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广东外贸企业应对策略的思考

  • 来源:广东经济
  • 关键字:疫情,世界经济,订单
  • 发布时间:2020-11-17 13:34

  当前,新冠病毒疫情仍在肆虐全球,严重冲击世界经济,影响世界经济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保护主义借机抬头,导致国际市场需求萎缩、世界经济急剧下滑,国际贸易人员和物资流动受限、通路受限;上下游产业链、供应链衔接不畅;复工难、运输难、接单难、履约难;广东外贸企业正遭遇供应链挤压和市场需求萎缩双重冲击,特别是加工贸易受疫情的影响更为快速直接,面临需求端和供给端“双向挤压”,一方面,出口订单在减少,另一方面,全球供应链受阻,进口原材料、零配件困难,给经营带来十分不利影响,广东外贸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和严峻考验。

  2020 年 1-8 月,我国进出口总额 20.05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 0.6%。其中,出口11.05 万亿元,增长 0.8%;进口 9 万亿元,下降 2.3%。从国际比较看,我国进出口表现也好于全球主要经济体平均水平。广东外贸进出口今年 1-8 月为 4.39 万亿元人民币,与去年同期(下同)相比下降 3.2%,占同期全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的 21.9%。值得注意的是,8 月份,广东外贸进出口总值 6532.5 亿元,增长3.5%,已连续 3 个月实现正增长;其中,出口4195.3 亿元,增长 7.8%;进口 2337.2 亿元,下降 3.4%。上半年,广东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出口交货值降幅比一季度收窄 6.5 个百分点;其中,6 月当月出口交货值由 5 月份下降 6.7% 转为增长 5.5%。

  从贸易类别上看,一般贸易出口比重持续上升,跨境电商大幅增长。尽管今年 1-7 月广东一般贸易进出口下降了 0.4%,但到了 8月份,达 3408.5 亿元,增长 10.3%,占广东外贸进出口总值的 52.2%,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了 3.2 个百分点。加工贸易进出口额为1692.7 亿元,下降 18.3%。保税物流、市场采购、跨境电商进出口发展势头良好。其中,保税物流进出口 1004.3 亿元,增长 18.2%,增幅较 1-7 月扩大 8.9 个百分点;市场采购出口356.4 亿元,增长 52%,比 1-7 月增加了 0.7个百分点;跨境电商进出口 219.6 亿元,增幅达 145.1%。

  从区域分布上看,对东盟进出口延续增长,对美国、欧盟进出口额呈止降回升态势。据海关统计,广东前四大贸易伙伴仍旧为东盟、美国、香港、欧盟(不含英国)。其中,8 月份,广东对东盟进出口增长 9.3%,增幅较 1-7 月扩大 1.3 个百分点;虽然广东对美国进出口 1-7 月下降了 6.6%,但在医疗防护物资和宅家商品的出口拉动下,8 月份大幅增长23.4%;对香港进出口增幅较 1-7 月收窄了 2.1个百分点,下降 10.6%;广东对欧盟进出口1-7 月下降 2.4%,8 月份则增长 3.9%。

  从经营主体看,8 月份,虽然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下降了 7.2%,国有企业进出口下降了 0.2%,但广东民营企业进出口额达 3668.3亿 元, 增 长 12.9%, 增 幅 较 1-7 月 扩 大 9.3个百分点,占同期广东省外贸进出口总值的56.2%,与去年同期相比,提升了 4.7 个百分点。广东民营企业进出口占全国民营企业进出口额的四分之一以上,且规模仍持续扩大,继续保持在全国首位。

  从产品结构上看,机电产品、资源类商品和重点农产品进口增长较快。8 月份,广东集成电路、电脑及其零部件进口分别增长 12.6%、8.7%; 国 内 资 源 类 物 资 需 求 强劲,加上国际市场价格低迷,未锻轧铜及铜材、未锻轧铝及铝材进口分别增长 42.9%、337.9%;猪肉、大豆等重点民生消费品进口分别增长 142.2%、150.8%。受国外疫情影响,8 月份,广东宅家商品出口增长明显,防疫防护物资等则出口量大增。其中,宅家必备的电脑及其零部件、家用电器出口分别增长 14.4%、28.3%,集成电路出口增长26.6%;塑料制品、家具及其零件出口分别增长 19.1%、9%。防疫物资方面,包含口罩在内的纺织品出口增长 194.8%,医疗器械出口增长 28.4%,药品出口增长 3.5%。面对全球依旧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各国对医疗防疫防护物资、宅家用品需求依旧强劲,短期内对广东出口形成一定支撑。

  由此可知,疫情影响迅速波及需求侧,表现为外部需求下降、生产订单不稳、客户信心不足。随着我国较其他国家和地区迅速控制住疫情蔓延并率先复工复产,6 月、7 月和 8 月广东外贸进出口总额连续三个月实现正增长,外贸企业供给能力不断提升。当前的主要问题已经从年初统筹疫情防控和生产经营建设转为需求侧的恢复慢于供给侧,国际市场恢复慢于国内市场,企业产能利用率低于复工率,广东外贸企业仍处于艰难的攻坚期和恢复期。

  在宏观层面上,为全面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7 月 29 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扩大开放稳外贸稳外资,针对企业订单减少、为外贸企业融资提供增信支持、带动外贸企业出口等问题给出明确意见;8 月 12 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稳外贸稳外资工作的意见》,对于如何保障出运前订单被取消的风险、信用保险和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如何进行风险分担、外贸新业态如何带动中小微外贸企业出口以及外资企业可以享受哪些具体的纾困资金支持等做出细致具体的规定,并将上述事项落实为政策性文件,为切实推动相关问题解决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广东及时出台复工复产 20 条、稳外贸“税务 8 条”、“金融暖企 18 条”等一系列政策,加大对外贸的金融、保险、财税等支持力度。广东省税务局制定了《广东省电子税务局出口退税网上申报操作手册》,内容涵盖外部数据采集、数据录入、生成申报数据、数据申报、数据反馈、数据查询等出口退税申报过程,让退税企业一册在手、申报无忧。同时,广东省税务局上线的“国际汇税通”系统通过打通企业、税务、外汇、银行间的信息共享渠道,为纳税人提供跨境合同信息采集、纳税申报、智能税款计算和跨境付汇等业务全流程在线办理服务,并在综合服务、融资贷款等方面推出一系列举措,进一步扩大“容缺办理”范围。广东银保监局推动出台了多项政策,尤其是加强与财税、商务、海关等部门的联动,引导银行业积极推出“贸融易”“跨境贷”“出口通”等创新产品支持外贸企业;发挥政策性金融的作用,推动进出口银行广东分行安排 100 亿抗疫专项贷款额度,不断加大对外贸企业的资金供给和保障力度及对广东辖内(不含深圳)外贸企业的金融支持,仅今年前 4 个月就实现了“三增两降”,即外贸企业各项贷款同比增长 29%、贸易融资总量同比增长 76%、出口信用保险承保企业户数同比增长 22%,贷款的平均利率较年初下降了约 0.4 个百分点,短期出口信用保险费率同比下降 3.34%,在较大程度上减轻了企业的成本压力;还连通关键的信息点,提升外贸中小微企业融资的效率,积极推动银行保险机构连接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平台,通过数据共享让融资更便捷;引导银行保险机构为市场采购贸易商、跨境电商等提供融资、结算、汇兑、保险、跨境商机对接等一揽子服务;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推动省政府探索设立加工贸易企业融资风险补偿资金池,对银行一些不良贷款的化解给予支持。海关积极落实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促进稳外贸工作,出台保障疫情防控物资零延时通关、简化通关环节、应对疫情影响促进外贸稳增长、支持中欧班列和综合保税区发展等政策;推行退(免)税便利化,降低港口检验检疫等环节收费,减轻企业负担;优化国际邮件、跨境电商、国际快件“三合一”集约式监管新模式,引导跨境电商企业在综保区内开展出口商品集货、分拣、换装等业务以提高跨境电商进出口通关效率和企业竞争力等多项政策措施,全力支持外贸企业复工复产和外贸稳增长。同时,随着消费逐步升级、人口红利特点显现、外贸各项政策落地落实,特别是扩大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法律服务机构搭建涉外法律咨询和贸易救济需求服务平台等,为企业降低出口风险,为广东外贸企业经营营造了宽松良好的经营环境。

  然而,作为微观层面的经营主体和载体,广东外贸企业应如何应对呢?当务之急是应该冷静研判大势,要做一个经营明白人,即对2020 年下半年乃至明年的外贸企业经营的严峻形势保持清醒的认识。受疫情蔓延形势不确定、不稳定的影响,外需下滑问题在短时间内难以得到有效缓解;受部分国家保护主义抬头思潮影响,外贸产业链、供应链仍面临较大不确定性,甚至会受到一定阻碍,订单转移等问题不容忽视。因此,要充分研究和用足用好政府各项相关政策和所采取的进一步稳外贸政策措施,包括完善财税政策、支持外贸融资、加大信用保险支持、加快发展新业态、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等方面措施,利用政府扩大市场准入、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时机,顺势而为,从需求侧的逆境中捕捉生存和突围的机会。

  首先,广东外贸企业应抓准用足宏观政策和战略层面的先机。疫情期间,广东外贸企业不仅要关注和研究国家相关政策,而且要充分利用国家和广东省支持外贸的相关政策和资源,借力打力。例如国家层面已经在加快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新认定 65 家国家级基地;也已在加强海外营销渠道建设,认定首批 6 家国家级国际营销服务公共平台;还在拓展广交会、京交会等境内综合性展会功能等,近期,在 33 个国家和地区举办 42 个非商业性境外品牌展会;广东则扩大南非、阿联酋等海外展示展销中心,培育若干全球保税维修基地,为外贸企业抢占数字产品和服务出口先机,迅速通过转产、转销等方式应对外贸新形势,实现出口市场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企业内部战略层面,应紧紧围绕疫情暴露出的问题,研究今后一段时间的战略方向,形成中长期解决方案,充分利用政策进行跨周期设计和调节,实现广东外贸企业的稳定增长和防范风险的长期均衡,全面、系统地推进企业顶层设计和内部改革,强筋健骨,实现“凤凰涅槃”。

  其次,广东外贸企业要激发和激活人才队伍的生机。曾被评为美国 20 世纪最佳商业书籍《从优秀到卓越》中提出了先人后事的理论,认为比做事情本身更重要的是组建完成任务的团队,只有夯实团队基础,选择正确的人才能做出卓越的业绩。尤其是在当今技术、知识更迭日新月异,传统外贸知识和经验未能应对时刻变化中的现实经营,人才是最硬核的竞争力。广东外贸企业管理者更要树立“事业未进、人才先行;业务未动、团队先行”的观念,在疫情下,不要轻易裁减人员,把人才培养、稳定和团队建设放在企业经营的最优先工作安排,启用具备互联网思维,拥有国际化视野的人才,选聘合适的人才团队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将“人才”变成“人财”。

  再次,广东外贸企业要紧盯和紧抓国际供应链和产业链分工的契机。以产业链思维推动可持续性的稳定经营,分析所在行业和产业的国际分工和全球价值链,大力优化国际市场布局,抓牢产业产品链条上重点客户和关键环节,开拓市场,巩固和提高外贸企业价值链地位,提升广东外贸企业在产业链竞争力。同时,加快培育市场采购贸易等外贸新业态经营模式,通过市场集聚、归类报关、出口免税等方式,为中小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开辟出一条新路,不断激发市场新动能、新活力,打通新渠道、激活新需求。

  近一年,国家已新设 24 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企业的海外仓已超过 1000 个,成为外贸企业海外营销重要节点和外贸新型基础设施;并为跨境电商综合实验区零售出口企业量身定制所得税核定征收办法,增值税“无票免税”等不断优化市场采购贸易政策措施,为外贸企业开展新业态、新模式提供了便利和条件。

  最后,广东外贸企业要捕捉和把握产业价值链创造和商业模式创新中的商机。在产业价值链创造方面,广东外贸企业要继续统筹好疫情防控和企业生产经营发展,加强抗疫在产业链上的国际分工合作,充分发挥国内市场率先恢复发展优势,利用“时间差”和“时机差”,提升外贸企业的产品和服务附加值,提升国际买家对外贸企业的信赖,抢抓“一带一路”建设蕴藏的商机,乘着“双区驱动”的东风,着力推动外贸企业稳中提质,加大自主创新驱动力度,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形成立足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良好局面,将此次疫情的遭遇转为企业发展的机遇。

  同时,广东外贸企业要以科技、制度、模式和业态创新为内在动力,加大产业链研发、紧密拥抱互联网趋势和商业模式价值创造。一方面,积极导入小批量多批次的化整为零经营模式。传统外贸,或者说传统大宗、大批量、大客户的经营模式与当前兴起的跨境电商等差异很大。传统大宗、大批量、大客户模式更容易受到国际贸易争端的影响,特别是在疫情影响下,人员聚集的商超等传统的大宗、大批量、大客户采购量必然下降;而直接链接消费终端的电商模式则具备无需外出、购物便捷的特性,符合疫情防控要求,成为疫情中逆势上升的消费渠道。外贸企业要思考和实施外贸新模式的可行性,即大客户小客户、大订单小订单相结合,甚至下沉至终端消费者,导入小批量多批次模式。

  另一方面,疫情下,由于线下接单渠道受限,线上营销变得至关重要。外贸企业要主动改变,大力开展网络营销,加大自有营销渠道建设,构建与企业形象相匹配的官网,尝试 B2B 平台之外的渠道,增加海外目标市场的社交媒体曝光率、影响力、粉丝量和订单转化率。

  综上所述,虽然遭受疫情影响,但广东外贸企业受益于“世界工厂”配套齐全、完善发达的供应链、产业链,粤港澳大湾区的制度红利、宽松良好的外部营商环境以及自身经营经验积累和创新,能在实际外贸业务中实现“一站式”完成全球揽货、中转分拨和进出口集拼等全流程,有效突破时空限制,为广东外贸企业赢得一定优势。因此,疫情对广东外贸企业的影响是暂时性和阶段性的,只要用好用足政策和市场两种资源,激活激发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利用活用线上、线下两个渠道,不断提升外贸创新意识、开拓新市场的能力、应对危机的能力,广东外贸企业就能转“危”为“机”,实现高质量发展。

  张健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