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道德与法治课堂培养小学生思辨能力

  • 来源:海军院校教育
  • 关键字: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思辨能力
  • 发布时间:2020-12-18 16:19

  摘要:思辨能力是影响学生三观塑成的主要因素之一。具体来说,思辨能力指的是思考辨析能力。一般思辨能力的培养主要是从实际生活中进行发展的。从理性的观念上看待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更好的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工程中又强化学生的思辨能力。因此,在小学的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中,如果能够让学生从自身的生活实际出发,判断事物,分析总结之后,能够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引言: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成为了重要的培养方向。但在核心素养的培养中,需要学生首先具备一定的思辨能力,能够正确的看待问题,理解问题。因此,思辨能力的培养对学生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在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中,主要的培养目的之一就是为了让学生健康积极的生活,坚持正确的观念,能够独立思考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由此可见,思辨能力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培养目标相一致。由此可见,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一、思辨能力

  思辨能力是一个人在思考过程中的辨析能力。学生的思辨能力是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学生能够用自己的知识储备,站在理性的角度上去看待问题、认识问题,进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辨能力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思辨性:思辨能力主要特点就是思辨性。这指的是学生的思考辨析过程,经过辨析,学生就会区分不同问题的差别,能够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周围的差异,更能了解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有正确的思想。

  逻辑性:逻辑是思辨能力的基础要求。学生在思考问题的时候,直接得到的结论很难认可,一般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分析,进而总结归纳,得到最终的结论。这种逻辑思维对学生的发展有着更加长远的影响,学生需要更进一步的培养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科学性:思辨能力是建立在科学的原则上进行发展的。在对事物进行分析的时候,只有站在科学的基础之上,通过事物之间的不同联系,就能从基本的表面现象,看到本质的问题,利用科学合理的方式解决问题,从而得到严谨的结论。

  二、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对策

  (一)思辨能力的培养原则

  主体性:教育的目的是遵从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要以学生的发展作为主要的目的进行培养,要坚持发展学生的主体地位,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徐诶下积极性,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也要根据小学生的实际生活,关注小学生的生长,结合小学生的年龄阶段,让其树立正确的意识。

  激励性: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激励学生,帮助学生找到自信。学生在学习的时候,都是渴望别其他人认可的。因此,教师不要吝啬自己的赞扬,让学生获得情绪上的满足。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完成学习的任务,提出符合学生的建议,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辨能力。

  思考性:在课堂中教师不能通过一味的讲授让学生进行学习,这种学习方式会变得比较死板,学生的思维难以发生碰撞。当学生在课堂上有效的进行思辨的时候,课堂的活动才会更加活跃。在上课的时候,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问题的提出,有效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实践性:单从书本中的阅读始终是比较浅显的,要想更深入的理解问题,学生必须通过自身的实践。因此,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和实际的生活情况,引动学生从课本中脱离出来,用心的去体会周边的事物,让学生的思维获得一定的启迪,丰富自身的情感。

  分层要求: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学生的思维都存在着差异。教师在课堂上不能根据同一个标准要求学生获得同样的发展。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发展,设计相关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升学生的个体,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相应的发展。

  (二)激发兴趣

  只有学生充满兴趣,学生才能更认真的投入到课堂中。因此,在道德与法治的课程中,当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去思考的时候,在寻找解决的过程中,学生的思辨能力就会获得相应的提升。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采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首先,教师可以组织辩论赛,既能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需要主动的理清自己的思路,把握重点知识的概念。一般可以根据学习的内容由教师设置题目,学生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从自身的观点进行分析并思考。其次,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相应的教育栏目,在观看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分析,进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最后,教师还可以在课前让学生通过演讲的方式,对一些时政、生活中的事件进行讨论,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提高学生的兴趣。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定期的开设一些综合实践活动,在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责任感,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三)独立思考

  只有学生经过独立的思考,学生的思维才会更加清晰。因此,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自己消化知识,善于利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考过程可定会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教师需要从基础的知识出发,不断的强化学生的认知过程,让学生的思维的达到有效的表达。在上课的时候,教师不要在一整节课上只注重知识的讲解,从而忽略学生的思考过程。教师要有针对性的设置一些问题,给学生留下充足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思考。在提问的时候,教师要注重提问一些主观性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进行严密的思考之后在回答,一段时间之后,学生的思考速度也会有所提升。

  例如:在“我爱我们班”的授课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提问:“如果发现自己最好的朋友身上有缺点的时候,你还愿意和他做好朋友吗?那你们如果产生矛盾,你会怎么办呢?会不会采用措施维护你们之间的友谊。”学生根据教师的提问,就会各自表述自己的看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进一步的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结束语: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辨能力对之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实际教授中,教师就要结合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思能力,让学生茁壮的成长。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