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建设 捕捉时代的印记

  • 来源:中国摄影
  • 关键字:摄影,记者,摄影师
  • 发布时间:2021-01-05 10:20

  我从事摄影40年,前20年是摄影记者,后20 年是自由摄影师,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摄影理论,所有对摄影艺术的认识、技能、感悟都是从实践中来的。从开始拍摄到现在,我一直都在追寻永恒的艺术创作灵感,拍什么?怎么拍?为什么拍?

  对我来说,作为一名职业摄影师创作行为的原动力,是对摄影创作的爱与热情。我第一次接触摄影还是在上世纪70年代,在从事摄影工作之前,我并不知道自己适合这个行当,在部队里换过很多岗位,打字员、卫生员、接线员、放映员,最后是摄影记者,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后来,工作环境换过很多,但对摄影情有独钟,始终饱含热情,就是因为有爱的支撑。

  有朋友说我的作品杂,包罗万象,好像没有对题材的思考。但我认为自己拍摄的选题,是基于对所从事职业的认识。做摄影记者时,我追寻的选题是突发新闻、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即使是普通人,也要有不平凡的故事,才能进入我的选题范畴;离开报社很长一段时间,追求新、大、奇的选题标准一直在潜意识中影响着自己的创作方向和拍摄题材,因此才会有远南运动会、大学生运动会、汶川地震等专题,这样的选题标准几乎禁锢了我的创作灵感。最近几年,我在思考自己拍摄的初衷后,对于拍摄题材有了很大转变。我们所生活的环境和社会在快速变化,我们身边的家人、朋友、同事都在用自己的生命书写着历史。因此,我的选材开始从大人物转向老百姓,从突发新闻转向社会常态,从重大事件转向平凡生活。这个选题标准的转变,把我的创作带入一个更加丰富、多样、变换无穷的领域。春夏秋冬、高山海洋、风起云涌,婚丧嫁娶、喜怒哀乐、生老病死……每一个微小层面都从一个侧面表现平凡世界中蕴含着的人间百味、社会变迁表象。现在回头看自己的作品,确实很杂,没有形成一家之说,但是我却发现了超越个人风格的主题—那就是变化,经过积累,变化的主题愈加突显,拍摄的领域也愈加宽广。

  我喜欢在我的照片中记录那些有时代感的符号、印记、标识和物件,这些元素可以让我的照片拥有更多的留存价值。我想用相机取景框,尽可能留下今后可读的、有念想的东西;尽可能做到,每一张照片,不管过多少年,都有可读的故事和信息,都有值得回忆的内容。我不认为这是一种“史家情怀”,这只是一个纪实摄影师的本分。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