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城市住房对农民工社会融合的影响

  • 来源:中国市场
  • 关键字:农民工,城市住房,社会融合
  • 发布时间:2020-07-22 11:05

  [摘 要]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走出农村,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城市中购买了住房。文章利用山西省五个三、四线城市已经购房的20个农民工的访谈资料,从经济、社会、文化和心理四个维度衡量社会融合,分析购买城市住房对农民工社会融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购买城市住房对农民工的社会融合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文化融合和社会融合方面的作用要优于经济融合和心理融合,且文化融合方面存在着较为明显的代际差异,相比而言,新生代购房者的文化融合更为乐观。经济融合存在消费短板,心理融合表现最差,改变这种现状仍然需要一定的时间。

  [关键词]农民工;城市住房;社会融合

  1 引言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走出农村,进入城市打工,逐渐成为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推进力量。农民工进入城市后,如何实现与城市的融合,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解决居住问题是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必由之路[1],拥有城市住房是其生活和工作的最基本条件[2]。因此,解决好农民工的城镇住房是推进其城镇化、实现其社会融合的关键因素之一[3]。

  很多学者对农民工购买城市住房进行了关注。有研究表明,农民工的自有住房有助于其城市身份认同的形成[4],城市住房状况可显著促进农民工城市落户意愿向行为的转化[5]。农民工购买城市住房行为选择的影响因素可以划分为深层根源因素、中层间接因素和直接因素,其中年龄、性别和婚姻状况等个体特征是深层根源因素,受教育程度、非农工作经验等人力资本是中层间接因素,就业特征是直接因素[6]。而农民工城市购房能力的影响因素中,务工时间越长、务工月收入越高以及有公职人员提供借款帮助有利于提高农民工的购房能力[7]。还有学者以中部地区十二个三、四线城市的农民工为样本分析了农民工购买城市住房意愿的代际差异,研究表明两代农民工在购房动机、住房面积、住房地理位置的选择以及房价方面均有一定的差异[8]。

  还有学者针对农民工的社会融合和城市购房的关系进行了一定研究。有學者的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认为,社会融合对农民工城市购房意愿有较强的解释力,政府应将促进农民工的社会融合作为中小城镇住房政策改革的目标之一[1]。韩俊强基于2012年武汉市调研数据的研究发现,拥有自己的住房、人均住房面积越大的农民工完全融入城市的概率更大[9]。

  虽然目前部分学者将研究的领域扩展为城市住房和社会融合,但基本上是基于定量的分析方法,鲜有从定性的角度分析农民工在城市的住房与社会融合问题。因此,本文以山西省的五个三、四线城市已购房的二十位农民工为访谈调查的对象,将社会融合细化为经济融合、社会融合、文化融合和心理融合四个维度,通过定性分析探讨购买城市住房对于农民工社会融合四个方面的影响。

  2 数据的收集及分析方法

  本文选取山西省的运城市(三线城市)、临汾市、大同市、晋中市和吕梁市(均为四线城市)《第一财经周刊》(2016年第15期)在上海发布的《2016年中国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五个三、四线城市,每个城市选取四名已在城市购房的农民工为访谈对象,并区分新生代和老一代,以及男性和女性。2018年6月项目组围绕购房农民工的经济融合、社会融合、文化融合和心理融合四个方面多次讨论确定访谈提纲,于同年7月、8月的暑假时间在五个城市进行访谈,利用录音和笔记记录相结合的方式获得访谈的原始资料。通过对访谈资料的整理,访谈的20名农民工的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3 购买城市住房对农民工社会融合的影响

  学者对农民工社会融合的测量维度有三维度、四维度、五维度等多种划分的方法。悦中山等(2012)[10]从文化、社会经济和心理融合三个维度衡量,具体用迁入地语言的掌握程度、收入和房产拥有、非农身份指标分别测度三个维度。有的学者则是用经济、行为适应、心理融合三个维度来衡量,并用收入、消费等九个指标体现经济融合,用人际交往状况、社区参与状况等七个指标体现行为适应,从城市归属感、身份认同等五个方面体现心理融合[11]。田璞玉等(2016)[12]将农民工社会融合分为经济、文化、结构、心理四个维度,指出经济融合是农民工社会融合的基础,心理融合是其融合的最高境界。关于五个维度的划分主要是从经济融合、社会适应或社会互动、文化适应、结构融合或政治融合、身份认同或心理融合进行[13-14]。本文在已有研究学者对社会融合测量维度划分的基础上,采用经济、社会、文化、心理四个维度,并采用收入、消费衡量经济融合,采用与市民的交往、参与社区活动的内容和频率等衡量社会融合,采用对当地城市文化的接受程度、普通话的掌握程度来衡量文化融合,心理融合采用城市归属感和身份认同指标度量。

  3.1 经济融合

  通过访谈发现,在收入方面,大多数农民工的收入都基本达到了城里人的收入水平,既然他们可以接受城市相对高昂的房价,则说明本身具有说得过去的经济实力。来自大同的老一代购房者YMF针对自己的收入表示:

  “目前的收入达到了城里人的收入标准,单位的效益挺好,福利也不错,现在已经退休,退休金也还可以。”

  来自晋中的新生代购房者ZXH购买城市住房已经三年了,他这样表述自己的收入情况:“自身的收入水平算是达到了城里人的标准,挣得也没有比城里人少多少。”

  反观农民工在消费方面的情况,则不是特别乐观。虽然新生代农民工的生活水平、思想观念要比老一代有所提高和更新,但是通过访谈分析发现无论是老一代农民工还是新生代农民工都持有谨慎的消费观,换言之,不太舍得花钱。来自大同的LHZ(老一代)这样认为自己的经济情况:“目前的经济情况其实还是可以的,算是在经济上基本融入了城市,收入这几年倒是还不错,达到了城里人的收入水平。但是感觉消费并没有,和城里的本地人还是有差别的,可能就是观念想法不太一样,我们从村子里出来的人还是比较节俭的,而城里人,尤其是土生土长的城里人,是比较注重享受的。对于城里人的这些,比如去饭店吃饭、购物、唱KTV之类的活动,自己几乎是不去的,购物也是会买生活必需品,KTV不得已会去。”

  在大同开汽车修理铺的新生代购房者ZWS表示:

  “我的消费水平并没有达到城里人的消费水平,自己是农村的,很小就出来打工挣钱了,懂得挣钱的不容易,所以平常的消费不太多,挣的钱也几乎都是攒着。城里人的这些消费项目倒是都消费过,但是不经常去,是不得已才去的。其实不是自己不想去,一是修理铺是自己开的,有活儿就得干,几乎很少有自己的闲时间,还有就是自己不太舍得去消费这些。”

  进一步分析发现,绝大多数农民工在经济方面难以融入城市的原因在于消费,主要是因为农村的出生和生活背景使他们懂得挣钱的不易,所以挣下的钱大多都是攒着,并不会像城里人那样注重生活品质的提高以及享受。

  因此,综合考察收入和消费两个方面,购买城市住房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民工的经济融合,这种促进更多地体现在收入方面,消费方面的融合不太乐观,农民工和城里人存在着较大的消费水平差距,主要原因是,出身在农村和从小生活在农村的背景使农民工懂得挣钱不容易,勤俭节约是一直以来的习惯;为了获得和保持一定的經济收入,工作是农民工一天之中的主旋律,在消费、娱乐方面的时间少之又少。

  3.2 社会融合

  在访谈中,主要通过“买了房之后参加居住社区的文体活动和公益活动是不是更多了?买了房住在城市之后,你遇到困难时首先想到的求助对象是谁呢?如果亲戚朋友难以帮你解决问题,你会考虑寻求社区、政府的帮助吗?买了房之后,你在工作之余主要的交往对象是谁?你在工作之余参加频率最高的活动是什么?”五个问题考察农民工购买城市住房后在社会融合方面的变化,通过访谈得知,几乎全部的农民工表示,在购房之前不参加社区的文化和公益活动,但是买了房之后就发生了变化。来自大同的新生代购房者ZCY这样说:

  “是的,基本上在社会融合方面算是融入了。现在经常参加小区的文体活动,跳跳舞、健健身什么的。和小区里的其他人都相处不错,尤其是小区里的一些姐妹,经常一起跳舞。买房子之前是租住在矿上的平房,条件特别不好,更别说参加活动了。我那时候也是一心打工挣钱,想想觉得那时候的生活挺无聊的。”

  运城的老一代购房者SYY具有和ZCY相似的看法:

  “现在基本可以融入,只要是自己感兴趣并且是有时间的,就会参加。我现在参加的活动越来越多,我的性格比较好一些,比较随和,参加这些活动可以认识一些新朋友,和他们都处得来。买房子之前参与的很少,那时候工作十分忙,我们家那时候是租的房子,也没有参与的条件,几乎不怎么参加。”

  以上说明,拥有自己的城市住房对于农民工融入社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一方面,农民工拥有了自己的城市住房,就拥有了参与社区文化活动和公益活动的条件和环境;另一方面,农民工拥有了自己的城市住房,归属感和存在感会极大地增强,参与社区活动的积极性和参与的频率会大大提高。

  大多数农民工表示在刚来城市的时候会向家人求助,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因为农民工刚来到城市,人生地不熟,遇到困难的本能反应自然是向最为亲近和信赖的人求助。但是买房后的求助对象,发生了一定的改变,求助对象的范围有所扩大。来自吕梁的HLX(新生代)这样说:

  “现在会求助邻居、在本地打工的家人和同乡,买房之前就是想着凡事自己解决,最多求助一下家人,并不太好意思向其他人开口寻求帮助。”

  HLX从最初的“凡事自己解决、不太好意思向其他人开口”,到后来的“会寻求邻居、在本地打工的家人和同乡的帮助”,看到了他思想和行动的改变。大同的LHZ的回答让我们看到了另一种不同:

  “买了房儿之后,会首先求助一些在本地的同乡和在城里积累起来的老朋友,当然是因为老朋友可靠,会真心帮助我,寻求帮助不会碰钉子,到了需要的地步再寻求社区和政府的帮助。”

  与“参与的活动” “遇到困难时的求助对象”一样,“工作之余的主要交往对象”是考察农民工社会融合的重要指标,因为只有农民工真正开始与周围的人交往,并被周围的人接纳、融入其中,才算是真正的社会融合,继续采访大同的LHZ(老一代农民工),她这样说:

  “现在的交往对象还是我的这些老朋友,就是一些同乡和其他的本地人吧,工作之余有的时候待在家里,如果朋友叫也会和朋友出去,活动的话就是逛街多一点,买房子之前个人的闲时间会少一点,也不怎么参加活动。”

  同样,买房之后,来自晋中的ZXH(新生代)的朋友更多了:

  “流入人口同乡,其他本地人、邻居偏多,工作之余和朋友出去玩以及聚会多一些,买房之前认识的当地的本地人比较少,大多是一起打工的同乡,那时候大多数时候都是待在家里,不像现在的朋友多。”

  通过以上的调查可以知道,购买城市住房扩大了农民工的朋友圈和交际圈,而朋友圈和交际圈的扩大也使他们工作之余的活动变得丰富多彩,不仅仅局限于家和工作单位两点一线的模式。拥有属于自己的城市住房,在促进农民工的社会融合方面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甚至可以说是至关重要的作用。

  3.3 文化融合

  通过访谈发现,新生代和老一代农民工在文化方面的融合存在较大的差异。来自运城的LXL(老一代)对自己在文化融合方面的现状,他这样说:

  “感觉在文化方面融入城市还有一定的困难,城里在老年娱乐方面要比农村好。人情世故方面的话,自己生长在农村,所以还是和农村的朋友比较熟悉,说起话来更自由一些。”

  来自吕梁的HLX(新生代)表示:

  “基本融入,城市的设施齐全、方便,制度也比较规范,自己也慢慢适应了城市的这些习惯。买房之前会觉得有些城里人很作,担心和他们交往有困难,自己是农村人,比较憨厚一些,还是觉得城市各方面,尤其是医疗条件,真的是比农村好很多。”

  不管新生代还是老一代农民工,都感觉城里的设施条件比农村要强,生活水平和质量要比农村高,初到城市的时候不适应当地的风俗习惯和一些制度,有的甚至接受不了,文化融合存在困难。但是在买了住房之后,都在慢慢地适应,可以说,购买城市住房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民工的文化融合。但是,通过比较发现,老一代购房者的文化融合情况显然不如新生代购房者乐观,乡土观念的固化对其社会融合产生一定负面的影响。

  关于普通话掌握程度的考察,农民工表示现在会说普通话了,主要因为进城之后工作和生活需要,购买城市住房进一步促进了他们对普通话的掌握水平。来自大同的YMF说:

  “是进城之后改说普通话的,现在日常的生活,与人交往都说普通话。在买了房子之后,更习惯说普通话了。”而对于是否要求孩子掌握普通话的问题,他表示:“孩子应该从小学说普通话,对孩子各方面的成长都有好处。”来自临汾的ZYX也表示:“现在已经习惯说普通话了,想让孩子从小学说普通话,因为现在普通话可以说是一种潮流和趋势吧。”

  由此看来,随着进城时间的逐渐增加,掌握普通话无论是对于新生代还是老一代来说,都不成太大的问题,并且他们在要求后代掌握普通话方面,保持着高度的一致。

  3.4 心理融合

  通过访谈得知,绝大多数的农民工坦言,拥有城市住房能增强其在城市的自豪感,因为毕竟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城市里拥有了自己的住房,而且有些城市人都不一定有自己的住房。但是拥有城市住房并没有让他们感觉自己完全就是城里人,有的农民工感觉自己已经融入城市,有的则丝毫没有感觉自己是城里人。大同的YMF在城里待了三十多年,他的回答表明他对城市和自己身份的认同:

  “城里要比农村好很多,各方面都挺好的,挺喜欢的,都住了三十年了,有感情了。现在在心理上已经算是融入了,本地人愿意接纳我们,我也有不少本地人的好朋友,可以算是铁哥们,一直都觉得城里不错,买房子之前没有完全融入。”

  来自大同的农民工ZWS(新生代)表示,虽然周围的人都很好,也很想融入城市生活,但是却感觉没有融入:

  “城里肯定比农村好一些,各方面也都方便一些。很喜欢打工的城市,现在已经习惯这里的生活了。但是感觉并没有融入城市,本地人倒是对我们还好,也挺愿意接纳我们的,在城市里的人际交流没有感到太困难。买房子之前更是感觉没有融入了。是的,一直都挺想成为城里人的,尤其是之前还年轻气盛的,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城市人。”

  来自临汾的WH也有相同的感觉:

  “相比而言,还是城里好一些。挺喜欢的。没有完全融入,感觉要完全融入,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本地人对我们的歧视啥的是有一些的,不可能完全没有。买房子之前的情况还不如现在。说实话,还是挺想成为城里人的,可能会觉得是一种身份的改变吧。”

  由以上可以看出,虽然ZWS和WH对城市当地人和城市生活的认可度很高,与城市人的交流也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在心理方面并没有城市的归属感和城市人的身份认同感,除了内心隐隐存在的抵触外,城里人的歧视和不接纳也是导致其融入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进一步分析发现,在心理融合方面,农民工并不存在明显的老一代和新生代差别,而是取决于在城市买房居住时间的长短,时间越长心理融合的情况会有比较明显好的转变。随着时间的积累,农民工不断适应城市,认识的人也越来越多,心理融合的情况会越来越好。农民工YMF的回答验证了这一点。因此,购买城市住房对农民工心理融合方面的影响并不是十分理想,这种情况的改变需要一定的时间。相比较而言,老一代购房者,特别是在城市居住时间相对较长的农民工,在心理融合方面的情况会好一些。

  4 结论与建议

  本文采用访谈调查的方法,从经济融合、社会融合、文化融合、心理融合四个维度逐步递进,分析了农民工城市购房对其社会融合的影响。研究发现,购买城市住房对农民工的社会融合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具体表现在经济融合的收入方面、文化融合、社会融合,对心理融合的促进作用相对最差。同时,经济融合的消费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老一代购房者在文化融合方面劣于新生代购房者。

  针对以上结论,提出三点建议:一是改善农民工在城市中的待遇和完善社会保障机制,解决农民工的后顾之忧,促进农民工消費观念的变化,进一步发挥购买城市住房对农民工经济融合方面的作用;二是尽可能地整合农民工住房所在区域的社区服务,打造农民工富足的精神家园,提供农民工参与社区活动的路径,增强农民工与当地居民的交往,改善农民工群体的社会关系,在社区互动中实现合作,促进农民工融入当地社会;三是要宣传农民工对城市所做出的贡献,减少社会对农民工的排斥和歧视,营造理解、尊重和关爱农民工的良好社会氛围,缓解农民工的心理沟壑,尽早实现农民工的城市归属感和身份认同。

  参考文献:

  [1] 黄侦,邓习赣. 住房与农民工融入城市问题探析[J].荆楚学刊,2013,14(5):32-36.

  [2] 熊景维,季俊含. 农民工城市住房的流动性约束及其理性选择——来自武汉市628个家庭户样本的证据[J].经济体制改革,2018(1):73-80.

  [3] 陈锡文. 当前我国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几个重大问题[J].农业经济问题,2013(1):4-7.

  [4] 祝仲坤,冷晨昕. 住房状况、社会地位与农民工的城市身份认同——基于社会融合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18(1):96-110.

  [5] 蒋芮,肖璐,贾敬远. 家庭视角下农民工城市落户意愿、行为及其转化——基于住房状况的调节作用[J].西北人口,2018,39(4):112-126.

  [6] 张务伟,张可成.农民工城市买房行为选择研究[J].经济经纬,2017,34(3):25-30.

  [7] 郭泽英,冯诗琪. 农民工城市住房购买能力影响因素研究[J]. 社科纵横,2018,33(8):53-56.

  [8] 邵玉帅,郭泽英,李晴,等. 农民工城市购房意愿代际差异分析[J].未来与发展,2018(7):55-59.

  [9] 韩俊强. 农民工住房与城市融合——来自武汉市的调查[J].中国人口科学,2013(2):118-125.

  [10] 悦中山,李树茁,费尔德曼.农民工社会融合的概念建构与实证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12,34(1):1-12.

  [11] 褚清华,杨云彦. 农民工社会融合再认识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人口与发展,2014,20(4):28-36.

  [12] 田璞玉,郑晶,张金华. 农民工社会融合的概念与理论框架建构[J]. 江苏农业科学,2016,44(11):509-513.

  [13] 周皓.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测量及理论思考[J].人口研究,2012(3):27-37.

  [14] 悦中山,王红艳,李树茁. 流动人口融合政策与农民工的社会融合[J].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7(95):81-88.

  [基金项目]本文受山西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项目编号:2018217)、山西师范大学统计学优质课程建设项目(项目编号:2017YZKC- 18)资助。

  [作者简介]次宇(1998—),女,汉族,山西朔州人,山西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学专业,本科生,研究方向:弱势群体生存与发展;郭泽英(1974—),女,汉族,山西临汾人,山西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弱势群体生存与发展。

  次宇 郭泽英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