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不忘教育初心 牢记软件强国使命
- 来源:中国信息化周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软件,人才需求,高质量发展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0-09-19 12:03
“软件定义一切、一切皆可编程”,以软件为基础设施的数字经济新时代已经到来。
2020年6月19日,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指南(试行)》,就是软件产业发展和软件人才教育创新在新时代下的新起点和新征程。
新时代“新软件”产业发展
及人才需求变革
从时代视角来看,当今时代,软件技术已经渗透到自然、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互联网、5G通信、物联网的发展普及完全打破了时空的限制,“软件定义一切、一切皆可编程”,以软件为基础设施的数字经济新时代已经到来。
从全球视角来看,国际工程教育发生了深刻变化,以工程技术创新为核心的多元化综合能力提升成为国际工程人才培养的共同特征,国际工程教育正在通过全链条生态化、突出创新能力培养以及探索开放模式,培养能够引领未来产业界和社会发展的高端人才。
从国家战略来看,软件创新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软件发展战略及行动纲要明确提出实施“软件人才培养工程”,各个地区分别推出加快推动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这些都为推动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条件。
从人才需求来看,面对国际趋势和国家战略,软件产业的发展正式进入了新时代,其所需要的软件人才也正在发生巨大改变。新时代对软件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软件工程人才培养体系正在面临着全新挑战,高等学校“新软件”人才培养体系的转型升级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高端软件人才培养”是特色化软件学院建设的根本
随着新的历史时期国际形势和国家战略的深刻变化,全球高端软件人才竞争日益激烈,高端软件人才资源成为我国软件产业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决定因素。
“软件定义一切”时代背景下“新软件”高端专业人才体现“三高”的特征,即“高端型、高复合、高质量”。高端型是指培养的软件人才从实用技能型向系统性综合能力转变,能够从事战略性软件产品和新兴软件系统的设计和研发;高复合是指培养的软件人才更加熟悉行业领域的特征,深耕于行业领域,能够设计研发出结合软件新技术、引领行业发展的软件新产品;高质量是指软件人才也需具有工匠精神,高质量的软件产业发展需要高质量的软件人才,细节的品质决定了系统的品质,软件人才不仅要具备高超的工程技能,还需具备高品质的软技能,吃苦耐劳、甘于寂寞、坚忍不拔的职业素养,是新时代软件人才“立德树人”的具体体现。高端软件人才应具备的能力集中概括为大型战略性软件系统的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
为此,培养新时代“新软件”人才将面临四个转变,即:教学内容从碎片化和技能型向系统性和原理性转变;教学体系从专业细分到多学科交叉融合转变;培养目标从统一性到多元化转变;培养过程从规模化教育到个性化培养转变。
“多元化、国际化”是两大特色
从全球一体化视角来看,国际工程教育发生了深刻变化,改革趋向于以工程技术创新为核心的多元化综合能力提升。
大学生未来职业规划具有多样性或者尚未定型,当前国内高校普遍实行的面向细分专业设置的培养目标、培养计划和课程体系缺少多元化、多样性。
从“以学生为中心”出发,高端软件人才的岗位类型也不尽相同,学术创新人才、卓越工程师、产业领军人物对于高质量软件产业发展同等重要,这就需要从教学、师资、科研和实践训练等全方位支持大学生的多元化发展需求。
在教学活动安排上需要根据需求设计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建立本科生科研导师制、不间断式项目实训体系、科创实训体系学分互换制等;在师资队伍上,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与高端产业需求对接,补充高端产业师资,鼓励教师去高端软件企业进行交流培训、联合攻关;真正落实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培养学生成为“顶天立地”高端软件人才。
软件工程学科从诞生起就有领域交叉的特征,应充分发挥软件学院学科综合优势,组建多学科(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微电子、经济、数学、医学、公共卫生、自动控制、机械、电力、交通、管理、人文考古等)的新工科交叉拔尖人才培养基地,丰富学科交叉实践内容,打造学科交叉融合新生态。发挥人文社会经济管理学科优势,从系统思维、创新能力、科学观和情商多维度对本科生进行交叉融合培养,在专业知识与技能学习同时,培养学生的理解与交流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管理能力、应用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助力培养交叉复合型人才。
新时代特色化软件学院建设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经济主战场、面向软件产业发展重大需求,实施“兴学强院”行动计划,不断凝炼学科方向、汇聚师资队伍、构筑研究平台、培育杰出人才、推进服务山东、强化国际合作,围绕“多元化、国际化”两大特色,狠抓“科教融合、产教融合、交叉融合”三位一体实施路径的落实,全面提升“新软件”高端人才培养能力,为实现“软件强国”贡献力量。
(文章内容根据公开资料整理而成,未经本人确认。)
相关链接
对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虽然,近几年中国软件产业的发展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企业规模小竞争力不强,难以进入国际市场等问题。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人才因素則是这其中最为重要的原因之一。
目前我国各类院校每年都有软件专业的大学生走上社会,但这些毕业生中相当大一部分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这就造成一方面企业找不到所需的IT人才,另一方面,许多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局面。这不得不引起我们对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的反思。
软件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而我们的软件人才又具备怎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呢?根据我国软件企业的规模比较小的特点,大部分企业的员工都在100人左右,员工在千人以上的企业很少,这样的企业群体确定我国的软件人才需求重点在于“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即不仅需具备一定的IT专业技术知识,而且还应掌握多种业务技能,具备处理各种较复杂的工作任务的能力等。
要解决软件人才市场供需矛盾,培养符合企业发展所需要的更具有实践动手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就业必须从根本上改变人才培养模式,
包括调整课程设置;加强学校教育与企业的密切联系,突出强调实践环节;探索“订单式”培养模式;建立高水平培训师资队伍,等等。要从各个环节布局,去为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创造条件。
崔立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