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但不应眼红

  国庆长假快要收尾的那几天,车友用轮子投票产生的网红出现了——阿拉善!阿拉善成为车友圈子的超级网红,成为越野爱好者必到打卡点,大概用了一两年时间。最初只是“传说”,车友还抱着“我就看看”“有钱人的世界我们不懂”的心态。后来,图片视频多了,玩法野了,加上“英雄会”活动组织得力、服务到位,让很多车友眼红心热。再后来,群里你一言我一语的“你去我就去”“咱们一起去”“无兄弟不越野”“说好了不去不是哥们”……阿拉善在节前迅速霸屏,微信用户们按耐不住激动的心情,扛住了媳妇的压力,一路奔袭参加“英雄会”。

  今年国庆的阿拉善不同以往,它已经“热到爆”!只可惜,爆出来的是怨气、丑闻、糟心事。据说短短五、六天就来了40多万辆车,道路严重堵塞,进场地都要排队几个小时甚至一两天。大量不具备越野能力的家用轿车也来凑热闹,导致陷车频繁,使得越野车无法尽兴。在广为转发的一个视频里,两部越野车在空旷的沙漠当中硬生生撞在一起,携手滚下沙丘。还有几辆车,因为司机缺乏沙漠行车经验而发生了惨烈事故……预想的盛会,留给参加者的却只有后悔。

  这大概是很多“网红”现象背后的共有规律。从无到有,迅速蹿红,红极一时“到达人生的颠覆”时,却急转直下,旋即“凉凉”。相比而言,其他类型的事物蹿红,周期更短一些,比如一款奶茶、一家葱油饼店、一件家居用品。如果运营方社交网络账号维护得力,幸得明星垂青,或者源于某种可遇不可求的随机因素,网红就诞生了。而阿拉善着实不容易。对于大多数车友来说,距离遥远,买越野车并且开过去需要很大的决心。这样的场所成为网红,先天条件并不占优。由此可见,把阿拉善打造成为车友心目中的胜地,“英雄会”组织方倾注了大量心血,他们的确是车坛英雄!如此来看,今天这个乱局的确令人惋惜。

  问题出在哪里?恐怕在于网红的共性缺陷。网红,总是源于眼红,源于非理性的消费心理。“网红”成为网络时代一个常用词,起始于早年间的草根名人“芙蓉姐姐”一干人等。当时还处于PC机论坛BBS独霸天下的时期,谁大胆出位,谁能博取网友眼球;谁特立独行招摇惹眼,谁就成为众多网友关注的焦点。之所以产生网红现象,照片起到了关键作用。没照片、少图片的时期,没有网红。网络名人“痞子蔡”这类网络小说写手,他们的文字广为转帖,但人们关注的只是文字内容,而作者并不能吸引太多注意力,无法成为网红。芙蓉姐姐和凤姐们能够成为第一代网络红人,关键在于她发布的大量自信满满而又引人发笑的自拍照。视觉在网红形成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看图片不需要太多的理性,不需要阅读文字那么费力。理解力的门槛降低,网友的眼红心热就意味着点击量、转发量,网红就有可能。

  手机短视频浪潮袭来,进一步改变了“网红”一词的内涵。原来仅指红人,如今又扩展到景点、城市、食品饮料、餐厅小店、厨具茶杯,甚至某种“魔性”嗓音……什么都可以成为网红。社交网络上的直观视觉信息刺激着巨量用户,人们不用过脑就能产生占有欲、消费欲、分享欲;智能算法能够把适合最大多数用户心理需求的影像内容及时推送给目标用户,以至于手机屏幕上的影像能够轻松促成社会注意力的高度集中。网红频出,不难理解。

  然而,成也萧何败萧何。阿拉善这样的沙漠越野场地能够树立口碑,在于越来越多视频影像的传播;而前不久出现的大量负面评价,也是因为它成为网红后,太多的车友奔赴英雄会,过度的集中消费行为“撑爆”了网红。视频影像让大家眼红,而眼红意味着非理性的冲动消费。在个体而言,也许经过了深思熟虑,但对于集群而言就存在突出的非理性成分。对于难得的汽车文化活动品牌而言,这一状况值得反思!

  我们无法拒绝也没必要拒绝当前的网红生产机制,但更应该沉下心来,注重内涵发展、完善线下服务、提升用户体验,这样才有可能破除网红活动“红颜薄命”的魔咒,让一个品牌活动保持魅力。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