

  纵观组织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科技革命是推动管理创新的关键因素。以蒸汽机发明为标志的第一次科技革命,以电磁理论、焦耳定律、细胞学说、物种演化等自然科学技术的应用为代表的第二次科技革命,以航天技术、原子能技术、电子计算机、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技术的应用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不仅对于提升生产力水平,改善生产关系带来了巨大改变,并且促进了管理理论的创新。当下,经典管理理论产生的情景已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以量子新科技为代表的第四次科技革命浪潮正在袭来,新的科技革命为新的管理理论孕育了科学哲学基础。

  物理学是研究宇宙运动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它对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的探索以及对自然规律的总结,不仅是自然科学的基础,也是社会科学的哲学指导。牛顿哲学观将宇宙视为独立于意识而存在的物质世界,认为世界是有序而确定的、因果关系明确的、并且整体等于局部之和。受牛顿哲学观的影响,笛卡尔(Rene Descartes,公元1596—公元1650年)、黑格尔(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公元1770—公元1831年)等西方哲学家将理性的光芒视为照亮万物的源泉。300多年来,牛顿还原论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上至科学哲学,下至管理理论与实践。

  自1911年泰勒提出科学管理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组织管理由科学管理发展到行为管理、权变管理、企业文化、流程再造、虚拟组织、学习型组织以及知识管理等系统的理论体系。经典管理理论深受牛顿哲学思维的影响,致力于理性的科层制组织的构建,关注物质与有形、局部与可控、确定与有序、分工与效率、数量与利润;而对不确定性、整体性、无形性、参与性、意识、潜在性以及价值與意义等却视而不见。

  19世纪末三大发现以及两朵乌云的出现,表明牛顿物理并非完美无缺且能解释宇宙所有现象并揭示其规律的科学。1900年普朗克(Max Karl Ernst Ludwig Planck,1858—1947年)率先用量子揭示了微观世界的秘密,拓展了人们对微观世界的认知。量子力学认为,由能量组成的宇宙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物质不能独立于意识而存在,世界是不连续、不确定与非线性的、是主客观的统一,主体的参与改变着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知。

  时下,以量子科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3D打印、新材料、数字化以及人工智能等重大技术的应用为标志的第四次科技革命已经到来。如同前三次科技革命一样,量子新科技的普遍应用,量子新科学对微观世界的颠覆性认知,倒逼人们用新科学哲学观思考组织管理的问题。

  不仅如此,21世纪移动互联网以及物联网使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人与人的空间距离缩短、交往速度加快,组织间的各种壁垒弱化甚至坍塌,组织关联突破了地域限制,全球范围的连接得以实现。

  此外客户个性化、员工知识化等使得企业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经典管理理论的理性制约着组织能量的发挥与不确定性的有效管理。

  另外,在商业实践中还存在非道德行为导致的社会危机,更需要来一场价值革命。

  量子新科学视角的组织特性

  不确定性、波粒二象性以及量子纠缠等量子力学理论更深刻地揭示了宇宙的本质。基于量子新科学视角的组织不再是有形物质要素组成的理性、机械式组织,而是由量子个体所组成的以关系为基础的量子系统,并在应对不确定性中实现螺旋式上升。量子新科学视角下的组织具有以下特质:

  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是事物的本质,是组织的常态。量子系统无论是外部环境还是内部结构都存在着“不确定性”,属于“本体不确定性”。政治、经济、科技乃至社会等的不确定性、员工的不确定性以及用户的不确定性等,使组织面临着多样性、复杂性以及多元化的格局,波动、跳跃以及快速变化的混沌加剧了组织的无序性。无论是组织外部环境还是组织内部,也无论是组织层面还是个体成员层面,均有可能发生不确定性。但不确定性并非威胁,可能给组织带来新的机遇,它无法控制,只能管理或应对。企业应改变思维模式,通过价值重构,实施文化创新、重构组织结构以及制度创新,激活量子个体,使他们主动参与到组织价值创造的生态系统中,如此,以自组织与自驱动方式,主动管理不确定性,而不是经典管理的控制。

  潜在性

  量子理论认为“潜在性是介于可能与现实之间的物理实在的新形式”,“量子态、几率波等是新型的潜在性的物理实在”。具有波粒二象性的员工是量子真空的激发系统,扎根于量子自我的深层次价值观之中的使命感、意义与愿景,通常能产生强大的潜能与创造力。然而,受牛顿科学哲学观的影响,经典管理只关注现实存在的、可测量的事物,管理制度与组织架构围绕有形资产而设计,以追求物质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员工管理只重视有形的粒子属性,而忽视隐性知识、心灵智商等无形的波的特性。组织结构与规章制度更多围绕控制员工而设计,不重视潜在能量的唤醒。量子时代的组织管理应树立弱有形、强无形意识,特别要关注使命感驱动以及提升员工灵商水平的潜在能量的激发。

  关联性

  基于量子新科学,所有的事物都微妙地联系着。企业不是一个理性的可控制型组织,而是动态联系的系统。企业的每个利益相关主体都生活在一个“参与性”的动态系统中,相互依赖是企业存在的基础,每个个体不仅对自己,更要对企业乃至整个商业生态系统甚至世界负责。

  移动互联网颠覆了传统的社会结构,人与人之间以网络结成关系。量子跃迁导致组织间的壁垒弱化甚至坍塌,组织内部以及组织间的链接通过互联网以及物联网得以实现,而不再是传统的物理空间。量子跃迁使得作为宇宙基本特性的关系,在移动互联网与物联网背景下变得更加复杂與难以控制。因此,量子时代的组织管理,应以关注组织内部与外部相关要素的动态联系,与利益相关方构建良好的能量交互系统,实现商业生态系统的价值创造。

  弱物质性

  物质性变弱,以“人”为中心的信息、思维、关系等无形性对组织的影响增强,组织管理应弱化对有形管理要素的管理,而强化对人的能量的激活,关注人的价值创造与分享。拥有隐性知识的员工呈现显著的波粒二象性特征,员工管理既要关注显性的粒子属性,又要关注其隐性的波的特征。员工既是价值的创造者,也是价值的分配者,应赋予员工更多的自主权。而针对用户,则需通过物联网系统,为其分享知识与信息提供平台支持,使企业能够有效利用用户知识创造价值,同时降低用户的不确定性。

  量子思维的内容体系

  量子思维就是运用量子物理的哲学观来观察、解释和分析组织的思维范式。量子科学哲学观认为人起着主导作用,组织不仅是客观的存在,而且是主客观的统一,个体的参与对于改变组织发挥着主导性作用。商业行为由动机驱动,狭隘的商业价值观以及傲慢、冷漠、恐惧、贪婪、愤怒等负面动机驱使企业过度追逐利润,而置商业道德与伦理于不顾,使员工对企业失去信心,企业丧失活力;而探索、合作、内在力量、专精、创造、服务精神以及世界灵魂、启蒙、宁静(丹娜·左哈尔Danah Zohar,2017)等更高层次的动机,将激发基于超越物质利益至上的价值与意义的商业伦理与商业文化,使员工更具幸福感,组织更富有活力。量子哲学观使我们基于整体观与价值创造审视商业环境,重建生命与组织(周箴,2018)。量子思维使我们创造出范畴,改变思维结构和思维模式(丹娜·左哈尔,2017)。

  量子思维的主要内容如下:

  1.使命感

  量子思维强调从更深的愿景中汲取能量,专注于使命感与更长远的价值创造。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1844—1900)曾经直言:“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几乎能克服一切问题。”为了应对高度不确定的量子时代的挑战,企业应对“我是谁”的经典哲学问题进行深度思考,从而明确企业的本质与存在的意义,并且以此来激发组织成员的活力。基于量子思维的企业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体,企业不仅要追求自身价值的创造,还要致力于整个商业生态系统的价值创造。

  2.整体观

  世界是由相互作用、互相叠加的、紧密联系的动态能量系统。在量子思维下,每一个量子化的个体或组织都将受到其他量子个体与组织的影响,商业生态系统的每个个体与组织都是相互依存的一个整体。量子思维不再将企业视为“孤岛”,而是将其连同所处的环境视为整体。基于量子思维,任何组织中的领导、雇员及其他利益相关主体,犹如鱼与水,处于一种共生的平衡中。“鱼在水中,水也在鱼中”(丹娜·左哈尔,2017)。海尔的“三生”体系将价值创造扩展到全社会的商业生态系统,超越了员工与用户的狭隘边界。

  3.非线性

  非线性是由量子自身的属性决定的,是客观世界的本质。微观粒子从一个状态到另一个状态的变化常常是跳跃式的。世界充满了量子跃迁、复杂性以及突然涌入混沌的情形。量子新科技以及移动互联网导致的商业生态系统的关系错综复杂,其方向难以预测,无法控制,更不能采用线性模式进行管理。非线性变化是企业的本质属性,无论管理理论研究还是管理实践均应具备非线性思维的意识。

  4.参与性

  海森堡(Werner Karl Heisenberg,1901—1976年)明确指出“物理事件必定与观测有关”。主体不能独立于环境之外,而只能参与其中,主体的参与强化了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知并推动了世界的发展。量子自我生活在一个“参与性”的宇宙中,每个人不仅对自己,更要对组织乃至世界负责。组织成员面对的是一个纠缠的宇宙,所有的事物都微妙地相互联系。企业与利益相关方之间以各种方式发生着“纠缠”,进行着信息与能量的交换。每个量子自我既是现有秩序的打破者,又是新秩序的创造者。基于参与性的量子思维,企业应尊重员工与用户的参与,构建平台赋能式组织结构,使更多利益相关方参与到价值创造与分享的过程中。去边界、去科层后的海尔,成为由量子个体与量子团队构成的量子化平台。组织内部员工与员工、部门与部门以及外部企业与企业的能量与信息交流速度加快,组织对环境的协同能力大为增强。

  5.边缘性

  作为量子场的组织总是处在混沌与有序的交互之中,边缘地带通常是范式变革与创新发生地。混乱与纷争的无序不一定是灾难,而可能是激发创造力的源泉。企业若要保持生机与活力,必须能在秩序井然的系统中产生创造性的破坏力量,并且具备进入混沌状态的潜能。边缘性思维就是要建立边缘地带的链接,跟踪处于边缘地带的环境与组织结构要素,探寻共创价值的领域,发现构建商业生态系统的机会。企业要建立部门之间的链接以及企业与企业之间的链接,创新就常常发生在这些边缘地带。海尔COSMOPlat平台基于量子边缘性思维,构建跨区域、跨国界、跨行业的智能制造平台,快速实现了全球知识与资源的整合,增强了商业生态系统的价值创造能力。

  谢永珍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