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经春 纪实摄影,一个感知世界的通道

  • 来源:中国摄影
  • 关键字:摄影,坚持,方向
  • 发布时间:2021-01-05 10:26

  我13 岁接触摄影,1997 年从武汉大学毕业后来到南方报业旗下的《南方都市报》《南方周末》当摄影记者,之后又从事图片编辑,后来在《南方都市报》任编委及视觉总监,这些年来,纪实摄影一直是我坚持的方向。

  做纪实摄影这二十多年,我拍摄了《三峡》《白血病》《孤独症》《张朝阳》《汪洋中的一条船》《盲艺人》《哈萨克牧民定居》等不少专题。对我个人而言,作为一个摄影师,需要一个通道,一个长线选题和时间跨度来感知这个世界。所以从一开始进入这个行业,我给自己定的拍摄选题是以10 年作为一个维度来计算的。

  以《三峡》为例,2002 年至2003 年,我奔赴三峡,记录即将消失的三峡,记录长江曾有的性情,记录几千年来人们和长江相伴的朝朝暮暮、生生死死。按着这个路线:涪陵- 丰都- 忠县- 万州- 云阳- 奉节- 秭归,我先后分五次进入三峡,累计70 天左右。

  江河之于当下,是一个极具涵盖力、丰富性、迫切性的问题。然而一个摄影师,要拍摄一条蜿蜒数千公里的江河,与它广袤的流域上的自然生态、风物人事,这种狂妄的想法如何成为可能?就像尤金·史密斯曾经告诫过的:为一座城市造像是一件永无止境的事情,更何况是一条江河呢?

  但江河山川剧变的速度,已容不得等待万全之策,记录成为一种使命,事情需要一个开始。2016 年成立的“极光视觉”致力于一种“影像社会调查”,因此,我们几位摄影师和策划郑梓煜一起分别对长江三峡(王经春)、金沙江(陈杰)、怒江(郭现中)这三个江河流域进行影像考察,用行走中的影像去呈现江河流域中的自然、人文和历史景观,尤其是正在发生的急剧变迁。

  2016 年,我再度踏上长江三峡,采访路线与十五年前一样,以图片记录的方式,寻找当年的人和事,去观察这十多年来他们所发生的变化。

  确切而言,我们关注的不是纯自然意义上的江河,也不希望这场拍摄耽溺于滥情甜腻的风光,又或者单纯的感伤、怀旧或者诉苦,而是希望有一种更平和也更有人文气息的视角去体察江河,包含因河流所形成的特殊的人文历史、自然、信仰与日常生活。在此意义上,江河不过是行走的线索,是思考的出发点,也是诉说的凭借。

  《白血病》《孤独症》这两组专题,都是我对儿童罕见病症的关注,被病痛折磨着的孩子们常常能触动我心灵中最柔软的地方。《白血病》是我在1999 年开始拍摄,而《孤独症》是2002 年我受一本杂志上关于儿童孤独症的报道启发而开始的,这两个专题在当年拍摄后,2018 年我又再次拿起相机追踪他们后续的生活状态。

  我常常会问自己,摄影对于我意味着什么?我想,坚守坚持,是解决问题的钥匙。因为只有在拍摄的过程中,才能心无旁骛,纯粹而净化。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