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百姓爱陈瑸

  • 来源:文苑
  • 关键字:台湾,百姓,陈瑸
  • 发布时间:2011-01-18 16:17
  陈瑸爱民,一腔挚诚献给台湾百姓,每做一件事,总是会得到台湾百姓迅捷的反应和回馈。官爱民,民爱官,构成一幅难得一见的和谐图。

  陈瑸从福建古田县知县以廉能调台湾,一开始就陷入极为困难的境地。依陈瑸办事认真的风格,台湾县库存银两务必账银相合,各仓库粮食也务必账粮相合。这就意味着,前任如果逼迫陈瑸签字接受一笔糊涂账,是不可能的。这就必然与前任产生矛盾。此其一。其二,与胥吏产生矛盾,不知从何时起,台湾县有了一条“各衙门听差有按月赴县索银之陋例”,有些差役,本不在册。他们或狼狈为奸以分肥,或手握把柄以敲诈,不管什么原因,他们月月都理直气壮地到县衙来领银子。陈瑸拒付这项不合理的开支,“偶未应付,遂锁炼横施,喝令各役逃散”,扔家伙罢工了。一时间,陈瑸十分孤立,“四顾无依,以形对影”。时时难挨,步步艰难,“无一事不龃龉、无一日不风波、无一刻得帖席”。陈瑸此时事务繁多,要处理衙内各种事务,要去安平镇等下属各镇盘仓,事繁人少,能够帮助陈瑸走出衙门办事的,“仅余一门子跟随,大骇众目”。在这极为困难的时刻,台湾百姓出手相援了:“老者为其守衙、壮者为其前导”,他们热心地帮助使陈瑸渡过难关。而那些胥吏眼见罢工不成,“稍稍胆怯,各役乃复奔命”。陈瑸稳住阵脚,开始大刀阔斧干事,开仓救凶、详豁水丁、平戥完饷、捐俸修整衙署、革去污吏蠹役、尊师重道、捐俸建立明伦堂、捐俸筑盖仓廒、革去徭役杂费等等,特别是在面对灾难,官民共同求雨中情感进一步融洽。

  陈瑸在台湾短短一年零九个月时间,就征服了台湾百姓的心。台湾人把陈瑸与其他官员比较,所看到的是一位“召父杜母”似的父母官。他有志向:“不以富贵撄心、不以仕宦弃学”。有操守:一直“绝苞苴、杜请托”,是一位清官。有能力:对胥吏对百姓“宽猛相济、张弛得宜”。因此有功劳:台湾百姓开列了陈瑸在政治改革、移风易俗和文化建设诸方面的十大功绩。还特别强调,许多建筑是捐俸而成,“不费民财民力”。

  陈瑸在任近两年,已经风传出陈瑸将要离开的消息。台湾人对待陈瑸的心情十分复杂。一方面,他们希望陈瑸留在这里,给他们带来安宁;另一方面,台湾父老为陈瑸计,还是希望他当更大的官,“他日立朝端、宰天下亦当如是矣”。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十二月,陈瑸还没有离开台湾知县任,台湾十五里、一庄子民就集资为陈瑸立了一块碑,《邑侯陈公功德碑》,聘请刑部湖广清吏司郎中、内阁中书舍人张雄撰写碑文,记载下陈瑸的丰功伟绩。这是台湾百姓所给予的最高奖赏。

  五年以后,台湾乱象纷呈。台湾缺粮,而不法商人为了牟取暴利,勾结把守军佐把台湾粮食运往海外。愤怒的台湾商人鸣锣罢市以抗议。时任福建巡抚的张伯行向康熙皇帝建议速调远在四川任学政的陈瑸任台厦道。这是一次顺民心遂民意的调动,台湾百姓听说陈瑸来了,扶老携幼前去码头迎接,“欢声腾沸;遍远聚近妇女儿童,亦识为司马相公复来也”。其欢呼雀跃的境况,如同遇到丰收年。百姓高兴,而“巨奸豪蠹敛迹远窜”。

  陈瑸在台厦任上届满,福建巡抚满保说实在找不到比陈瑸更合适的人选,向朝廷建议让陈瑸再干一届。朝廷欣然同意。陈瑸感激上宪信任和百姓爱戴,工作更加努力,“鸡鸣而起,夜分不寐,连餐旰食”。在近六年的时间里,陈瑸所做功绩不胜枚举。陈瑸第二次离台,百姓为他刻的《去思碑》从几个方面列举道:对百姓,“建社仓以备旱灾,历郊原而询疾苦;甲午岁饥,单骑履田间跴勘,或为请蠲、或为缓征”;对学子,“建学设塾,崇祀先贤;亲诣黉宫,讲明绝学;环诸生童于旁,示以作文关钮”;对兵士,“严部伍、申纪律,户籍虚者补之、苦乐偏者均之;未尝以细微之事,复使行间”;对自己,“自奉甚薄,菜蔬之外无他物;官厨所入饶有余资”。最后总结道:陈瑸“盖知谋国而不知营家、知恤民而不知爱身,其天性然也”。

  陈瑸两届任满,从道台直升湖南巡抚。台湾百姓听到消息悲喜交集。所悲者可惜陈瑸不能继续留在台湾,所喜者自己喜爱的官员异典超升为古来所未有。甚至希望他能做更大的官,可以“坐庙廓、理天下,岛外虽遥,呼吸相通”。这样,陈瑸虽去,实际上还在关心治理着台湾,实际上并未离去。

  陈瑸在任湖南巡抚只有半年就调任福建巡抚,仍然继续治理台湾。特别关注台湾北部开发。后来又兼署浙闽总督印务,巡视东南沿海军事布防。为了保卫台湾安全,又“会同总督满保、布政司沙木哈捐造澎湖新城”。

  康熙五十七年,陈瑸生病,专折告病乞归。康熙下旨慰留,令其在任荣养,并赐鹿肉、人参等物。十月陈瑸病逝于福建巡抚官署。台湾人民听到消息,如丧考妣,“民有相向哭于途者”。台湾百姓纪念陈瑸,用最好的木质雕成两座塑像。据刘世馨《清端公塑像记》记载:百姓为了让陈瑸塑像更为逼真,依陈瑸胡须之黑白长短,纷纷献出自己的胡须交给塑匠,共同完成。邓碧泉先生在其编注的《陈瑸诗文集》中记载:为了让台湾人民永远怀念陈瑸功德,台湾人民捐钱雕塑了两尊陈瑸像。一尊留在台湾的“名宦祠”,一尊乘船送回陈瑸生地雷州府,乾隆年间置放在“清端公祠”供人瞻仰祭拜。

  三百多年来,名宦祠中陈瑸塑像前香火不断,有关陈瑸的传说到处流传。其中有“陈瑸放犯”的故事,“把米庙”的故事,“巧治鲎患”的故事等等。他们以这种独特的方式怀念曾给他们带来幸福安康的一代清官。■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