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

  如果有人问,这个世界正在发生的最大变化是什么?是全球化?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还是生物科技的巨大突破?当然,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我认为,就产业而言,最主要的变化还在于“人”本身。

  “90 后”正式走上社会舞台,并将在未来几十年内占据舞台中央的位置,成为未来核心的消费群体。他们和上几代人完全不同,每天一大半时间在上网,依赖互联网信息进行交流与消费,愿意享受生活,崇尚科技时尚,尊重自己的选择。这意味着他们不再那么容易被名牌所“忽悠”,而更关注“自我”,关注个性需求,关注品质、关注设计、关注体验、关注响应速度。德鲁克说过,商业的本质就是你生产一双皮鞋,卖给消费者,让他穿在脚上感觉很舒服。在过去,为了满足大规模制造的需求,“舒服”的感觉是由生产企业定义的,生产企業定义出基本的鞋码、鞋型和鞋的颜色,让消费者选择,但是到了互联网时代,“舒服”的维度得由用户来进行定义。

  这样的用户需求变局,让全球所有的制造企业,包括GE、海尔、西门子在内,都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竞争的焦点在于谁更了解客户,谁能更好地满足用户个性化的需求。而客户的“个性化”的需求又与制造企业的“规模化”制造形成了矛盾,谁能更好、更智能地解决这些矛盾呢?

  要适应这样的需求,不管2C企业还是2B企业,都得建立以用户交互为核心的商业模式。以用户为中心,意味着企业必须成为“社会化商业企业”,企业与生态链、与用户在同一个平台上建立“零距离”的关系,拆掉企业“围墙”,从内部协同实现社会化协同,因为只有社会化的大范围协同,才有可能快速、个性化、高质量地满足用户需求。这是“用户的鼠标点击决定工业形态”的时代,要求商业和生产实现一体化。

  在这场消费变局变化之前,中国制造一直是跟随世界的脚步“追着跑”。尽管中国已经是全球制造业规模最大的国家,全世界近一半的主要工业品都打着“中国制造”的标签,但是“中国制造”依然没有完全摆脱“低端锁定”“无芯无脑”的刻板印象。新的消费变局使得中国制造业有更大的机会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

  除了消费者“口味”变化带来的产业变局外,我们看到的另一个巨大变量来自基础技术变局。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移动通信等技术,将在我们正在进入的智能时代“无孔不入”,深刻影响未来的产业变革,它们“赋能”各行各业,为产业创新提供强劲的动能。

  在2019世界制造业大会期间举办的“国家制造强国建设专家论坛”上,各位嘉宾围绕“‘中国智造新路径”进行的种种阐释,恰好为我们展示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发展逻辑和实现途径。

  曾纯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