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以主动遗忘吗

  • 来源:百科知识
  • 关键字:记忆,遗忘,测试
  • 发布时间:2020-03-28 19:23

  在生活中,我们都知道“好记性”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考试前你总希望能多记住一些知识;上台时,你希望脑海里的那份演讲稿不会缺词少句,更不想因为紧张而头脑空白。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总希望自己的记性能更好一点。然而,在我们深感记忆对工作和生活的重要性时,是否有考虑过它的反义词—遗忘,为什么人类会遗忘?我们都喜欢“好记性”,为什么还是会经常忘记很多重要的事情?人类可以主动提高记忆力,也能主动遗忘吗?

  事实上,对于我们来说遗忘与记忆同等重要。记忆帮助我们记住有效的信息,而遗忘帮助我们清除大脑中那些已經无效的信息。遗忘对我们来说并非坏事,适当的遗忘有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比如,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总会遇到挫折,都曾经历过一些痛苦的事情,对这些痛苦的事情难以忘却可能会伤害我们的身心。因此,遗忘,尤其是主动遗忘的现象,引起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而在心理学研究中发现的“定向遗忘效应”,就是主动遗忘的一种。

  什么是定向遗忘效应

  在研究记忆与遗忘的过程中,美国密歇根大学的研究者比约克在1968年开展了这样一项实验:首先,研究者会向人们呈现一些学习材料,其中,有一部分材料需要被记住,而另一部分则需被遗忘。关于“记住”和“遗忘”的指令,是研究者们通过相应的指示符发出的,引导人们进行记忆或遗忘。

  在学习完这些材料后,研究者便会请被试者进行一个记忆测试,以考察刚才学习项目的记忆情况。在测试中,人们需要对之前所学习的材料,其中包括需要“记住”的材料,也包括需要“遗忘”的材料,进行回忆或再认。也就是说,研究者会通过这项测试的成绩来观察,人们是否真的“记住”了需要记住的事情,而“遗忘”了需要忘记的事情。

  实验的结果不出所料,也符合研究者的预期—人们对于需要记住的项目的测试成绩明显好于需要遗忘的项目。在这一根据指示产生主动遗忘的过程中,就发生了定向遗忘效应。

  定向遗忘效应是如何发生的

  在生活中,遗忘似乎是一件自然而然发生的事情。随着时间的流逝,或长或短,有些事情在不知不觉中就被我们弃之脑后。在上述的研究中,我们可以发现,人类不仅能主动记忆一些事情,也能做到主动遗忘一些事情,比如产生定向遗忘效应。这种效应是如何发生的呢?

  事实上,定向遗忘效应的产生,可能与我们对记忆项目与遗忘项目的分离有关。谈到这里,我们需要了解一下关于记忆的一些基本概念。在我们的大脑接收到信息时,比如临时记住一个电话号码,这部分信息只会暂时保留在我们的记忆中,可能在拨完这个电话号码后,这些信息就不会再被保存,从而被遗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使用到的只对信息进行暂时地加工和储存的、容量有限的记忆系统,被称为工作记忆。如果我们对信息进行巩固和加工,例如这个电话号码是家人或朋友的新号码,我们要努力记住它,这些信息可能就会进入保存时间更长的记忆系统中,这就是长时记忆。

  在前文的实验中,人们首先接收到一些学习材料,这些信息就首先会保存在我们的工作记忆中。在接收到要求“记住”或“遗忘”的指示后,人们便会对这两种项目进行分离处理—对于需要被记住的项目,人们会开始采用各种记忆策略来对其中的信息进行更为精细的编码加工,让这些信息保存到我们更为长久的记忆系统中;而对于要求遗忘的项目,它们在人们大脑的工作记忆中不会得到进一步的加工,因此很快会被遗忘。

  近年来,研究者们还对定向遗忘效应进行了脑电研究。2009年,波兰研究者诺维卡等人研究发现,在对要求记忆和要求遗忘的项目进行再认时,要求遗忘并被成功遗忘的项目诱发了更大的负波,反映了大脑对这些项目的有效抑制过程。我们的成功遗忘,是由大脑主动加工引起的,并且这种主动加工的过程,主要受大脑前部控制。

  情绪会影响定向遗忘效应吗

  在生活中,我们有时候会发现,有些令人感到痛苦不快的事情,虽然努力尝试去忘记它,却怎么也无法遗忘。这个时候,我们主动遗忘的能力去哪儿了呢?研究发现,人类的情绪会对定向遗忘效应产生一定影响。

  我国研究者郭冰心等人在2015年招募了一批抑郁症患者和一批普通人员,抑郁症患者作为实验组,普通人员作为对照组。首先,研究者请他们观察一些带有情绪的面孔图片,其中有些要求被记住,有些要求被遗忘。在观察阶段结束后,研究者请被试者进行一项面孔再认测试,在测试中有一些观察过的面孔图片和一些新的面孔图片。如果他们觉得在观察阶段见过该面孔,不论这张面孔是要求记忆还是要求遗忘的,都对其做出反应。

  我们知道,抑郁症患者容易受到消极情绪的影响,常常表现出对负性事件的记忆偏向。根据上述研究的结果,研究者发现,对照组成员出现了显著的定向遗忘效应,对要求记忆的项目的测验结果远好于要求遗忘的项目;而对于抑郁症患者却并非如此。只有在面对愉悦情绪面孔时,抑郁症患者才表现出定向遗忘效应;当面对悲伤情绪的面孔图片时,抑郁症患者很难忘记那些要求被遗忘的面孔图片。

  此外,还有研究者尝试在一般人群中考察处于不同情绪状态时人们的定向遗忘效应。德国雷根斯堡大学的研究者包姆尔就做了这样的实验:实验过程与上一个实验类似,不同的是实验首先尝试诱发人们不同的情绪状态,如积极情绪状态、中性情绪状态和消极情绪状态。结果显示,当人们处于中性或消极情绪状态时,定向遗忘效应不会消失;而在积极情绪状态下,定向遗忘效应却消失了。

  以上两个实验,由于研究的人群和实验的处理存在一定差异,研究结果便体现了情绪对定向遗忘效应影响的不同侧面。但两个实验均说明,当人们处于较为情绪化的状态下,定向遗忘能力就会受到影响。事实上,不仅仅是情绪,还有很多个人的生理心理因素都可能对定向遗忘效应产生影响。

  纵观历次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定向遗忘效应向我们展现了记忆的另一面—遗忘带来的好处。我们需要认识到,遗忘与记忆一样,这种机制是我们正常生理心理活动中的重要一环。因此,当你某次发现自己遗忘了什么,不要气恼,不妨尝试与它和解,感谢它帮助我们消除不再需要的信息,让我们留下的记忆更加珍贵!

  吴嘉欣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