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割据到聚合,网约车市场下半场已至?

  高德、腾讯相继入局

  对于滴滴证实的合作消息,腾讯官方也给出了回应,表示腾讯地图聚合打车业务是与滴滴深度合作,滴滴将提供出行服务、安全调度等打车技术方案,而腾讯地图提供平台。

  腾讯地图和滴滴的合作模式,高德地图早在2018年就开始尝试了。

  2018年7月,《高德地图》上线了聚合打车的服务模式,接入了滴滴、神州专车、首汽约车、曹操出行等十余家网约车平台。用户只需在《高德地图》的打车模块中选择“一键点击”,就能向众多网约车平台同时发单,减少用户的等车时间。

  2019年4月,美团打车也宣布了上线“聚合模式”,接入首汽约车、曹操出行、神州专车等主流出行服务商,和高德地图一样有一键叫车服务;而《百度地图》则在今年4月在长沙独家上线无人车一键免费试乘功能。只要用户前往固定上车点,在《百度地图》首页选择自动驾驶就能发单,上车之后扫描二维码,可享受自动驾驶的乐趣。

  除了这些第三方平台,网约车平台自身也开始逐渐倾向于聚合打车模式。

  2018年9月,哈啰出行宣布接入嘀嗒出行、首汽约车等平台,在北京、杭州等全国81个城市同步上线打车业务,用户可享受全网约车服务。

  今年7月,《滴滴出行》升至6.0版本,将快车、优享、礼橙专车和豪华车等网约车和出租车统一聚合至“打车”入口。除了滴滴的品牌以外,还增加了一个“更多车型”的选项,接入像东风出行这类的第三方出行服务商。

  这些平台都在发力“聚合”。因为与传统的网约车模式相比,聚合模式更“轻”,对于第三方平台而言,提供流量和入口即可,如此一来既降低了平台的投入成本,又能通过网约车多年的积淀引来新的流量。等到用户逐渐培养出在平台里打车的习惯并形成一定规模,就能为平台后续盈利提供良好的基础。

  不过平台不同,做聚合打车的目的也必然存在差异。像高德地图、百度地图等是因为自家业务遭遇增长期瓶颈,需要找寻新的流量来源。作为工具应用,不像社交应用那样能够很容易留住用户,所以流量增长方面也就相对薄弱。

  如果做了聚合打车则大不相同,叫车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必需的服务,加上这些应用本身的底层基础,能够与网约车碰撞出更多火花,对第三方平台的发展能起到推动作用。

  而滴滴、哈啰出行这些网约车平台,则需要通过与第三方合作来完善自己在大出行领域的全面布局。经历过“烧钱”大战之后,外界曾一度认为网约车行业已尘埃落定,会保持滴滴最强、其他几家平台追赶的局面,所以这些网约车平台之间时常涌动着一种“剑拔弩张”的气息。但现在它们也可以出现在同一个平台中,虽然不能说是合作关系,但至少从表面上来看已有所缓和。

  其实这也证明了“聚合”是网约车行业下半场的大趋势。疯狂“烧钱”跑马圈地的竞逐确实加速了网约车行业的洗牌速度,促使行业成熟,但另一方面,这种势头也导致网约车市场触及天花板,找不到更多的发展空间,这显然是不正常的。

  不过聚合打车的模式逐渐兴起之后,我们看到了网约车市场出现了新变数。本来已经有些“固化”的市场又活泛起来,跃跃欲试地要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从割据到聚合,网约车行业进入“流量运营”阶段

  从分立阵营的割据状态到聚合打车,其本质是网约车行业从“烧钱”补贴向“流量运营”阶段的转变。

  其实流量在网约车行业的重要位置贯穿始终。即使是当年的跑马圈地,最终抢夺的也都是流量:所有平台都希望尽可能多地去掌控运力,从而吸引更多的流量。其实这种现象不仅是网约车行业独有,在市场流量越来越珍贵的今天,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希望建立起自己的“流量壁垒”,以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拥有独特的优势。但是网约车如今盛行的聚合模式是种不一样的思路。获得更多的流量未必就要与其他同类型的平台形成对立关系,接入第三方平台,既有利于提升用户体验和推动平台升级,也能结束多个网约车APP同时存在所致的乱象。

  对用户而言,在手机里下载许多叫车APP非常占内存,用起来也十分不方便,而在第三方平台一键叫车则要痛快得多;对行业而言,如果多个APP全部采用疯狂补贴的“老套路”来争夺流量,那么市场或许会比初始时期还要混乱,聚合模式则能够有效避免这一状况的出现;而对平台来说,流量才是最重要的,聚合模式是获取更多流量的绝佳办法。

  我们知道,百度地图、高德地图中的服务都是对C端用户免费开放的,所以商业模式也还是传统的“流量变现”:先免费让C端用户使用,可以获得更多流量并且迅速占领市场,等到这个量积累到足够的程度,就给B端提供服务以获得收入。

  这样看来,这类APP的收入来源是不缺的,但它们想要实现盈利往往都特别困难。例如在阿里巴巴去年的财报中,将高德地图与天猫精灵、钉钉一同列入“创新业务”中,这部分的收益状况为46.65亿元,但这部分创新业务实现的利润却亏损了59.71亿元。

  当然天猫精灵和钉钉也未必就没亏钱,但以平均权重来看,亏损之下没有业务是全然无辜的。更何况另外两项业务一个是人工智能一个是在线办公,都是近年的大热门,唯有高德地图是免费向C端用户开放的工具类应用,就是公认的那种即用即走的软件,这种软件盈利困难实为常态。

  至于其他类似的平台也差不多是这个状况,因此如何引流、如何找到更好的变现方式就成为了让这些平台操心最多的事。它们也曾推出过资讯、游戏等各种功能,尝试开拓新的渠道,然而这些方法终究与地图平台契合度不够,都没能取得太明显的效果。但网约车不一样,因为它天然就和地图应用有着高度契合的关系,而且网约车平台自带巨大流量。而平台在为网约车提供流量入口的同时,也相当于为自身的服务生态建设添砖加瓦,由于平台并不需要考虑自营车辆,所以经营模式也更轻。同时,这些地图平台凭借多年的数据和底层技术的积累,也能有效帮助网约车平台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供应端效率。

  对于网约车平臺来说,从最初的用户争夺到现在的流量经营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网约车平台逐步把自己变成了灵活的模块,然后把自己接入到地图这样的流量平台。这种运力聚合能促进乘客聚合,也就是促进流量聚合形成规模效应,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速改变整个网约车行业的发展生态。

  横向运营纵向深耕,网约车市场还能再战

  网约车行业看似已经杀成一片“血海”,但采用聚合模式之后取得种种进展,表明网约车领域的蛋糕远未瓜分干净。并不是没有空间可供探索了,而是因为从前不那么健康地发展方式,使得许多空间被隐藏。

  与割裂的模式相比,聚合模式更容易实现多方共赢。现在许多互联网行业都讲求这一点,网约车平台也不例外。

  由此可以预见在网约车市场的下半场,将会出现更多玩法:横向来看,网约车行业会更侧重流量经营,灵活接入服务模块,向大流量平台渗透,拓展更多用户,这可比自己“烧钱”补贴获取流量要省心省力得多;纵向来看,网约车平台正在进一步向下沉市场渗透。例如滴滴前段时间推出的“花小猪打车”主打的就是下沉市场,而根据易观分析的数据来看,在滴滴、首汽约车、曹操出行三家头部平台的用户中,三线及以下城市的用户占比分别为16%、5%和5%。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数据也显示,目前中国二线城市网约车渗透率不足20%,三四线城市更是亟待挖掘的巨大蛋糕,可见网约车在下沉市场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根据这两种方向来看,看似触及天花板的网约车行业又找到新的增长渠道。可见网约车领域仍然有可以挖掘的空间,不同的方式可以带去新的活力。

最极客 东方亦落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