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时代“造像”

  • 来源:中国摄影
  • 关键字:表彰,鼓励,摄影
  • 发布时间:2021-01-05 10:17

  2020 年10 月18 日至21 日,第十三届中国摄影金像奖的评选工作延续上一届,依然选在北京郊区一处僻静的会议中心—燕山山脉脚下的西御园进行。中国摄影金像奖(以下简称“金像奖”)自1989 年首届举办以来,已走过31 个春秋,为中国摄影界推出、表彰和鼓励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摄影人,这些人记录和书写着时代,为中国摄影史乃至中国发展史勾出浓重的一笔。

  本届金像奖延续2016 年第十一届金像奖的奖项改制—仅评选创作类奖项,旨在表彰和奖励在摄影创作领域取得优异成绩的德艺双馨摄影家:纪实摄影类最多9 个、艺术摄影类最多8 个、商业摄影类最多3 个,名额不超过20 名,可以空缺但不能更改。

  本届金像奖评委从评委库中抽选出25人,其中第一次担任金像奖评委的有16 名(占比 64%),获得过往届金像奖的评委有17 名(占比68%),这不仅给金像奖评选注入新鲜血液,还引入了更多专业眼光和经验。

  “严”是本届金像奖的评选给本刊记者的最深印象,从评选前到评选期间都弥漫着严格、严谨、严肃、严实、严密、严厉的氛围。来自全国各地的25 位评委,在接到通知后短短48 小时内,都改变各自计划、调整行程、克服困难迅速集结于此,并在接下来的72 小时内,完成了手机全程上交、与外界完全中断联络的全封闭式评选—这是中国摄影家协会在金像奖评选工作中作出的重要改革。本届金像奖评选程序规定也比以往更为严格,每一轮评选都需要评委在评审表上签名确认;每一轮的入选名单均进行密封,并由两名工作人员一同送至统计处计票;每一轮的计票现场,均有3 位监审和2 位观察员进行监督,计票员、唱票员也要在每一轮统计结果上签名确认。本届金像奖的评选工作还延续了往届的纪律要求:评选工作开始前,所有评委都签署了修订后的更具体、更严格的《中国摄影家协会重要品牌活动评委承诺书》,保证与参评人员没有亲属等关系、对评选过程严格保密等;工作人员与媒体记者签订《金像奖评选工作人员承诺书》,评选全程不得进入评选现场、不许参与评议讨论、不许干扰评选进程,即使是媒体采访也安排在评选结束后进行,对必要的现场摄影摄像也严格规定了10 分钟限制。

  10 月18 日晚,第十三届金像奖评委会召开预备会议上,中国摄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本届金像奖评委会主任郑更生强调,评选中要坚决杜绝评委与参评者之间可能存在的“师生关系”“朋友关系”“圈子关系” 等人情因素干扰,评委必须有高度的站位和宽泛的视界,秉持公正态度和专业水准。他希望评委本着公平公正、认真负责的态度和原则,评选出本届最优秀、立得住、经得起考验的获奖人,为摄影发展立新功。

  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本届金像奖组委会主任李前光出席评委会预备会议。他在会上指出:“第十三届金像奖是在习近平总书记对文联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际举办的,意义非同寻常。作为经中央批准,由中国文联和中国摄协联合主办的摄影领域全国性的最高个人成就奖,近年来,中央高度重视全国性文艺评奖工作,通过改革和调整,金像奖在表现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上和推出德艺双馨艺术家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新时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以更高的标准推动守正创新,以更加优秀的精品力作展现时代新气象。”李前光还对评选工作提出了五点希望:一是提高政治站位,高度重视评选工作;二是坚持正确思想引领,把好评选导向;三是坚持公平公正,严格专业标准;四是遵守评奖纪律,用好手中权力;五是精心组织安排,强化活动保障。

  在评委会预备会上,中国摄协主席、本届金像奖评委会主任李舸还介绍了本届金像奖的准备情况。10 月19 日上午,中国摄协分党组成员、秘书长,本届金像奖组委会秘书长高琴在评选培训会上对金像奖的历史沿革、目标宗旨、评选要求和程序办法等进行了专门的讲解,同时,针对评选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做出预先提示,以保证程序有效进行并取得高质量的评选结果。

  本届金像奖共收到全国29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68 位摄影人的申报资料,申报人数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本届体制外摄影人占总数 30.2%,比上届多出近10%,这说明金像奖在“新摄影群体”中的社会影响、品牌效应在逐步提升和扩大。

  和上届一样,本届金像奖依然采用“初评—复评—终评”+“每轮复议”的规范,从作品、文稿、品行、贡献四个方面综合考量,评选作品与人品都优秀的德艺双馨摄影家。本届金像奖在评审时针对金像奖的三大类还会有不同侧重点:纪实类注重持久关注,影像价值,社会影响;艺术类注重表达与审美,鼓励创造与创新;商业类注重创意、品质、市场。本届金像奖,评委们在评审规则下进行独立评选,虽然不同评委因为个人的审美、经历和经验的不同,对于同一组作品会有不同的倾向,但最终在充分讨论、畅所欲言之后,每组作品都有了全面性和综合性的评审体现。这届金像奖可喜的一点是—没有出现往届评选中经常出现不断复议、难以达成一致的现象,纪实、艺术、商业三个组别在进入终评时,均未启动复议程序,全部一次通过。本届金像奖最终诞生19 位获奖者,其中纪实摄影类和艺术摄影类达到最高数,商业摄影类有2 个。

  从“40 后”到“80 后”,本届19 位获奖者的年龄跨度近半个世纪,但无论长幼他们都长时间在自己关注的题材上默默深耕,在创作思路和手法上不断拓展,他们的获奖体现出金像奖评选对获奖者作品深度和广度的重视。大连的王大斌、东莞的李志良和在杭州的邵大浪,都用三四十年的时间,通过摄影来探察自己的家乡或长期生活的城市,他们记录和表达手段各不相同,为自己所在的城市留下珍贵的影像财富;新闻媒体出身的郭建设和严志刚以不同的主题持续地记录着普通人的日常,他们的影像成为我们的时代印记;同样在媒体行业扎根多年的卢北峰、范江怀、毛建军都在日常的新闻拍摄中拓展出了自己的拍摄主题,以影像呈现自己对时代的理解;艺术家肖萱安和摄影记者王经春都关注了“三峡”这一主题,他们用各自擅长的拍摄风格对其作了独到的表达和思考;曾毅和李馨都用镜头持续关注了特定地域的人群,前者对山东莒县夏庄上的老革命战士群体进行了抢救性记录,后者以环境肖像的艺术形式拍摄了帕米尔高原上塔吉克人的生活状态;陈茂盛用航拍的方式对大地进行诗意的俯瞰,郑伟杰则用摄影对家乡的景物作抽象化的表达,两者的作品呈现出异曲同工的趣味;谢子龙以全国劳模的身份拍摄全国劳模肖像,以潇湘大地上的人物和文化特色作为创作母题,抒发对摄影与时代的情怀;龙江在登山和摄影间找到了契合点,十多年来持续进行极限摄影,鲍永清则持续记录了家乡祁连山下野生动物的生存状态,他们的影像激发我们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马国彤和李嘉宾都长期致力于广告摄影,他们在商业摄影的坚守和创意中同样展现出了鲜明的时代特色。

  本期专题我们呈现了以上19 位获奖者的代表作品和自述。此外,我们还邀请了纪实组的评委傅拥军和艺术组的评委冯建国撰文,讲述参与这次金像奖评审工作的感受,以及他们对参选摄影师及作品的看法。

  新的一年,让我们持续用摄影去记录我们所处的时代,用摄影表达自己,同时也用摄影为时代“造像”。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