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业绿色发展正当时
- 来源:中国会展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绿色,发展,会展业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1-04-23 13:33
中国会展:您怎样看待“国务院指导意见”出台的主要背景与基本意图?
张晓明:总体而言,这是国家再次吹醒产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号角。众所周知,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关系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在当前,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经历若干年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历经“两个文明”、“三位一体”、“四位一体”,再到现在的“五位一体”,总体思维更趋清晰,这是基于我国真实国情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更是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的深刻转变。
从全国范围看,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逐步有了一系列进展,多个产业的生态化发展也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是,无论如何,我们仍然应该十分清晰地意识到,在“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基本国策,可持续发展是国家战略”的总体背景下,这些年来所取得的生态文明建设成就从长期发展而言还远远不够,人类生存的空间还仍然面临很多严峻的挑战,资源短缺与管理行为之间的矛盾、生态环境的污染以及温室气体排放的控制等重要问题的解决仍然不够有效,建设绿色中国、美丽中国的任务还很重。
国务院层面在此时出台的指导意见,给国内产业发展吹来了一阵和煦的春风。指导意见从总体要求、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产体系、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流通体系、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消费体系、加快基础设施绿色升级、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完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认真抓好组织实施等八个方面提出30条发展意见,期待各类产业在绿色规划、绿色设计、绿色投资、绿色建设、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生活、绿色消费等8个方面有更大的起色,力图在全方位全过程的层面积极促进我国的绿色发展,推动我国的绿色发展迈上新台阶。
指导意见是国家对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一次系统梳理,国家层面对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再次吹响了行动的冲锋号,也可以理解为国家队为相关产业与企业的生态化行为明确站台。这样的大好机遇十分难得,各个产业要高度珍惜。产业及其所属的众多企业值得紧跟形势,努力作为。尤其是那些持续在更新观念并有先行作为的企业,更是要创新思考,大胆实践,为产业发展提供重要样本。
在这次的指导意见里,对会展业发展的指导内容,集中为一句话,那就是“推进会展业绿色发展,指导制定行业相关绿色标准,推动办展设施循环使用。”以下就对这三句话进行解读。
中国会展:这几年会展发展十分迅猛,那我们如何理解“指导意见”中“推进会展绿色发展”这样的表述?
张晓明:确实,排除2020 年疫情的主要影响,中国会展业发展从多个角度看都有了长足发展。对会展业,指导意见提的第一句话为“推进会展业绿色发展”。会展业绿色发展近些年日趋热门,是中国经济各类产业绿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在于更好地把握会展产业发展中的资源与能源的有效利用,降低由于会展业本身发展中产生的突出的环境污染。会展业绿色发展的内涵一直处于逐步的深化与丰富过程中,既值得学界深入研究,也值得业界深入实践。当然,学界的研究与业界的实践如果能高频互动,会展业绿色发展将会逐步系统化和全面化。
提出“推进会展业绿色发展”,自然意味着会展业发展的系列问题已更多引起了国家与社会的关注,说明会展业在多年的劳动密集型发展中存在不少资源利用不合理与过于注重短期利益的行为,给社会造成了明显影响,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中央意图很明确,会展业自然要继续发展,但发展方式要逐步调整,要朝着可持续发展稳步进行。因而,这样的形势就需要学界业界不断总结,不断实践,认真面对发展现状并形成积极对策。
提出“推进会展业绿色发展”,意味着我国会展业的绿色发展已经起步,但其进程仍然相对缓慢。之所以如此,很大层面上是因为从业人员还处于萌芽思维状态。当然,这样的意识提升与国家层面上对于会展业的绿色发展宣传直接相关。既然国务院此时出台指导意见,后续将自然将会有更多的宣贯动作,也意味着整体氛围有待进一步营造。
中国会展:指导意见提出“指导制定行业相关绿色标准”,这具体如何理解?
张晓明:没有标准,意味着百花齐放中毫无章法可言,对产业发展来说相对致命。从目前看,对任何一个行业而言,所谓的绿色发展,意味着我们的经济主体不仅要讲究经济效益,而且要注重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换句话说,我们不能只是停留在几十年的发展思维上,只是把精力纯粹集中在经济利润上而不顾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地球、社会和环境都是我们共同的生存空间,我们都要为共同的空间负责,都要为空间的优化与美好尽心尽力。这不需要太多的强制,整合资源与保护环境应该成为我们的共识。对于会展业而言,标准的引领自然也十分重要。因而及时出台会展业相关绿色标准已十分紧迫。制定了标准,我们在产业发展中才能“有法可依”,才能使我们的绿色发展呈现相对理想的发展状态。
指导制定行业相关绿色标准,意味着国家相关部门将会开始起步着手做这方面的工作。行业相关绿色标准究竟谁来制定,这个问题并不简单,也值得重视。之所以存在这样的问题,是因为国内会展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一直没有理得特别顺畅。从总体看,标准的制定过程,既要有行业管理部门与协会相关人员参与,也要动员相关会展专家对专业术语与核心指标进行界定,要积极听取会展业界多位精英的观点与建议,积极吸收会展实践过程中的精华内容。通过众多的绿色发展实践及时出台绿色发展标准,这一点很重要,这是标准出台的重要源泉,可以避免部分人拍脑袋形成标准的错误倾向。
不过,需要指明的是,这一项基础性工作并不简单,或者说没这么快就能形成标准,需要一定年份的理论与实践积累。从标准的角度看,会有很多的术语与理念,会有很多的指标与体系。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国内会展业的绿色发展刚刚起步,意识还十分薄弱,实践行为相对零星,这无形中就对标准的制定带来了明显的难度。但是,无论制定标准的困难如何多,我们都要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进。
中国会展:要想更好地促进会展业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关注国内办展设施的循环使用。那国内这方面的技术水准到底如何呢?
张晓明:会展业的绿色发展,包含的内容很宽泛。从目前看,办展设施的循环使用,相对而言是会展业绿色发展更为显性的内容。从办展设施的循环发展出发,逐步推进会展产业的生态化,这样的发展初衷十分合理。终究,从业人员的行为素养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在总体氛围远远没有成行之时,逐步更新观念,从肉眼最容易捕捉到的办展设施层面着手相对会更有效。
推动办展设施循环使用,首先是对组展商、参展商与搭建商的明确要求。在一定意义上讲,组展商受到诸多参展商参展思维的影响,搭建商的主要业务和利润也与参展商的意图直接相关。参展商的绿色发展意识在其中至关重要。如果参展商的意识不加以调整,绿色发展很难有希望。因而,参展商不能纯粹地考虑展台的奇炫效果,而同时必须关注材料与设施的环保性与循环性。搭建商既要考虑参展商的搭建要求,也不能只是从利润高等角度一味采用非环保木质展具,要更多向参展商传递环保展具的理念与最新设计潮流。组展商不能觉得,展会的整体搭建效果是参展商与搭建商的事情,不适合唯利是图,相反要高度重视展会的内容与层次提升、办展设施的循环利用。
推动办展设施循环使用,是政府管理与服务的重要内容。当下会展业的绿色发展之所以动作很小,参与企业不够主动,与地方政府的积极不够直接相关。毕竟,一个个经营主体光靠所谓的自觉行为和阶段性的萌发是十分脆弱的。只有从国家层面启动并由地方政府层层落实,会展业的绿色发展才会更有动静并更有气色。尽管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的内容并不多,可以用以立法的基础还很薄弱,但这方面的工作已相对迫切,值得在今后不长的一段时间内逐步有所突破。
推动办展设施循环使用,是主要会展场馆的重要工作。在以往的总体氛围下,由于经济利益等原因,场馆纯粹地排斥那些非环保展具的使用相对有较大的困难。在经济利益面前,纯粹的情怀相对脆弱,支撑时间不长。但在国家队出面站台的情况下,场馆始终从经济角度出发则显得不合时宜。在这样的关键时刻,各大主要场馆要勇敢地站出来,积极承担会展业绿色发展的重任,对那些充斥大量非环保性展具的展会坚决说 “不”,从进馆这一刻开始,严格执行国家相关要求及绿色发展标准。
不注重设施的循环利用,意味着产业的不可持续,意味着资源的严重枯竭。那么,国内在会展设施的循环利用方面,技术情况到底如何呢?可以负责任地说,尽管国内绿色发展的氛围不浓厚,但有关设施循环方面的企业却已经开始呈现积极而有效的发展态势。江苏常州的灵通展览展示有限公司,发展已近40年,持续在铝型材展具的环保性能方面潜心研究,不断突破,具有较大的市场份额。杭州熊熊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和深圳朗晖展示有限公司,主要用纸质材料完成搭建工作,循环利用效果十分明显。尤其是熊熊环保,明确提出100%回收与节约原先30%的成本,得到了业界的好评。南京至美畅和科技会展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用钢与铝等金属材料进行搭建,搭建效果与成本支出情况都比较乐观。浙江大唐展览有限公司在最近四年内积极推广环保展具,在设施循环方面作出了榜样。所以,这些企业都已经在默默地承担环境责任,为业界持续践行产业的生态化实践提供了鲜活的成功样本。
值得指出的是,国家还需要在广交会、进博会、服贸会等主场外交活动中,要更加旗帜鲜明地突出绿色发展思维,将绿色发展的氛围更快浓厚起来,积极形成崇尚绿色发展,主动参与生态会展实践的新局面。这是目前国内会展活动的风向标性质的展会,这几个展会的明确动态将在最大层面上生动表达国家对于会展业的绿色期待。也只有通过这样的形式与平台积极引导,中国会展业的绿色发展才更有希望,也才能真正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中国会展:请问您如何看待国务院指导意见与 “生态会展” 之间的关系?
张晓明:在我看来,国务院指导意见与生态会展发展密切相关。国务院出台指导意见,其核心目标就是产业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这样的目标并不是此时提出,但这次的指导意见重在全方位全过程地推进绿色发展。生态会展,重在会展业发展要充分考虑优质资源的充分整合,更大程度上降低会展业造成的环境污染。资源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整合,会展业循环发展的水准就很有限。之所以会展业造成了明显的浪费与污染,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没能从社会与国家发展的角度认真看待环境保护问题。
从全国范围内看,专门研究“生态会展”的高校学者十分有限。在很多年里,关于“生态会展”的研究相对孤单,会展理论的进展比较有限,从而理论对会展实践的指导作用就很不乐观。然而,正如崇尚绿色展装的会展企业在此时得到足够鼓舞一样,我的研究也在近期引起学界业界的更大程度的关注,对此积极呼应的企业比原来更多。因此,我的理论在很短的时间内与坚持绿色展装的核心企业得到了更为充分的结合。显然在这个特殊时候,我的研究动力再度被激发。
在我看来,这次的指导意见比较全面,不仅内容充实详尽,而且富有可实现性。于是,在这样的动态形势下,国内会展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将拥有更好的氛围,一批致力于绿色展装或者生态会展的旗舰公司将在行业发展中更有作为。当然,尽管如此,形势还很严峻,只有更多企业率先发力,精准作为,会展业发展才能更有效,中国迈向世界会展强国的进程才能逐步缩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