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国5G应用发展 形势展望
- 来源:中国计算机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全球5G,快速发展,升级信息消费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0-03-27 08:22
2020年,全球5G进一步加速发展,国家站在战略角度出台众多相关政策促进行业利好,地方政府也出台5G扶持政策。在相关产业方面,5G应用使多领域受益,各产业链收入均有不同幅度的增长。但与此同时,我国5G应用发展还存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协调范围大,5G融合创新应用处于起步阶段,商业盈利模式不明晰等问题,机遇与挑战并存。
2020年形势判断
国家与地方相关政策持续推动5G应用快速发展。一是国家在战略层面积极出台5G应用支持政策。国家不仅从宏观层面明确了未来5G应用的发展目标和方向,同时也确定将依托国家重大专项计划等方式,积极组织推动5G核心技术的突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指出,5G要在2020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要求加快构建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积极推进5G商用;《关于进一步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持续释放内需潜力的指导意见》要求进一步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力争2020年启动5G商用。二是地方政府同样加快出台5G应用政策。2019年,北京、江西、陕西、浙江、江苏等地方政府均印发与5G发展相关的规划,提出协调相关单位、开放公共区域、统筹编制规划、简化审批手续、推进共建共享、保障用电供给、建设产业园区、支持企业创新等诸多利好政策,给5G快速发展铺路。在5G应用方面,目前地方政府主要聚焦于自动驾驶、健康医疗、工业互联网、超高清视频、AR/VR以及智慧城市等领域。如北京市发布《北京市5G产业发展行动方案》,开展5G自动驾驶、健康医疗、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超高清视屏应用等五大类典型场景示范应用。
5G规模组网将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提速。一是推进5G规模组网大规模建设。近年来我国工业通信业技术创新能力大幅提升,5G标准必要专利数量全球第一。目前各地所推进的基本上为非独立组网的5G网络,预计2020年,我国正式大规模投入建设独立组网的5G网络(5G SA)。SA额外具备大连接与低时延特性,能够使5G支持诸如自动驾驶等垂直行业应用,终端、网络、数据的革新将驱动传统领域发展,电子行业将迎来全面革新。5G规模组网是实现5G规模商用的前提,而5G应用示范工程可谓是将来5G规模化应用的“试验田”,有利于5G应用场景形成多点开花的局面。二是三大运营商持续开展5G规模组网和5G应用示范工程建设。三大运营商中,中國电信已于2019年下半年开启5G规模组网建设及应用示范工程集采,是其获发5G牌照之后,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开展5G网络建设,积极探索和推进5G网络共建共享,降低网络建设和运维成本,确保优质的网络质量和丰富的应用服务的重要举措。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也不甘落后,在5G规模组网建设及应用示范工程等方面已做好提前布局。2019年是我国5G商用元年。三大运营商接连对5G规模组网发力,并开展5G应用示范工程建设,不仅有利于5G规模商用目标正式实现,还将推进5G网络覆盖从“试验田”落实到“飞入寻常百姓家”。正如相关行业人士所说,5G时代为光通信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5G基站数的大幅增加使光纤成为第一受益者。
5G商用拉动相关产业产值,对经济产出贡献突出。一是5G应用使多领域受益,各环节产业链收入增长。在政策扶持和5G技术日益成熟的影响下,中国5G产业发展稳步推进,企业发展态势良好,从规划环节、建设环节、运营环节到应用环节各个不同产业链相关企业营收均实现同比增长,智能制造、车联网、无线医疗到5G技术应用领域频获资本青睐。随着5G临时牌照发放和商用步伐的到来,未来,中国5G产业在带动中国经济产出、提供就业机会等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按照2020年5G正式商用算起,预计当年将带动约4840亿元的直接产出,2025年、2030年将分别增长到3.3万亿元、6.3万亿元,十年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29%。在间接产出方面,2020年、2025年和2030年,5G将分别带动1.2万亿、6.3万亿和10.6万亿元的间接经济产出,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4%。此外,预计2030年5G将带动超过800万人就业,主要来自于电信运营和互联网服务企业创造的就业机会。二是产出结构转换,信息服务成收入主来源。从产出结构来看,拉动产出增长的动力随着5G商用进程的深化而相继转换。在5G商用初期,运营商大规模开展网络建设,5G网络设备投资带来的设备制造商收入将成为5G直接经济产出的主要来源。预计2020年,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收入合计约4500亿元,电信运营商在5G网络设备上的投资将超过2200亿元。5G商用持续推进,互联网企业与5G相关的信息服务收入增长显著,成为直接产出的主要来源,5G设备的支出将稳步增长,预计2030年,互联网信息服务收入达到2.6万亿元,各领域在5G设备上的支出将超过5200亿元。
三大问题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协调范围大。5G牌照发放后,我国5G将进入到网络大规模建设的新阶段,但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层面面临两大难题,一是相比2G、3G、4G网络,5G建设投入更大且回收周期更长。根据相关测算,在同等覆盖条件下,5G基站数量将至少是4G的2倍,功耗则是4G基站的3倍,基站成本也将超过4G基站的2倍。截至2025年,全国5G网络建设总投资将达1.2万亿元,投资周期超过8年,这其中的投资包含三大电信运营商、广电(共建共享因素考虑在内)及社会投资等。二是5G基站建设协调部门众多,程序复杂。部分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学校、医院等公共建筑对通信基站建设的开放力度不够或者租金较高。“一杆多用”智慧杆能有效纾解基站站址紧缺问题,但因涉及住建、电力、交通、公安、城管等多个部门,缺乏统筹推进工作机制,建设速度有待进一步提升。
5G融合创新应用处于起步阶段。5G融合应用发展是产业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当前我国各区域、各行业结合自身情况在5G融合应用方面涌现出了一批代表性的案例,但在不同产业领域协同创新方面还处于探索阶段,一是现阶段各垂直行业的信息化发展水平差距很大,对于5G场景打造也是千差万别,广泛涉及智能制造、智能网联汽车、高清视频直播、个人AI智能可穿戴等领域,呈现碎片化状态,对于行业间大规模复制推广造成障碍。二是现阶段5G应用主要以eMBB场景为主,目前我国5G融合应用主要集中在VR/AR、超高清视频、车联网、联网无人机、远程医疗、智慧电力、智能工厂、智能安防、个人AI助理以及智慧园区等十大应用场景,但从3GPP已经冻结的R15标准来看,目前5G标准主要是聚焦eMBB,而uRLLC及mMTC会在后续版本R16中进一步完善,以超高清视频、移动VR/AR为代表的eMBB类场景将是当前5G应用的重点领域,将会首先迎来市场启动期,其余仍处于进一步研究探索阶段。
商业盈利模式不明晰。打造适合5G技术应用的商业模式是5G成功的基础,当前我国5G商业盈利模式还未明晰,一是某些垂直行业领域对于5G网络建设及应用的认知不够全面,认为这是通信运营商的业务范畴,与自身关系不大,一定程度造成通信业与垂直行业商业需求对接不够,收费体系的行业特征统计不全面。二是各垂直行业相对独立和分散,5G融合需求挖掘不足,对于5G需求呈现一定的碎片化状态,不同的应用场景成本和效果差异较大,收费盈利模式创新融合难度大、进展比较缓慢。三是当前5G网络主要面向行业应用,但垂直行業客户、主管部门、各地政府、产业园区及应用产业环节参与力度有限,对于5G商业模式相关标准的制定提高了难度。
对策建议
多措并举加快5G网络建设。一是加大基础电信运营商混改力度,引入更多社会资本。借鉴联通混改的成功经验,加大混改力度,进一步引入社会资本参与5G网络建设,不仅能够解决网络建设资金缺口的问题,还能加大通信业与互联网等其他垂直行业的深入对话交流,有利于5G后续的应用创新。二是加大2G/3G网络退网力度。要立足于各地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不均衡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各运营商适用的2G/3G退网方案,精细化降低企业OPEX费用。三是加大5G铁塔的共享力度。5G使用的频段较高,所需的基站数量也更多。充分发挥铁塔公司的作用,全面提升5G新建铁塔的共享率,能有效达到节省5G建设投资的目的。
突破重点垂直行业的应用。一是结合超高清视频、VR/AR等相关领域的发展规划,在强化自身行业发展的基础上,争取与5G产业发展形成协同,力争在2020年打造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5G垂直行业应用案例。二是针对uRLLC及mMTC等场景需求,提前开展相关产业战略布局,注重与车联网、AI、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创新,完全释放出5G链接的潜能,全面实现从“互联”到“智联”的飞跃。三是鼓励运营商牵头成立5G产业合作交流平台,汇聚智能制造、车联网、智慧家居、智慧城市等各垂直行业的优势资源,为通信业与各垂直行业提供面对面需求对接的机会,合作开展重点场景领域突破试点,有利于达成共识、推动发展。
探索明晰的5G应用商业模式。一是基于流量分级的商业模式,eMBB场景下流量经营仍然是运营商的主要商业模式。5G时代,运营商需要加快用户分级的智能管道升级,实现差异化的流量收费模式。二是基于连接的商业模式,对于大连接场景,可以单独提供连接,也可能包括一些终端设备和模组,运营商可以按照物联网设备采用卡用户收益等方式收费。三是基于网络切片的商业模式,运营商能够根据不同垂直行业和特定区域定制化网络切片以支撑相应的业务开展。对于垂直行业用户。可以直接向运营商购买网络切片,一般采用按年计费的方式。四是基于完整解决方案的商业模式网,如制造业,运营商可以依托5G服务提供商的优势,为工业企业提供包括工厂内外连接、设备终端数字化改造、平台层一整套解决方案,按年度收取服务费。
赛迪智库 5G应用形势分析课题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