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难在打破数据壁垒

  在疫情期间,很多线下政务服务都移至线上进行,多地将“最多跑一次”移至“互联网+政务服务”范围内,真正实现足不出户即可享受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提高了民生服务满意度;“健康码”的推出实际是多个数据库的数据共享产物,包括运营商数据、公安人口数据、公共信用数据、医疗诊疗数据等,通过数据互联共享实现了精准防疫。

  一直以来,数据共享互联都是促进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因素。不过现实情况是,每个部门均有独立的系统,信息孤岛现象仍然广泛存在,系统不能相互融通,数据自然无法实现互联共享。虽然“健康码”的推出,在一定程度上相当于倒逼各地政府加快进行数据整合。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健康码”只是阶段性速成应用,其背后数据涉及到每个人的隐私,数据安全与合规问题将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

  可以看出,只有打破各行业、各领域相互分割、碎片化的架构,以共享心态实现数据的开放、融合,才能为城市系统运营中所遇到的难题提出解决方案,推进智慧城市科学合理的建设。然而,尽管清晰的路径摆在眼前,但是如何做,做什么却又是摆在面前的现实问题。

  在这一过程中,云从科技认为,需要政府建立一套打破壁垒提高管理精度的体系:要国家主导,以国家权威对个人数据进行数据脱敏收集;要加强国家各部门间的数据共享程度,充分利用当下已有的公民数据;要建立严格完善的数据脱敏收集及监管机制,以最严格的机制保护隐私数据。鲁鑫表示,智慧城市建设中核心问题就是数据的共享,一直以来数据孤岛的存在不仅局限于技术与标准,更多是要依托“一把手工程”和政府的意愿与决心,而疫情下推出的健康码为数据共享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

  对此,太极股份副总裁、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业务集团总经理仲恺认为,这不仅仅是个技术的问题,更关键的是优化治理结构。比如原来各地方各部门都有很多数据,但治理结构不清晰,主体即“谁来做”不清晰。现在各地纷纷成立了大数据局,如此一来,大数据的事情就有专门的机构来管了。随着治理结构越来越清晰,人们将会看到大数据在社会化事件处理上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不同于从优化治理结构单方面解决数据融通的问题,同方股份创新孵化总监兼同方研究中心总经理何涛认为,政府部门数据共享与打通需要两方面力量共同推動:一是技术改变,二是机制完善。在他看来,技术层面要保障智慧城市的可信透明、防止篡改与可追溯、可确权等目标。同方智慧城市构建以国密区块链为核心的数据安全底座,建设多种技术相融合的新型安全基础设施,具备透明可信、防篡改、可追溯等主要特征和优势,进一步加速传统城市管理方式向基于数据可信共享的数据治理与服务创新转变。在机制层面,需要构建以智慧应用和服务应用为手段的数据协作机制。打破数据孤岛和数据不流通现象的核心问题,是让数据流通产生价值,需要通过政府部门主导、建设方、运营方协作的数据流通核心机制。通过以“实际应用、创新应用和增值服务”为目标与手段,构建起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域和跨层级数据流通机制。比如能否在紧急时期,构建起政务数据、运营商数据、医疗资源数据、交通数据、商业数据的紧急协商共享机制,以应对突发的重大紧急事件。这些数据单看起来作用有限,如果能够以一个实际应用紧密协同和分级保护起来,可为国家和社会治理贡献巨大力量。

  不仅如此,在这一过程中,数据基础设施的建设关乎全局,需要形成一个开放的数据底盘,以此架构为核心,合理调配资源。正如曹言所说:“新型智慧城市将是‘新基建集大成之作以及各级政府的重要抓手,通过底层的端、网、云基础设施建设承载整个智慧城市的‘底座,形成城市数字大脑,保证平时勤协同、战时强联动。以此次抗击疫情为例,各部门通过联动把健康码数据打通,同步身份识别和视觉感知等数据应用,有效地保证了城市、企业园区、居民社区、交通系统等方面的有序和安全。”

  以连云港与紫光集团联合开发的“我的连云港”APP为例,该APP在疫情期间开发上线了疫情防控专栏、疫情防检系统、口罩预约等功能,助力连云港市政府实现了精准防疫。事实上,这些成果都是源于背后智慧城市运营中心、包括人口库、法人库、空间地理库、宏观经济库、社会信用库和电子证照库在内的六大基础数据库以及信息共享交换平台所形成的“云底盘”的支撑,实现了城市数据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利用。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