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人才培训的“青岛模式”

  • 来源:商周刊
  • 关键字:技能,人才,培训
  • 发布时间:2021-05-17 10:42

  著名的励志演说家吉姆·罗恩曾经说过:世界上最成功的人都是终身学习者。

  全国率先建立“企业职工培训中心”平台机制、全国率先出台支持试点企业开展新就业形态岗位技能培训政策、全国率先成立青岛市技师工作总站、山东省首批开展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试点……

  近年来,青岛市在“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等一系列发展战略引导下,以就业、产业、企业为引领,深化职业技能培训体制机制改革,着力探索和完善劳动者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在技能人才培养、评价、使用、激励等环节不断创新突破,在全国同类城市中率先走出了一条技能人才终身培训的“青岛模式”。

  “草根”工匠也能成栋梁

  “通过企业自主评价,我们不仅学到了真技术、真本领,得到社会的认可,还提高了自身待遇,感谢政府和企业为我们创造了这么好的学习机会。”前不久,青岛市首席技师、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迎山获得了海信集团颁发的电气设备安装工高级技师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高迎山入职海信集团以后,主要从事自动化设备管理工作,他独创的悬浮电机直线轴承在线修复“换珠法”,打破了外资企业设备维修技术垄断,能够有效节约维修时间,大幅降低生产成本,累计节约资金达到300万元以上。近两年,他先后为主参与技术改造、设备革新18 项,培养高级工、技师10余人,2020年被评为“青岛市首席技师”。

  这是青岛市深化职业技能培训体制机制改革成效的一大亮点。

  青岛市优化人才评价机制,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加强对本地区企业技能人才评价工作的督导,探索建立以职业能力为导向,工作业绩和职业道德双注重的人才评价体系,让技能人才无“身份” 之忧、学历之“绊”、“草根”之虑。

  “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充分尊重了企业的主体作用,赋予我们较大的自主权,可以根据企业实际,结合员工在岗位一线创造的业绩、成果等综合评价职工,体现了技能人才评价的精准性和科学性。”山东港口集团青岛港人力资源部培训中心副主任杜红常年从事人才培养、评价工作,对这次改革体会很深刻。为发挥好试点引领作用,公司组建考评专家团队175人,其中市首席技师以上高技能人才77人,统一调配、管理、培训、考核、使用。2020年1月,首先在人员集中的船舶水手和船舶机工两个工种开展自主评价试点工作。3月份,在10个职业33个技术岗位中全面开展自主评价工作。历时9个多月顺利完成48个类别1515人的自主评价等级认定工作,共有891人顺利通过自主认定,其中技师90人、高级技师60人。

  青岛市自2019年在山东省首批开展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试点工作,2020 年在全市规模以上企业中全面推行。截至目前,青岛市共有2 9家企业(含驻青央企6家)备案开展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工作,累计开展评价5000余人次,3900 余人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下一步,我们将分行业推进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力争用3年时间实现有意愿开展技能人才自主评价的规模以上企业全覆盖。”青岛市人社局职业能力建设处相关负责人表示。

  唱好培训改革“重头戏”

  加大政府、企业、社会等各类培训资源优化整合力度,建立职业技能培训市场化社会化发展机制,是深化职业技能培训体制机制改革的“重头戏”。

  “培训中心根据员工入职时间的不同,分别制订相应的培训计划,开展了新录用人员岗前培训、职工技能提升等各类培训,实现了对企业职工的分类培养。”青岛地铁集团运营公司培训管理部技能鉴定室负责人王莉介绍说。

  青岛市在全国率先建立“企业职工培训中心”平台机制,推动各类企业依托自身培训条件设立企业职工培训中心的同时,鼓励其与在青高校、职业院校以及培训机构等各类优势资源合作设立企业职工培训中心,不断激发企业培训活力,形成技能人才培养合力。截至目前,青岛市共成立138家企业职工培训中心。

  技能人才的培育集聚需要通过平台整合资源,形成不同要素之间的良性互动。青岛市在全国率先成立青岛市技师工作总站,并出台技师工作站奖补政策,在全市积极开展技师工作站创建活动,将带徒传技与技术攻关融为一体,着力为企业培养高端后备技能人才。目前,青岛市共建成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9个、省级技师工作站16个、市级技师工作站 19个,参与技能人才培养近50万人。青岛市在《关于弘扬工匠精神 打造工匠之城的意见》中提出每年建设10个青岛市技师工作站、20个青岛市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10个青创先锋工作室。

  为充分调动民营企业、外资企业、中小企业等的积极性,青岛市配套和完善了各项培训补贴政策:对企业对接紧密、紧缺急需的骨干职业(工种)开展技能提升培训,按照每培养一人600元至 12000元的标准给予培训费补贴;实施 “百千万”培养资助项目,支持企业、单位选派100名左右中青年技能领军人才进行专业进修,给予企业最高每人10万元资助,发挥行业企业主体作用,培养 1000名左右产业技能领军人才。

  “我们在全市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连续举办国有企业、民营企业HR 高级研修班,培养一批企业培训工作骨干,同时依托市、区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成立一支综合性、专业化、精准化的基层职业技能培训服务专员队伍,打通职业培训服务‘最后一公里’。”市人社局职业能力建设处相关负责人表示。

  工业互联网时代下的产培融合

  “工业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需要一大批既具有扎实理论素养,也具有较高实操水平的技能人才”,海尔卡奥斯教育生态培训总监张波介绍说,“我们充分发挥政策利好作用,运用卡奥斯这一全国首家国家级工业互联网示范平台,带学员亲历参观游学,将海尔运用经验展现于课程之中,打造工业互联网人才培养的摇篮。”

  2020年,青岛市人社局会同市教育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联合出台工业互联网职业技能提升培训政策,确定了首批中国海洋大学等18家培训承接单位和北汽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等8家实训基地,邀请国内外工业互联网领域专家、学者、领军人才为学员进行专题讲座,并赴工业互联网实训基地实训,在实践中学习最前沿的“高端制造+ 人工智能”技术。

  产培融合、协同创新是新时代发展形势下,对职业技能培训改革提出的新要求。

  多年来,青岛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通过产教融合深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推动产业发展,2018年,青岛市印发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助力新旧动能转换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发挥企业重要主体作用,提高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程度,形成政府、企业、学校、行业、社会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青岛市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1年)》明确提出,对接十五个攻势和“956”产业体系,发布紧缺急需专业和职业(工种)目录、一般性职业技能培训目录、劳动者培训需求目录和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目录,引导培训资源聚焦需求培训;开展智慧海洋、高端装备制造、轨道交通等重点产业培训;开展高危行业领域安全技能提升培训,对取得相关特种作业操作证书的,按规定给予补贴;促进家政服务领域技能提升培训,将确有培训需求、不具有按月领取养老金资格的人员纳入职业培训补贴范围。

  “靶向”培训瞄准高质量就业

  我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从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的角度,提出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加快提升劳动者技能素质。

  “自去年疫情发生以来,我们已将培养重心转移到线上培训,政府出台的岗位技能培训政策激发了企业组织培训的积极性。”滴滴集团地方事务部总监潘子龙这么说。

  当前,新经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迅猛发展,带动出现了“平台就业”“网络就业”“家庭就业”等新就业形态。青岛市在全国率先出台支持试点企业开展新就业形态岗位技能培训政策,并与美团、滴滴、京东3家企业成功签约,启动新就业形态技能提升和就业促进项目试点。截至目前,美团、滴滴、京东等试点企业已开展新就业形态技能提升培训 1.6万余人,大力提升了网约配送员、网约车驾驶员等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为青岛市新业态的高速发展提供了技能人才支撑。

  为了实现劳动者高质量就业,青岛市近年来不断深化职业技能培训改革试点,指导青岛市石化高级技工学校和海湾集团圆满完成全国首批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任务,探索出“自选工种、自定人员、自主评价、自兑待遇”的“四自”实施原则;创建政府主导的“名师带徒”奖补政策和企业主导的师傅岗位补贴政策,同时将符合条件人员全部纳入补贴范围,形成“四自、双补、全覆盖”的工作模式,试点期共培训400余人。同时,青岛市深化“引企入教”改革,支持技工院校依法自主设置专业,由院校邀请相关行业、企业、教学和课程专家共同建立专业评议委员会,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实现人才培养和产业升级有机融合。

  “人才者,求之者愈出,置之则愈匮”。

  针对技能型生产岗位人才难求,人社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司长张立新提出: “要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建立政府财政资金、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社会捐助赞助、劳动者个人付费的多元投入机制,提升培训供给能力。要鼓励企业兴办培训,开展职工技能培训。要推广‘互联网+职业培训’模式,提高培训针对性、有效性。”

  迈进“十四五”,我国将进入高技能人才引领的“技工时代”,青岛市要打造成为工匠之城、技能人才之都,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的时代已然到来。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