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绣娘“绣”到伦敦

  • 来源:中国报道
  • 关键字:刺绣,脱贫,挑花
  • 发布时间:2020-11-06 18:25

  2019年8月3日,在北京侨福芳草地购物中心,苗族绣娘潘玉珍(左一)将象征脱贫希望的龙旗传递给年轻绣娘。

  75岁的潘玉珍奶奶一边在手里来回倒腾八股彩线,一边聊起刺绣的往事。她是贵州苗族刺绣传承人,从未想过自己能成为“网红”,没想到她们绣了一辈子的纹样成为城里人喜欢的艺术,更没想到她们在田间地头缝制的绣片能做成国际奢侈品。

  潘奶奶穿着绣花的传统服装,用苗族银饰把花白的头发盘在头顶,笑眯眯地介绍着衣服纹饰的寓意,她说,在村里,女孩10岁前就被母亲教着绣花,苗绣上的每一个图案和线条都是故事,山川河流、历史传说、自然万物等都凝结在这些彩色的丝线中。以前绣好也就用在家人的穿戴上,有时送给朋友亲戚,甚至很少在集市上买卖。没有想到,刺绣可以让她和身边上千名绣娘看到山外的世界,真正改变了她们的生活。

  大山深处的绣娘

  潘玉珍自幼随母亲学习挑花,劈丝刺绣,织锦,染、织、绣全能,是当地众所共知的刺绣能手。通常,一件好的绣服从织布、染布到绣成,要四五年的时间,不仅图案,服装本身也是岁月和文化的注脚。“5分钟才绣一针、才能扣个扣,还有染线、织布呢。”潘玉珍,在深山里,女孩们花心思绣嫁妆,从绣品上就能看出这个人的秉性。

  在贵州山里,村村绣种不同,每个绣娘的绣法各异。同样是蝴蝶,东家的胜在振翅欲飞的神态,西家的赢在娇艳瑰丽的色彩;同样是绣娘,村头的只擅绣花不擅绣蝶,村尾的只擅绣人不擅绣景。苗绣技法有平绣、挑花、堆绣、锁绣、贴布绣、打籽绣等12种。千百年来,这些主要以女性作为主导角色的“非遗”手工艺,不仅让民族文化的精髓得以传承和传播,更让女性撑起了脱贫致富的“半边天”。

  如何让绣娘不出门也能挣钱,成了最头疼的事情。潘玉珍开始尝试把女儿和身边的绣娘组织起来,把她们的绣品卖到山外。“刚开始销路不好,有的人看挣不到钱,就又回家卖水果去了。”

  说到改变,潘玉珍都会想起与夏华的邂逅。她作为招商引资的企业家被邀请到村里,村主任热情地召集全村的老人家盛装到操场上集合。这位从北京来的女企业家能为她们带来什么?潘玉珍和村民们期待着,但也不知道能期待到什么。

  “我愿意跟大家一起好好干,大家用绣花赚钱,做好了,我带大家去北京!”听到这句话,潘玉珍和绣娘们高兴地鼓掌,她们都听明白了,干好了能去北京。接着,夏华兴奋地说,“做好了,我带大家去伦敦!”底下又鸦雀无声。村主任说,伦敦是什么?这让夏华第一次参与到精准扶贫,她要把中国手工艺品引入国际时尚界,要实现这个“去伦敦”的承诺。

  让都市读懂大山

  夏华到潘玉珍家,她带领绣娘们已经做出了一些成品,就主动提出来合作。

  然而合作之路也如山路一样会有崎岖。夏华把设计师派进大山里,尝试让她们绣有价值的产品,从市场倒推倒产品,然后定制绣品。但潘玉珍她们习惯了绣民族服装、鞋垫,怎么才能把这些东西传播出去,让大家接受并愿意买单?她们也尝试过将绣娘接到北京来工作,但这会水土不服,绣娘离不开家。

  直到近几年,夏华让设计师驻扎当地,去理解这些刺绣背后的文化和寓意,建立纹样博物馆,建立依文·中国手工坊。通过手工坊,搭建拥有5000多位绣娘、3000多个纹样的中国手工坊数据库,同时建立囊括20多家时尚机构和其设计师的中国手工艺联盟。在互联网平台上,远在巴黎、意大利的设计师就可以与大山绣娘“相亲”,而手工坊团队的工作人员就在山里充当“翻译”兼“媒婆”。

  与以往绣鞋垫、衣服不同,潘奶奶在设计师的帮助下,纹饰绣到高跟鞋、手包、扇子等地方,说到“爆款”首推刺绣笔记本。目前,笔记本已经有1800多个品种,一个笔记本卖100?200元,熟练的绣娘们在家里一天绣 6?8本笔记本。“马云也是我们的客户呢!”潘玉珍笑着说,某次活动中,马云听说了潘玉珍的故事主动找到她。她得知马云有最大的銷售平台时,拉着马云的手说,要多帮她们卖刺绣笔记本。

  这些年,手工坊已经找到约1.3万名绣娘,整理出5000多种民族传统纹样,建立起1200座家庭工坊。为了让绣片中口口相传的故事变成全世界能读懂的“语言”,她邀请了全球的年轻设计师去开发设计,再将其呈现在服装、包包、靠枕、笔记本之上,并通过“深山集市”品牌对外推广。

  从大山里到伦敦

  为了让更多人看到苗族刺绣、读懂大山,夏华带着潘玉珍,将“深山集市”开到了城市,开到国际。扎染的围巾、时装,刺绣的精美女包,民族风的瓷器,充满设计感的首饰……这里既能购买各种精美的手工艺品,又能现场互动,沉浸式体验少数民族的传统手工艺。

  正如夏华站在操场讲出的那句承诺,她带绣娘们走出了大山。潘奶奶走出大山的第一站是北京,之后深圳、上海、西安……也真正走到了伦敦。2017年9月,中英建交45周年主题活动期间,夏华以“绣梦”为主题在伦敦举办了时装秀。夏华带着从未走出过大山的贵州绣娘飞越1.2万公里来到伦敦,在中国驻英使馆里开秀场。模特展示着中国元素的原创设计服装,潘奶奶和绣娘如在乡间一般静静地坐在绚丽的舞台上绣着一针一线。当绣娘们站在舞台中央唱着歌、绣着花,台下很多嘉宾都流泪了。

  时隔3年,潘奶奶回忆起伦敦之行还是很兴奋,她对记者说:“那些外国人看到我们绣的纹饰都非常喜欢,他们竖着大拇指说这是艺术品,好看!”

  2019年,“深山集市”快闪店开进伦敦,欧洲消费者在现场排起百米长队,争相抢购,甚至连绣娘手中的半成品都被一抢而空。“因为美是没有国界的,每个人都能感觉到。”

  像深山很多女人一样,潘玉珍的女儿从小就伏在母亲的背上看刺绣,那些艳丽的刺绣点亮了她的童年生活。如今,在她的带领下,女儿、孙女都加入进来,2019年的年收入就达到150万元。

  王凤娟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