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清至拙:龙泉瓷人陈卫武的坚守

  • 来源:小康
  • 关键字:浙江省,地理标志,敏感
  • 发布时间:2020-11-12 11:08

  龙泉青瓷,浙江省龙泉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其烧制始于1700多年前,宋代达到鼎盛。龙泉青瓷极具典雅、端庄、古朴、青淳之特色。以瓷质细腻、线条明快流畅、造型端庄浑朴、色泽纯洁斑斓著称于世。

  青瓷艺人陈卫武,1973年生于浙江龙泉,一家三代均为国营瓷厂工人。瓷厂改制后,他难舍对青瓷的热爱,前往更为古老的青瓷故乡慈溪,对越窑青瓷进行了6年的研习。

  2007年,陈卫武重回龙泉,成立“宋韵”工作室,创作沿袭青瓷脉络、符合当代审美的文房、茶、花器具,作品获得越来越多人的推崇。

  “要走在前面,做出人家没有的东西,得保持心里的简单和敏感。”陈卫武说。

  一位安于浮华的做瓷人

  初见陈卫武时,一位憨憨的中年男人,板寸头着深蓝色褂子,从他身上找不到过多的耀眼的地方。他的那双眼睛,弯弯含笑,深邃的眸子就像龙泉的大山。他话不多,甚至是极少。随陈卫武看他修胚,为瓷器挂釉,他的那双手,因长年累月的青瓷创作,让那双四十多岁人的手,有着八十多岁老人的沧桑,犹如哥窑开片般的裂纹,仿佛记载了那无数个亲自拉胚、修胚的日日夜夜……

  “龙泉三杰”是2012年出现的一个说法,指的是在龙泉三个认认真真做青瓷的人:陈卫武、李震和刘杰。

  他们三位都因其杰出成就获得了“中国传统工艺大师”称号,在龙泉青瓷界越发引人注目。

  陈卫武自幼习瓷。人们总在他的青瓷里,看出一股子拙中见巧的含而不露。爱好文玩收藏的歌手张信哲也曾找他做瓷。2013年,他的青瓷作品还受邀在法国卢浮宫的中国书画艺术邀请展中展出。

  陈卫武的作品不乏来自生活的想象,很少闭门造车。十年前,他无意中看到一张发黄的废报纸上印着国家大剧院的穹顶,优美的抛物线引发了他的灵感。后来,他用这个抛物线做了一个简单优雅的纸镇,直到现在都还在做。

  宋瓷简洁,犹如宋词一般清雅悠远。古人眼中的世界也比较简单,线条有人魂气韵,有自然的法度,欣赏它极简至美的器型也是在欣赏制作者的审美意识,所以所有的艺术品都是通过物件的制作,最终达到意识的传达,瓷器当然是一个绝好的载体。

  当问及陈卫武如何断定青瓷好与坏,陈卫武淡淡地答到:“看韵”。

  陈卫武在查看自己烧制的器物。 图/ 翁忻旸

  凡是好的作品都逃不出气韵的体现,陈卫武们经手了成千上万的古器,何为真假,何为优劣,早已在他几十年的“见识”中化在血脉里。而这,大概也印证了他最初创造《宋韵》的心境。不去玩弄刀法的技巧,不去粉饰釉色的翠绿,正如其名“宋韵”般,会将人带回那800年前的梦华。

  坚守源自纯粹的喜欢

  陈卫武的每一个瓷器都有自己的故事,一定有他想要传达给人们的审美意识。他会在泥泞山路上找材料一找就是幾天,会在倾盆大雨的时候还不忘去考量泥浆的可塑性,他会在自己工作室里隔离世界,寻找自己的审美。他的眼睛不是在眼睛,是在手上;他的手感就是视力,所以会反复跟自己的手艺较劲,这大概就是对美的执念。

  一位藏家这样评价陈卫武:人生于自然,长于自然,也消亡于自然,所以自然于我们的一丝清风,一缕阳光都是一个故事,在卫武的手里就是一枚瓷器,不是每一个故事都可以被我们听到,也不是每一个念想都可以化成手中的杯盏,所以能遇见是幸运。

  其实,陈卫武也有因为创作与家人产生过分歧的时候。

  他说,有一次试烧厚釉的新配方,拿大窑试烧,连续三窑整窑整窑的报废,当时气得其父亲饭也不吃,很久没有理陈卫武。

  “我就是那种性格的人,我的小孩小时候喜欢吃西红柿,我说就算西红柿一百块钱一个,我都愿意去买。对于自己喜欢的青瓷,更是想要最好的表现出来。”陈卫武说。

  当问到做瓷到现在坚持的理由是什么时,陈卫武说:“纯粹喜欢这个专业。也没有说刻意的去坚持,就感觉与生俱来是做这个事的。”

  陈卫武是幸运的,他的不善言谈甚至到了不会和一个长期收藏他作品的朋友说句客气话的地步,有时候甚至会弄得藏友一脸的尴尬,觉得无法和心目中的大师沟通是自己的问题。

  艺术家似乎从来都是孤独与坚韧并存。

  前些年别人做量化瓷在大把赚钱的时候,陈卫武却在埋头研究釉水的配方。而当一个花哨的畅销的器型出现在龙泉大街小巷的每个角落时,他却坚持用简单的线条来向别人诠释他对青瓷的理解。可想而知,在那个龙泉特有的疯狂时期,作品不被认可是必然的,高昂的烧造成本加上资金无法回流自然是给他带来了大麻烦,甚至连做了一辈子青瓷的父亲都开始质疑儿子的道路是否正确……

  莫回首,回首苦不堪言。有时聊天他也会说,当初是因为种种原因,才阴差阳错的走上了这条痛并快乐着的艺术道路,其间也是一些偶然事件才使他没有受到利益的诱惑。

  事实上,真正支持卫武远离尘嚣走到现在的,绝不是像他说的那些改变他命运的偶然事件,而是出自他对内心所爱的追求,这一定是必然的,看看他的作品就知道了:简练、毫不犹豫的线条;幽静如夏夜月光下湖水的釉面。安静中包藏的,则是闪烁跳动的灵魂。

  “你看那个一直坐在拉胚机前面做泥胎的人也是一个容器,把朴而不拙的自然装进了瓷器,也把精致刚毅的现代工业装进了瓷器里。喝茶的人只需要按照自己的喜好找到自己有缘的茶具,便可享受‘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可得味的人生境界。”这是一位藏家对陈卫武的赠言。

  余弘阳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