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博物院散记:我们从何而来

  • 来源:海峡旅游
  • 关键字:新城市,故事,博物馆
  • 发布时间:2019-12-11 18:41

  博物馆是许多人造访新城市的第一站。在这些浓缩了时间的盒子里听文物“讲”故事,也是一个追溯过去、追溯先祖、追溯我们自身的过程。若要了解福建历史,福建博物院不得不逛,这座综合性博物馆集合了福建从古至今自然与人文发展的片段,徜徉其中,将眼前的一件件物证与书本上的叙述联系起来,我们或许可以理解,这片大地到底从何而来。

  福建博物院

  开馆时间:1953年4月

  类别:国家一级博物馆

  主题:集文物保护、文物考古、历史、自然标本、艺术研究为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目前开放的展馆 / 展览:《福建古代文明之光》《丝路帆远——福建海上丝绸之路》《闽迹寻踪——福建考古成就展

  开放时间:9:00—17:00,16:00停止进场;每周一闭馆(节假日除外)

  地址:福州市鼓楼区湖头街96号(西湖公园内)

  福建博物院是一座综合性博物馆,囊括了自然、历史与艺术,皆是福建文明中的精华。如何用物品讲故事,其实是一门复杂的传播学。来之前我做了一些准备,向人请教了诸如“如何在这座从未逛过的博物馆内快速规划路线”“如何简单粗暴地分辨哪些是重点文物”等问题。刚过午饭时间不久,已有一批接一批的团客涌入博物院里,展馆外的休息区坐满了老老少少,其中有看展中场休息的游客,也不乏纳凉的市民。若想不虚此行,可购买人工讲解服务,更生动地了解文物背后的历史,也可租借电子讲解器或借助手机导览程序自行参观。

  《福建古代文明之光》是福建博物院的核心陈列,它分为6个主题区域,包含了500余件(套)精萃文物,又从其中甄选出36件最具代表性的文物并标上序号,使用手机导览程序就可以获取关于这些文物的语音讲解。若有更多疑问,可咨询展厅内的工作人员,虽然他们的日常工作是负责维护展厅秩序,但当有游客认真提问时,在不妨碍本职工作的情况下,他们也十分乐意分享自己的知识与见解。

  故事从石器时代开始,首先用一副原始生活复原场景还原原始先民们的生活,他们筚路蓝缕,与虫兽为伴。几组出土于漳州莲花山、三明万寿岩等地的原始石器与陶制品表明,福建文明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第二篇章跃至商周,出现了大量的青铜制礼、乐器。大部分青铜器表面均已覆盖着斑驳的锈迹,但仔细观察其纹路之精美,不由得佩服商人、周人的想象力之丰富,审美之大气。赏过青铜,眼前出现一座闽越王城复原场景,展览也进入了第三篇章。这一篇章以建筑构件与生产生活工具为主,描绘出一段闽越国称雄东南近百年的历史。赞叹之际也难免叹息,这个福建历史上最为强盛的诸侯国是否曾料到,灿烂的闽越文化终有一天会消失在历史长河中。闽越国消亡后,福建大地一度消沉,直到南下的中原人重新带来希望。《福建古代文明之光》的第四部分追溯了魏晋隋唐及五代这一大段历史背景下中原移民对于福建的影响。海洋文明是一条需要单独展开的线索。展厅右侧中心位置放置着一搜福船复制品,并陈列出茶叶、香料等海上贸易的主角,配以文字、图片解释,也有可触屏操作的仪器,供游客深入了解宋元时期福建繁荣鼎盛的记忆。一组精美的瓷器出现在展览尾声,讲述郑和下西洋、郑成功收复台湾等波澜壮阔的历史事件,福建近代史的号角也同时吹响。

  当亲眼目睹一件件跨越时空的物证,那些读过数遍的故事史诗忽然变得“真实”,我们与过去似乎被一根具体的线连接了起来。历史的车轮从来都不是仅仅由那些辉煌灿烂的人或事件所推动,也很有可能是日常的生活细节或个人在一念之间就造成了时代更迭。逛博物馆,我们可能会有这样的感悟:我们正是由这些过去的陶土青铜构成,而一个个的“我”的叠加,又组成了当下的“陶土青铜”。

  福建博物院坐落于福州市区鼓楼区的一片碧色之中,坐拥西湖公园,临近左海公园,粼粼波光与层叠的草木掩隐出一片安静的文化朝圣地。从芳沁路步行来到福建博物院正门,体现“闽”字内涵的巨大图腾柱伫立在水波状主题广场上,博物院主体建筑采用了富有福建民居特色的“几”字形屋顶,两端翘起,标志着我们即将阅览一部浓缩了闽地文明的精选集。

  《福建古代文明之光》是福建博物院的核心陈列。因福建海岸线绵长,境内山脉纵横,山与海的交错奠定了福建文化的基底。《福建古代文明之光》便以“山海”立意,跨越数十万年的时空,按照时间轴的形式展示福建古代史的主体脉络,撷取不同时期的闪耀片段串联,以此探索山海文化之源。

  整个《福建古代文明之光》有近300米长的展线,铺开了一幅漫长而独特的福建历史全景。细细观赏下来,已过去2个小时,基本可以厘清福建地区自史前至鸦片战争前的发展脉络。了解愈多就愈发好奇,若时间足够,可移步至《丝路帆远——福建海上丝绸之路》及《闽迹寻踪——福建考古成就展》,寻找更多细节。

  福建最早的人类活动遗迹可以追溯到距今30-40万年前,彼时东南丘陵间林木遮天蔽日,蕨类植物布满了几乎所有的阴沟与浅洼,剑齿虎在灌木丛中潜伏。这一时期的原始生活充满了艰险。到了新石器时代,古聚落已经星罗密布,生产水平大幅度提高,出现了大量陶器、贝类及更精细的石器工具。闽侯昙石山遗址与牛鼻山遗址便是最好的佐证。

  商周时期,人们对于材料的运用有了诸多新的尝试,也更加重视精神层面的需要。据《周礼》《山海经》等典籍记载,七闽土著烧制出造型、纹样丰富的硬陶和原始青瓷,并冶炼青铜大量制作成礼器、乐器。福建博物院考古队通过对浦城猫耳朵山商代窑址与浦城九村土墩墓群等遗址的发掘证实了这一点。例如显眼的911号独立展品——西周青铜大铙,这件出土于建瓯小桥黄窠山的大型礼乐器,在贵族祭祀天地山川、祖先鬼神的盛大集会等重要活动上都必不可少,它厚重优雅的音色代表着庄严与肃穆。

  《福建古代文明之光》对于闽越国人在建筑、冶铸、耕作等方面的成就做了浓缩。包括一组瓦当、板瓦、筒瓦、讨水管道等建筑构件,印有万岁、虎凤纹做装饰,细节精美,另有一座木质武夷山城村闽越王城模型,细细观察,似乎可在心中还原出昔日风貌。

  五代时期有着丰富的青瓷、画像砖、丝织品等文物遗存,福建博物院展出了一组瞩目的随葬陶俑,出土于刘华墓中。这些陶俑分为男女俑、鬼神俑和人首獸身俑,大大小小有48件之多,颇为壮观。

  海外贸易推动着福建百业兴旺,经济与文化双双活跃。第五部分以福船为代表的航海及造船技术、打捞瓷器、香料、货币、墨砚等文物的组合,将宋时航海业的卓越成果与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结合,呈现出一幅幅宋时人文情景。同时出土的大量海外物品表明福建地区与东南亚、南亚及西亚等地区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福建古代文明之光》尾声展示了大量陶器,包括德化窑、漳州窑等福建省名窑作品,也展示了由福建出海外销的景德镇窑等瓷器,也是福建人开拓进取、积极对外交流的体现。

  Vino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