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专家解读3道科学防癌“方程式”
- 来源:家庭医药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创新,模式,方案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0-06-05 19:00
4月15~21日是第26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4月15日为中国抗癌日。本届宣传周主题为“关爱生命,科学抗癌”,副主题为“抗癌路上,你我同心”。在活动期间,国家中西医结合肿瘤重点学科、海峡肿瘤精准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陈曦主任医师建议,人们应积极响应《“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要求,做好科学防癌的3道“四则运算”,用防治“规矩”来改良“癌症概率”,跨过有效癌症防控的“一步之遥”。
(精准治疗+临床试药)÷底线=诊疗攻略
国务院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将精准医疗的研究和发展列为重中之重。临床上,“精准肿瘤医疗”根据肿瘤患者个体在基因、环境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特异性,制定个体化的精准预防和诊疗方案,特别是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放疗、化疗甚至和各种靶向药物联合,是具有颠覆性的医学创新模式。
精准抗癌与临床“接轨”。目前通过研究已经清楚地知道某一些肿瘤基因突变类型、靶点等在细胞内的分布,再根据基因分型特定靶点给予针对性的分子靶向治疗。同时,开发了一系列药物,针对这些靶点进行抑制,或者灭活来达到控制肿瘤的目的。实践中,随着精准医学理念的发展和开发,现在肿瘤的治疗更精确,更低毒,疗效更好。
此外,有些晚期恶性癌症,可以尝试新药临床试验,不仅给患者提供了一个免费治疗的机会,也可使其从中得到目前国际上最好的治疗,抑或是比起常规治疗更先进的治疗。目前新药临床研究国内外几乎同步,但患者切记要到有资质的正规医院接受新药临床试验。
抗癌更要讲“底线”。“宁可错杀一千,绝不能放过一个”的“过度治疗”,往往是得不偿失,“高难度”手术或新技术滥用,对患者几乎没有什么好处,甚至可能导致“瘤去人亡”的后果。“在提倡‘带瘤生存的今天,更注重的是治疗能让患者活多久,活的生活质量好不好,以提高患者生活‘舒适度为‘底线。”陈曦主任医师一再强调。
(精准筛查-海外就医)×理财=防患攻略
平时,首先要有“没病找病”的意识,体检则是最有效而经济的健康计划。也就是说,不要等到很难受了再去醫院检查,应定期进行个体化的精准防癌筛查。“有某种癌症家族史的人,在40岁后最好做一下精准防癌筛查。”陈曦主任医师介绍说,现阶段,基因检测也已成为临床疾病诊断、靶向治疗的重要技术,通过抽血检测可明确是否携带有癌症易感基因,从而筛查患癌风险高低,或者帮助早期发现癌症。
针对有些患者对出国治癌的误解,陈曦主任医师特别提醒,在新药研发方面,我国的确是与欧美发达国家有差距,但我国常见癌症的治疗水平并不逊色于国外。因为国内许多大医院的专家,临床经验丰富,经手的病例更多,有些癌种的诊疗水平是高于发达国家的。国务院宣布进口抗癌药零关税后,国内诊疗的优势更加明显。
俗话说“谈钱伤感情”,但医生和家属都要有“理财”观。在确诊癌症之后,紧随而至的就是放疗、化疗、手术,各种治疗的高昂费用,往往令很多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人财两空。因此,“理财”观也应当作为肿瘤医生和家属对自己的基本要求,懂得为患者“当家”,使患者有经济条件持续治疗,长期“带瘤生存”。
(科学生活-神药秘方)×规矩=健康攻略
国家癌症中心2019年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2015年恶性肿瘤发病约392.9万人,死亡约233.8万人,平均每天超过1万人被确诊为癌症。近10多年来,恶性肿瘤发病率每年保持约3.9%的增幅,死亡率每年保持2.5%的增幅。社会大环境和家庭小环境的污染,人们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改变,导致患癌风险增高。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防癌更是讲“规矩”的地方。癌症就是一种生活方式病,每个人的生活方式都要讲“规矩”,根据不同的体质、性别、年龄等因素,用生活“规矩”来改良“癌症概率”。平时粗茶淡饭,权衡好荤素的搭配,多饮水、不抽烟、少喝酒,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个体化吃“杂食”,北方人要多吃南方菜,南方人要多吃北方菜,尽量少外出就餐,多在自家吃饭,还要讲究“细嚼慢咽”。工作有劳有逸,充足睡眠、适量运动和愉悦情绪也不可少,平时多清理“情绪垃圾”,善于自我安慰,自我解脱。
见或不见,癌症就在那里。陈曦主任医师强调,患者切勿轻信某些补品的虚假治癌广告,不要盲目地把生命押在所谓的“神芝”“神医”或者“祖传秘方”上。癌症患者服用补品或营养剂,最好请教医生后再用,因为有些补品功效有待进一步验证,而且“因人而异”功效也不一样。
吴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