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养成了我们

  • 来源:中国摄影
  • 关键字:西双版纳,项目,生物学
  • 发布时间:2021-04-14 21:38

  这是一个西双版纳驻地创作项目。

  作为一个有生物学学科背景的人,我会习惯性地带着生物学眼光观察西双版纳。西双版纳地处热带雨林气候,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有五千多种热带植物和数百种珍禽异兽,被誉为“植物王国” “动物王国”和“物种基因库”。

  这次在西双版纳的驻地创作项目我选择 “食物”这个方向,试图以食物链的眼光,去考察西双版纳的自然与人文。

  食物链是一个生物学专业用语,由英国生态学家埃尔顿(C.S.Eiton)于1927年提出。所谓食物链,是指在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而形成的一种联系。人类本是生态系统的普通一员,经过200万年的进化和发展,人类登上了食物链金字塔的顶峰,成为自然生态系统的终端消费者。人类还通过对其他物种的驯化甚至改造,建立了一个人工生态系统,以满足人类对食物的需要。

  版纳地区整个地势由北向南倾斜迭降,两侧高,中间低,形成深度切割的高原地貌形态,区内最高海拔2429 米,最低海拔477 米。这种地理和气候条件的多样性,造就了版纳自然物种丰富多样的特点,使得版纳人的食物结构和其他地域完全不同,表现为品种总数多、特有品种多、野生品种多等特点。此外,版纳共生活有13 个世居民族,由于他们生活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他们的日常食物也会各有特点。我在这次的驻地创作中,选择了3 个民族展开拍摄,包括版纳人口占比最大的民族—傣族,人口最少的民族—基诺族,另外还有一个拉祜族。

  拉祜族是一个和我本人有关的民族,根据基因检测的结果显示,我的祖源结构包括南方汉族50.3%、北方汉族39.7%、东北亚7.8%,以及2.2% 的拉祜族。

  我拍摄了版纳人食用的近200个物种(食用部位)的肖像,还拍摄了这3 个民族的男、女性各一人的全身站姿肖像。最后,我对这些拍摄的结果做了一个拼贴形式的呈现。

  我请本地的民族专家在我拍摄的这些物种中选出了每个民族特有的常用食物品种,然后,把这些物种的肖像加上物种标签,拼贴成每个民族一幅的“民族食物物种拼图”,此外,还利用该民族的食物物种肖像,拼出该民族人物肖像,试图讲述“到底我们是由什么养成的” 这样一个生物学的故事。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