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中山高质量小康生活

  • 来源:小康
  • 关键字:小康,生活殷实,中山
  • 发布时间:2020-11-12 10:53

  “小康”在中国老百姓的心中一直都是生活殷实、稳定安宁的美好象征。自20世纪70年代末邓小平同志在规划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时提出“小康社会”这一战略构想以来,这一美好生活的代名词也被不断赋予新的历史使命与时代内涵。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今天,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一文中强调:“总体而言,我国已经基本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的目标,成效比当初预期的还要好”。

  在迈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上,广东中山高质量的小康建设之路,恰好成为这个重要论述的有力依据。

  中山,因伟人孙中山而名扬海内外。据《中国城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监测报告2018》显示,中山已于2018年入选“新时代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示范城市”。近日,《小康》记者来到中山,从当地经济、民生、文化、城乡协调等方面,探寻中山高质量全面小康社会样本的发展概貌和经验。那么,专家们对于中山市全面小康建设有何评析和解读,对中山的发展有何建议?

  中山经验:勇于改革创新、以人民为中心

  接受《小康》记者采访的专家们认为:得风气之先的中山,不仅有着敢为人先,勇于改革创新的传统,还有着优越的区位优势和未来发展潜力,是个生态宜居的好地方。

  早在1976年,中山市板芙镇的里溪村就提出推行“联产到劳”的改革,打破农业生产“大锅饭”大集体模式,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实现了农业生产连年大丰收,解决了村民的温饱问题。1978年实施改革开放后,伴随着“实践检验真理标准”大讨论的深入推进,里溪村的改革经验也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农村改革学习样本。延安干部学院教学科研部教授何磊解读道,“算起来,这个时间点比安徽小岗村还要早2年。进入新时代,在全面建设高质量小康的征程中,中山人民传承和弘扬了祖辈们的敢为人先,勇于改革创新的传统。”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督学、教授洪向华认为,中山的小康样本不仅体现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上,而且体现在高质量的人居生活水平上。首先,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几何的中心地区,中山拥有与大湾区其他城市相互合作互补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区位优势。同时,随着粤港澳大湾区、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行示范区、港珠澳大桥等通道、翠亨快线等中开高速和水上航运等方面的建设,也让中山在未来的发展中具有成为湾区枢纽的潜在优势。优越的地理位置与营商前景吸引了大量外来企业,同时也在翠亨新区中也打造了以戴思乐为代表的本地高新科技企业。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督学、教授洪向华

  井冈山干部学院教学科研部国情教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颜清阳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孙大伟

  “在发展经济之余,生态宜居的慢生活、完善的基础设施以及高效率的政务服务也体现了中山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洪向华看来,中山拥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它是一代伟人孙中山先生的故乡,在这里人们能深刻感受到古典与现代融合而构筑的独特中山文化精神,不但给中山人提供了丰厚的文化滋养,更能带来强烈的归属感和自信心。

  “作为上个世纪农村改革的‘先行者,‘解放思想是中山的优良传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建部博士王海璇认为,也正是因为大胆的探索和不断的与时俱进,极大地推动了中山当地传统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方向发展,并在国内外的市场的竞争中更具优势。中山也因此是首批被列为国内36个跨入小康水平的城市之一,并相继获得“国家卫生城市”、“联合国人居奖”、“國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气候宜居市”等荣誉。

  中山高质量小康高在哪里?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中山的小康是否达到高质量水准,居住在中山的老百姓最有发言权。

  无论老人、小孩,还是青年人都能找到自己的生活乐趣。何磊说,慈善万人行、醉龙舞、中山咸水歌、小榄菊花会、崖口飘色等中山的文化名片早已声名远扬。中山获得的一系列荣誉称号更是中山高质量全面小康社会的具体印证。

  何磊认为,中山高质量小康高就高在城乡发展均衡,基本实现了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山人的城乡差距并不明显,而是很平均。南朗镇左步村青翠稻田旁伫立着的左步书屋就是中山城乡均衡发展的最好证明。他说,中山高质量小康高就高在营商环境优越,可持续发展的潜力明显。一个区域的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高层次人才和高技术含量产业的集聚。而这种集聚的实现不仅仅在于是否拥有便捷通达的区位优势,更在于创建一个能够让人才和投资者舒心、安心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和营商环境。

  延安干部学院教学科研部教授何

  “中山人的城乡差距并不明显,而是很平均的,这就是高质量小康在中山的表现。”井冈山干部学院教学科研部国情教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颜清阳持同样看法,“中山市加大统筹城乡发展的力度,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把努力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居民收入水平、基础设施通达水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不断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

  颜清阳还谈到,中山市全面小康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中山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保障和改善民生落到实处,着力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加大全市教育、医疗、住房保障等民生投入,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在深入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大力推进各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并引入社会力量发展特色文化场馆的同时,还承办了多样化、多层次的城乡文化活动,丰富了市民生活,提升了城市内涵。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孙大伟非常关注《小康》杂志记者对中山的高质量小康样本的报道,“向我们展示了作为我国经济龙头地区所建成的小康社会的美好场景,让我们对全国其他地区进一步向着高质量的小康社会迈进充满了信心。”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建部博士王海璇

  对于中山高质量全面小康社会,孙大伟建议包括中山在内全国各地,要建设一个风清气正的清廉社会。因此,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以创新驱动代替要素投入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积极调整升级产业结构,有效发挥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节约意识、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把建设美丽中国的先进理念切实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新起点

  当前,中山作为高质量小康建设的样本城市,正以更加开放与更加包容的姿态面向世界、走向世界。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洪向华建议,中山要继续加强全面深化改革的力度,牢牢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方向,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促进中山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不断升级本地区产业结构、消费结构等整个社会发展结构。尤其应总结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开展的在线教育的经验,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利用,加快突破核心技术,用好各方面人才资源,实现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为高质量的小康社會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建设中国的中山、世界的中山,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圆满收官。

  颜清阳建议,中山在融入到粤港澳大湾区的过程中,必须完善发展对策。根据自身的优势完善创新体系,加大优秀人才、青年人才和高层次人才吸引力度,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努力打造世界级现代智能制造业基地,进而促进与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的深度融合。同时要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志智双扶”,确保农民脱贫致富精神上的可持续性。持续补公共服务的短板,在就业、教育、医疗、文化、养老等公共领域持续发力,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优质的公共服务。

  专家们表示,中山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要更加关注人民对美好生活品质的更高要求,努力使发展更有温度。在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继续带好头,争取再创新辉煌,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山样本。

  张玉荣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