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冠军的标配: 忍辱负重与厚积薄发

  隐形冠军之所以能够成为目标客户及市场领域内的第一,“高度专业性”是核心。为了能向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他们一般都选择专业化路线,专注于较窄的市场领域,在其价值链上的各个环节深度发展,创造出独一无二的产品,把这个产品做精造绝,并且努力占领这个产品的世界市场份额。

  在某些细分市场或领域常常会出现一个领袖级的企业,他们基本上不是大众消费品企业。因为大众消费品企业往往都会通过营销传播,让更多的消费者或公众知道,而这类企业往往是专注于某一细分市场,长期积累开发独特的技术,为客户提供独一无二的产品和不可分割的高品质服务。著名管理大师赫尔曼·西蒙在《隐形冠军:谁是最优秀的公司》中首次将他们界定为“隐形冠军”,明确指出隐形冠军企业是在国内或国际市场上占据绝大部分份额,但社会知名度很低的中小企业。

  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 “隐形冠军”英雄谱

  隐形冠军在某些细分领域是绝对的领先者,有的全球市场份额甚至超过50%,所以称之为“冠军”;相比巨头而言,他们的规模不大,对于普通大众而言,他们是默默无闻的中小企业,产品往往隐藏在价值链的后方,无法从最终产品或终端服务中辨认出其存在,所以称之为“隐形”。赫尔曼·西蒙为隐形冠军企业判定提出了三个核心标准:第一,同行业居世界前三或者所在大洲第一名的企业,是市场上的领先者。第二,年收入少于50亿欧元,从全球的维度看,是那些在产品质量、种类和技术等方面具有独特竞争力和一定市场垄断性的中小型企业。因为世界500强企业最低的年收入是250亿美元,50亿欧元约是它的1/5。第三,隐形冠军并不被大众所熟知。西蒙每隔一段时间都会调整隐形冠军的标准数据。

  这些企业针对非目标客户的大众隐形,但是他们的产品往往是应用企业的不二选择。因此,“隐形”是他们自己的定位和战略性选择确定的。这些企业并不是刻意回避公众,更不是指企业对自己经营及管理模式、客户结构、核心技术、市场份额等进行保护或保密,而是长期专注细分市场、为特定客户服务的结果。其实,他们面对的目标市场和客户并没有我們想象的那么低调或隐蔽。通俗来讲,隐形冠军企业和产品在业界也是大名鼎鼎、有口皆碑的,只不过大众并不知晓而已。

  相比华为这样既在终端大放光彩,又有强大技术保障的“月亮”,“隐形冠军”就像是隐藏在夜空里的“星星”。这些像纽带一样的企业,构成了完备的产业链,在今天产业升级、世界单边主义和贸易摩擦的背景下,成为了让产业链转移不走的中流砥柱。以下就是我国几个典型的制造业隐形冠军:

  鹏鼎控股:PCB市占率全球第一

  作为承载电子元器件并连接电路的桥梁,印制电路板(PCB)是绝大多数电子产品的必需元件,被称为“电子产品之母”。全球PCB的主要产能集中在中国大陆(43%)、韩国(16%)和中国台湾(14%)等。据鹏鼎控股2018年年报,公司是全球第一大PCB生产企业,占全球市场份额6.3%。2018年总营收258.6亿元。

  汇顶科技:屏下光学指纹芯片出货量全球第一

  屏下指纹识别技术分为光学、超声波和电容三条技术路径。光学屏下指纹识别由于技术成熟、性能稳定,目前是商用量产的主流。汇顶科技主要从事指纹识别芯片的设计,根据汇顶科技2018年年报,其光学指纹方案在OLED软、硬屏均已实现规模商用,是全球商用机型最多、累计出货量最大的屏下光学指纹方案。2018年总营收37.2亿元。

  通威股份:太阳能电池片出货量全球第一

  多晶硅料是太阳能光伏产业的重要原料,主要用于生产硅片、电池片、光伏组件等下游产品。海外硅料的主要生产厂商包括德国Wacker、韩国OCI、美国Hemlock、挪威REC。2018年,子公司通威太阳能的电池片出货量全球第一,子公司永祥股份的高纯晶硅产能全球前三。

  艾华集团:节能照明用铝电解电容器产销量全球第一

  铝电解电容器主要应用于照明产品,分为高、中、低三档。目前全球铝电解电容器的主要产能来自于日本、韩国、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全球高端铝电解电容器主要被日系厂商所主导,中国厂商主要生产中低档电容器产品。根据艾华集团2018年年报,公司的节能照明用铝电解电容器产销量全球市占率第一。

  长虹华意:冰箱压缩机全球市占率第一

  压缩机是冰箱制冷系统最核心的部件,全球冰箱压缩机的产能主要来自中国。行业产能结构性过剩,产品价格竞争激烈。根据长虹华意2018年年报,公司市场份额为全球冰箱压缩机行业第一,全球市场份额超20%。2018年总营收为89.1亿元。

  诚志股份:低端TN、STN液晶材料全球市占率第一

  液晶材料是液晶显示屏的关键组成,直接影响屏幕的显示效果及寿命等性能,属于液晶面板产业链的上游材料元器件。诚志股份是清华大学控股的上市公司,根据诚志股份2018年年报,其子公司石家庄诚志永华生产的TN和STN液晶材料全球市占率分别在70%和40%以上。

  按照一定的标准搜索A股上市公司2018年年报,符合条件的21家制造业中游企业的“隐形冠军”,他们基本是位于产业链中上游、市值不超过600亿元的制造业企业。从产品看,主要集中在电子、材料、机械、化工等领域,市值集中在100亿~300亿元,这些企业不仅在全球市场处于领先行列,而且在各自的行业领域也形成了一定的技术门槛。

  这些企业只代表了隐形冠军中的一部分,类似企业在各行各业还有很多,有些是公开资料较少的非上市公司,也有低调的中游巨头,比如全球最大的汽车玻璃厂商福耀玻璃、全球最大单晶硅产销的隆基股份、全球光纤光缆份额前三的长飞光纤和亨通光电、全球最大PTA单体产能的恒力股份、全球最大MDI产能的万华化学等。

  隐形冠军是衡量一个国家 科研技术优良与否的试金石

  当华为被美国断供之后,很多人才意识到芯片、操作系统对企业、公众和国家的重要性,而环顾四周之后,除了美国供应商之外,目前,我们国家除了华为有海思“备胎”之外,竟然没有芯片和操作系统的可替代产品。在很多领域,虽然我们的产成品已经达到世界顶级水平,但在终端产品的核心供应链上,仍然存在着很大不足,原因就是我们缺少一些中小型隐形冠军企业。

  中国虽然是世界制造大国,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很多产业规模名列世界前茅,但是这些产业往往大而不强,极度缺乏像中国台湾地区的“台积电”那样的行业“隐形冠军”,核心技术、核心材料和关键部件大都垄断在国外“隐形冠军”企业手中。从精密机床、半导体加工设备、飞机发动机和汽车发动机,到圆珠笔笔头的球珠、高铁列车上的螺丝钉、电子产业的高档芯片、微电子链接用的导电金球等,都是中国在产业链上的弱点和软肋。可以看出,与此具有技术经济关联的下游的中国产业,都有可能成为国际贸易摩擦发生时的牺牲品。同时,国外的隐形冠军通过产业链逐步渗透中国市场。汉臣是德国一家液压缸生产领域的隐形冠军,他们通过合作伙伴已经参与中国C919大飞机的研发项目中,为全球知名飞机制造商空客服务多年,通過技术的专注并借助良好的商业生态进入高端垄断的竞争领域。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德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隐形冠军企业,中国却盛产独角兽企业。全球共有独角兽企业429家,其中,中国企业达到205家,数量位居第一,占比47.79%;美国数量第二,为149家,占比34.73%。根据过去20多年西蒙收集的全世界2734家隐形冠军公司的数据,德国拥有1307家隐形冠军,是数量最多的国家,美国是366家,日本是220家。中国是多少?68家。

  独角兽企业数量和隐形冠军企业数量的多少,到底意味着什么呢?为什么中国的独角兽企业数量居世界第一,而隐形冠军企业数量在世界主要经济国家当中最少呢?笔者观察发现,创业活跃易出独角兽,技术专注可培育出隐形冠军。说明我们在很多中间环节的隐形行业尤其是在B2B领域里,极少有掌握世界顶级技术的公司,因此而无法获得世界前三名的市场份额或亚洲第一的市场份额。可以说,隐形冠军的培育对国家的经济发展、产业链核心环节的把控还是很重要的,因此引导培育中小企业向隐形冠军方向发展,政府还有很多基础工作要做,比如营造良好的商业环境、降低市场产业准入门槛、加大科技研发经费补贴投入,等等。

  细分领域的技术与专注是隐形冠军成功的关键

  西蒙认为,隐形冠军企业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即专注偏执,这是隐形冠军得以成功的一个关键。他们之所以能够成为目标客户及市场领域内的第一,“高度专业性”是核心。为了能向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一般都选择专业化路线,专注于较窄的市场领域,在其价值链上的各个环节深度发展。为了在产品上显示独特性,隐形冠军通常会创造独出一无二的产品、技术流程来实现这个目标。他们不像大型企业那样占据整个行业或全产业链,而只是生产单一的专业产品,把这个产品做精造绝,并且努力占领这个产品的世界市场份额。他们在产品、服务质量、技术创新、材料等方面拥有独特的核心竞争力,这是成为行业内及目标客户心目中冠军地位的重要条件。生产型企业为了能给自己的终端用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只能选择隐形冠军的配件来确保自身产品的质量。

  中国的恩捷股份在锂电池湿法隔膜领域市占率全球第一,恩捷股份主要采用湿法生产工艺,核心生产设备采用世界最先进的日本制钢所设备,主要产品为湿法基膜和涂布膜,产品品类多达50余种,主要为高端客户定制化生产,目前在研发与生产高性能湿法隔膜以及高端功能涂布隔膜领域已成为全球领导者。公司已进入全球绝大多数主流锂电池生产企业的供应链体系,包括占海外锂电池市场近80%市场份额的三家锂电池生产巨头:松下、三星、LG Chem,以及占中国锂电池市场超过80%市场份额的前五家锂电池生产企业,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孚能、力神,以及其他超过20家的国内锂电池企业。

  根据恩捷股份2018年年报,公司是全球锂电池湿法隔膜出货量、产能以及市场份额最大的供应商。截至2018年底湿法隔膜产能13亿平方米,产能规模位居全球第一。2018年公司湿法隔膜出货量4.68亿平方米,在全球隔膜市场占14%的市场份额,在中国湿法隔膜市场占45%的市场份额,市场份额为全球第一。2018年公司总营收为24.6亿元,其中湿法隔膜收入为13.28亿元,比去年同期大幅增长48.57%。

  半导体设备和材料处于集成电路产业链上游,是推动技术进步的关键环节,这两个领域的规模总共大约800亿美元,占整个集成电路产业的23%左右。溅射靶材最高端的应用是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制造领域,这个领域只有美国和日本的少数公司(日矿金属、霍尼韦尔、东曹、普莱克斯等)从事相关业务,是一个被跨国公司垄断的行业。我国的江丰电子加大科研投入,已经取得不菲的成绩,未来有望成为国内半导体材料巨头。这家公司创建于2005年,专门从事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制造用超高纯金属材料及溅射靶材的研发生产,填补了国内的技术空白,打破了美、日跨国公司的垄断,先后承担了国家02重大专项、国家863重大专项、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和工信部电子发展基金等国家级科研及产业化项目。目前已成为国内材料最齐全、工艺最完整、设备能力最强、产能最大的超高纯度金属材料及溅射靶材生产基地。在中国不惜代价投入芯片设计、制造、封装的背景下,上游的设备和材料企业未来也会逐步成为行业翘楚。

  西蒙研究发现,德国隐形冠军的研发投入占到收入的15%~20%。这些专注特殊领域的隐形冠军,之所以成为行业内的佼佼者,得益于其对研发的长期投入。

  高昂的研发投入占比,在一些大公司都比较罕见。据2017年相关数据,国内互联网巨头阿里2017年的营收为2503亿元人民币,而其研发投入为227.5亿元人民币,研发占比大约为9.1%;腾讯的研发占比大约为7.3%;一直专注技术研发的华为,2017年的营收为6036亿元人民币,研发投入为897亿元人民币,研发占比大约为14.9%。

  隐形冠军对经济发展作用巨大

  国内隐形冠军企业主要来源于私营企业,而私营企业(尤其具备创新能力的隐形冠军企业)是中国经济的重要引擎。在过去的十多年中,私营企业数量快速增长,工业销售产值与国有企业相比分化加速。私营企业正担当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除了为中国经济整体增长注入活力外,民营中小企业中的隐形冠军也是带动中国产业结构升级、摆脱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力量。通过分析82个国家和地区1962年人均GNI(国民总收入)与美国之比和2017年人均GNI与美国之比的关系(数据经过了对数处理,不直接反映比值),数据点越靠近纵轴说明2017年人均国民收入越低于美国水平,越靠近横轴说明1962年人均国民收入越低于美国水平。可以看出,许多国家和地区集中在中间的灰色区域,说明50多年来人均国民收入相对美国并未明显提升。真正实现突破的是少数以日本、韓国、中国香港为代表的国家和地区。

  中国若要摆脱中等收入陷阱,就需要实现产业结构升级。随着人口红利终结、经济增速放缓,中国亟须通过人才培养、重视研发、资金激励等方式提升生产效率。隐形行业冠军企业出于保持市场领先地位的需要,不断提升效率,与中国经济发展方向一致,是帮助中国脱离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推手。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企业需要突破发达国家企业对核心技术、关键材料和零部件的垄断,可谓困难重重。这些垄断企业大多是产业中的全球隐形冠军,是世界上唯一或极少数几家可以把现代高端产业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关键部件和材料做到极致的公司。他们涵盖了大到精密机床、半导体加工设备,小到芯片、纳米微球等工业中间品。值得欣慰的是,中国企业在部分领域已经证明了他们具备对产业链上游中高端环节攻坚的基础和能力。以手机产业链为例,中国已经有一批企业进入了苹果供应链,并且凭借技术实力成为苹果的重要供应商。

  隐形冠军培育与技术创新启示

  和德国的隐形冠军相比,中国隐形冠军在业务布局上大多数是长期专注于某一细分领域。然而,选择业务聚焦还是选择多元化一直是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战略选择难题。业务聚焦能够帮助企业在资源和能力不足的条件下,集中有限资源“重点攻克”某个特定的细分领域,使企业通过“专、精、高”的业务发展模式取得行业竞争优势;同时利基市场中有限的市场容量对企业营业收入的持续增长带来了挑战。长期专业化的战略布局下,除了利基市场容量的有限性和成长性,企业往往还面临着政府反垄断措施、市场需求的多样性以及纵向一体化成长中的不平衡问题,这些都会导致企业从卓越走向平庸,从而丧失行业竞争优势。

  创新是所有隐形冠军建立全球市场地位的关注点,全球范围内曾出现过四次大规模的制造业梯度转移,而创新因素是推动制造业转移的重要动力。作为制造强国,德国、日本也曾经有大量“低、小、散”企业的阶段,但在二战结束之后德国和日本主动重点发展汽车、机械、电子等核心产业,以高效完美的国家工业协作体系承接全球制造业的转移。机械制造业和汽车业是德国两大支柱产业,但“德国制造”之所以登上了世界制造标准的顶峰,离不开在各自行业中位居全球领先地位的1307家隐形冠军企业所默默发挥的强劲推动力和配套能力。

  纵观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历程,中国已超越美国成为了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中国制造”所焕发出的创造力不仅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脊梁,更成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最大原动力。然而贸易开放带来了制造转移,但并没有发生技术转移。中国制造业自主研发核心技术的能力在长期代工生产中停滞不前,陷入了“低端锁定”的局面。因此,这个“制造大国”却面临着“大而不强”的困境。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把创新驱动摆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比较核心的位置,中小企业开始从快速增长转变为高质量发展。为进一步引导制造企业专注创新和产品质量提升,2016年3月2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培育提升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目的是到2025年总结提升200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巩固和提升企业全球市场地位,技术水平进一步跃升,经营业绩持续提升;发现和培育600家有潜力成长为单项冠军的企业,支持企业培育成长为单项冠军企业。中国日益完善的制度体系孕育着越来越多隐形冠军的诞生,他们将支撑产业升级和关键核心技术的把控,并参与产业链的深度竞争。

  相比以德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的非均衡发展、高动态变化是中国制造业隐形冠军企业所面临的特殊发展环境。综合企业的资源能力基础以及宏观环境的动态性,中国制造业隐形冠军企业增长的“持续性”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孙连才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