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的是职业,不变的是专业

  “十一”小长假,翻开朋友圈,大家都在晒各种美照,美食、美景、美人……小林的点赞最多,她晒的是家里的衣柜,原来堆放的乱七八糟的衣柜焕然一新,不仅衣物码放得整整齐齐,竟连颜色都有区域区分。“这可不像你的作风啊。”我调侃她。她也不谦虚,直接承认是收纳师帮她完成的。收纳师倒是听说过,但没想到真的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中。

  不止收纳师,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发展,新的消费需求不断被激发出来,在很多看似不起眼的细分领域,造就了一个个新职业。今年4月,盒马生鲜推出了剥虾师的招聘职位,引发了一波热议。还有陪跑师、食物造型师、酒店试睡员等等,就连幽默现在也能当饭吃了,因为“段子手”实实在在地出现了。过去的三百六十行,已经成了老黄历,早在2015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就列出了1481个职业。今年4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三部门又公布了13项新职业信息。

  哪些人在从事新职业?报告显示:80后、90后是新职业从业人群的主力军,占比超过90%。现代年轻人追求自由、兴趣和价值,而多数新职业没有朝九晚五的时间限制,还能把爱好变成工作。像本期策划里的加加,从小她就喜歡给娃娃做衣服,她觉得做一名娃衣设计师是在为大家,也为自己,守护着彼此的童年梦想。但社会上的一些误解,让大家对这些新职业产生了“随便干干、挣钱很容易”的错觉。实际上,这些职业对专业素养的要求很高。就以“剥虾师”为例,除了身体健康、有健康证等基本条件外,它还要求能抵抗诱惑,做到“只剥不吃”;此外,考核也相当严格,需要在半小时内剥完3斤小龙虾才能上岗。一名专业的遛狗师,需要了解狗的生活习性、需求,合理安排遛狗路线和时长。而娃衣虽小,可设计制作的难度却比真衣更高。加加花了全部心思在娃衣的研究和制作中,才能从娃娃配饰到围巾、发箍,再到衣帽鞋袜,都做得花样百出、精致美丽。

  新职业成了“风口”,于是有人就想拼命成为“风口上的猪”,结果一通瞎摸乱撞。实际上,只要能找到创新之法,传统行业也能突破瓶颈,发现蓝海。就像“板凳师傅”汪伟,他总是充满创意地尝试不同的修理材料,又能用高超的技术把物品修复得完美如初。他能“火”,靠的不是几十条短视频,靠的是出神入化的手艺。在当下,“老手艺回春”的故事一再上演,社会不会亏待有手艺的人。

  每个人的职业,千差万别;每个时代的职业观,也不尽相同。但不管时代如何变迁、职业如何变化,靠专业、本领吃饭却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就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所说的:“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