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胆探索 小心试水

  • 来源:中国摄影
  • 关键字:摄影,细分,奉献
  • 发布时间:2020-07-20 18:05

  摄影的良性发展需要细分,需要有相对明晰的专业版块与路径。风景摄影大展就是中国摄协的一次大胆又小心的试水。风景是一个大的主题,我们所谋划的中国风景大展,是想在借鉴西方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传统文化精神,推动摄影师通过影像观照人类自身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探索摄影语言在风景主题创作中的多元表达,思考风景摄影在东西方文化脉络中的继承与创新,推出一批以风景摄影为创作方向的中国优秀摄影师。

  当决定做“阜平 ? 中国风景摄影大展”的时候,就知道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对于阜平,一面心存感激,一边心生慌恐。阜平是块藏在太行山深处、一块并不丰腴的土地,否则也不会由此源生出中国脱贫攻坚大业。但这里又是一块并不平凡的土地,尤其是对中国摄影的奉献,堪称传奇。《晋察冀画报》在这里战斗、壮大,沙飞、石少华、罗光达、赵烈……在这块土地上留下了足迹、作品,甚至鲜血和生命。更为称奇的是,阜平大地孕育了陈勃、顾棣两位摄影大家,再一次诠释了阜平与中国摄影的渊源。因此,当阜平县领导决定支持我们做这个大展时,万般滋味涌上心头,进而弥漫成无形的压力。

  不同的评委阵容将决定不同的评选结果和不同的展览基调。为了保证评选的公正性和大展专业性倾向,组委会对评委会成员结构进行了多次研究、论证,最终决定聘请朱其、刘铮、庄辉、孙慨、杨越峦、袁园、颜长江 7位艺术家、批评家组成评委会。同时,为了吸引更多高水平风景摄影师、影像艺术家投稿参与,主办方在大展截稿前 25 天就公布了评委名单。

  的确,这个评委名单出乎很多人的预料,让人感觉有些奇怪。评委阵容之所以“反常”,是因为主办方要把风景摄影作为艺术进行探讨,就必须突破摄影界的识见局限,放大到艺术界的视域。

  征稿过程中,评委名单公布,引发了不小的波荡,也让一些还在犹豫的摄影师下定了决心投稿。大展从 2019 年 7 月 30 日开始征稿,至 2020 年 2 月 9 日结束,共收到 396 位作者的投稿。《中国摄影》编辑部在对来稿进行了整理、统计、编号时,发现投稿既有职业摄影者,也有功成名就的摄影师,还有执着的摄影爱好者,参评者身份的丰富性,出乎意料,也让组织者心生感激。

  评选工作本来安排在北京《中国摄影》杂志社的画廊里进行,我也想与几位不曾谋面的评委老师请教、交流,可新冠病毒疫情如猛虎下山,打乱了一切。只能按照新的节奏,进行线上的评选。线上线下虽然一字之差,工作程序与方法却大相径庭,对没有经验的组织者来说肯定是一个挑战。这种新的评选方式,让评委之间应有的交流、碰撞,受到了局限,况且还有评委在国外,好在视频会议打破了时空的阻隔。不管怎样,一次始料未及的评选拉开了序幕。

  组委会将所有参评摄影师提交的资料,发送给每一位评委,请他们独立进行审读。评委对所有参评者一视同仁,根据大展的学术定位进行评判。这是一次马拉松式的评选,从 2 月 20 日开始,至 3 月 14 日结束,竟持续了 20 多天;这对于深陷疫情焦虑之中的评委,肯定是一次难忘的经历,可能是一种折磨,也可能是一种调节。疫情改变了人们的工作、交流方式,对于线上办公是一个不小的推进。评选过程中我们先后召开两次视频会议,进行认真的沟通、讨论,并针对相关学术问题进行了交流、探讨。经过初评、复评、终评三个阶段的评选、斟酌和讨论,最终根据大展的导向,确定了 10 名拟入选摄影师。由于参评者的投稿作品从 1 组至多组不等,评委会对 10 名拟入选摄影师的作品进行了讨论,并推荐了其代表性作品用于公示。

  让我非常感动的是,每一位评委都保持了各自学术上的独立性,非常认真、严谨,在视频会议上大家都直率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同时愿意倾听、包容其他评委的意见,并以极大的谦逊、善意和建设性的态度,小心翼翼地呵护着、推进着评选工作的进行。

  对于评选结果,评委既感到欣喜,当然也有遗憾。入选的摄影师身份各异,经历和资历不同;有的已经相对老辣,有的算初出茅庐。评委对作品的选择与解读,甚至超出了作者本身的原意,但何尝不是对作者的点醒、对读者的引领呢?老实说,入选的作品也不是整齐划一,有的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落选的作品当然也不是一无是处,评委也表现出了各自的不舍和偏爱。任何评选都不得不与无奈相伴,甚至用“残酷”来表达也不为过。

  杨越峦,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摄影理论委员会主任,河北省文联副主席,河北省摄影家协会主席、秘书长。

  杨越峦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