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调和的美

  • 来源:艺术启蒙
  • 关键字:平衡,对称,画面
  • 发布时间:2020-12-26 21:33

  如果说对称是一种平衡,那不对称如何达成平衡?我们往往把不对称的平衡称为“和谐”。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在他的笔记里说:“每一种东西都是对立性质的统一……音乐中的和谐就产生于高低音调的结合……对立和矛盾统一起来才能产生和谐。”

  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中国的书画艺术。中国清朝画家蒋和在《学画杂论》中写道:“树石布置须疏密相间,虚实相生,乃得画理。”意思是说,画树和石头的时候有的地方要画得疏朗,有的地方要画得紧密,虚实互相补充,才是作画的道理。

  元朝画家赵孟的《竹石幽兰图》称得上是“疏密相间”的典范之作。一堆乱石旁边生长着一丛丛的竹子和兰花,而石堆只随意勾勒了少许石头的纹理,这便是“疏”;竹子和兰花画得细致入微,这便是“密”。欣赏这幅画时,你的眼睛可能会在竹子和兰花上逗留许久,有时会停留在石堆上“休息”。在这幅画里,疏和密达成了和谐。如果画面填满了花草,就会感觉繁杂,而如果除了石堆空无一物,又会显得平淡无趣。

  那么“虚实相生”又为何意?我们来欣赏明朝画家恽寿平的《春山暖翠图》吧!春天,群山上的树木生出翠绿的嫩芽。高山云雾和近处水面的刻意“留白”为“虚”,远处群山和近处村庄森林为“实”。画中的“虚”,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山脚下的云雾里,想必一片春意盎然,而清冽的水流中,自然少不了自在的游鱼。你看,哪怕画家什么也不画,我们也能想象出来空白之处是什么景致。画面中“实”的部分,为留白提供了想象的依据,这便是所谓的“虚实相生”。

  在艺术创作中,除了景物的布置需要考虑到“平衡”,色彩的搭配也不例外。西班牙画家米罗在《西班牙舞者》中画了一个跳舞的人,你能感觉到画面上有两个图案在吸引你的视线,一个是太阳般火红的圆,象征着舞者的大红裙;一个是月亮般闪耀的弯钩,象征着她手中飞舞的扇子。两个视觉重心互相制衡,美妙至极。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