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保障国家总体外交
日前从市外办获悉,北京立足打造国际交往活跃、国际化服务完善、国际影响力凸显的国际交往之都总目标,今年将统筹安排74项重点任务、实施42个重大项目,不断释放国际交往中心蕴含的巨大能量。42个规格高、发展质量好、带动能力强的亿元级重大项目,总投资超210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超280亿元。
重大国事活动服务保障是国际交往中心的首要功能。今年,北京将进一步完善重大国事活动服务保障常态化工作机制,为常态化疫情防控下重大国事活动安全组织提供“工作指南”。
同时,利用城市更新和“疏整促”退资源,挖掘培育特色国事活动场所。
今年,北京还将继续推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对外交往。加强与友好城市和国际组织的抗疫合作,为全球疫情防控贡献北京力量。推广“云外事”“云讲堂”“云会展”等线上交往模式。运用北京首尔混委会、中国-中东欧国家首都市长论坛等城市合作平台,加快友城渠道资源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服务首都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
提升国际交往综合承载能力
功能设施建设是全面提升国际交往环境和配套服务能力的重要支撑。北京今年将持续推进各类国际交往设施扩容、完善和提升。统筹实施42个规格高、发展质量好、带动能力强的亿元级重大项目,总投资超2100亿元,“一核、两轴、多板块” 的国际交往空间布局将进一步优化。
据了解,重大项目主要分为四大类:服务保障重大国事活动类,包括雁栖湖国际会都、国家会议中心二期等;集聚承载国际高端要素类,包括新国展二期、中关村论坛永久会址、中德国际合作产业园等;北京开放发展动力支撑类,包括大兴国际机场综合保税区、国家科技传播中心等;提升国际化服务环境类,包括国际医院、国际学校、国际人才社区等,为在京外国人提供便利化公共服务。
引聚国际高端资源要素
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引聚跨国公司、研发总部、国际人才等国际高端资源要素,是提升城市国际化能级,支撑北京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此外,围绕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筹办工作,国家会议中心二期项目冬奥会赛时部分今年交付冬奥组委使用。项目全部建设任务将于2023年完成,届时将与现国家会议中心连为一体,形成既能举办国际高能级商务会展、又能满足大国外交和国务政务活动需要的国际会展综合体。备受瞩目的环球主题公园将于今年正式开园,形成北京国际文化旅游新地标。
深化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方面,北京将鼓励国(境)外科学家参与本市科技创新,支持外籍科技人才领衔和参与本市科技项目。推动引进一批国际功能性机构、外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研发中心、专业服务机构和高端制造业企业在京落户,打造国际优质要素资源集聚新高地。对标国际顶级展会,高水平办好服贸会、中关村论坛、金融街论坛,打造成国家开放发展的三块金字招牌。积极导入国际高端资源参与北京中日创新合作示范区、北京中德国际合作产业园建设。
聚焦五个环节补短板
针对《专项规划》外交专业性强、领域综合度高、没有先例可循的复杂工作特点,通过辨识总结全球国际交往中心城市建设的主要特征和趋势规律,深入分析北京建设国际交往中心的优势条件和差距短板, 重点聚焦五个方面的关键环节:
一是找准目标定位,对标全球中心城市,突出大国首都、中国特色。重点在重大外交外事活动服务保障能力、国际要素集聚度、国际交流活跃度、城市国际形象魅力、城市生活宜居度等5个方面,引领国际交往能力建设持续提升。
二是构建立体化的功能体系。适应国际交往常态化需求,着力保障服务主场外交和重大国事活动的首要功能,加强与“四个中心”建设联动促进,聚焦重大外交外事活动、国际会议会展、国际体育文化交流、国际交通枢纽、外国驻华使馆、国际商务金融、国际科技文化交流、国际旅游、国际组织等核心功能,强化与国际接轨的涉外教育、医疗服务、国际人才社区等支撑功能。
三是保持空间布局的前瞻性,着眼未来,预留首都国际交往拓展空间。《专项规划》针对各领域涉及国际交往功能的核心信息进行筛选提取、空间落位,首次搭建“北京国际交往功能要素空间索引”,形成持续跟踪、完善优化北京国际交往功能格局的重要基础。加强功能统筹和战略布局引导,延承首都国际交往功能历史格局,服务保障新兴国际交往功能需要,构建“一核、两轴、多板块” 的国际交往空间格局。
四是集聚多样化的活动要素,全方位展现北京多姿多彩的蓬勃活力。吸引国际组织、跨国公司、会议会展、海外人才等国际高端要素, 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公共外交和民间外交,积极推动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
五是形成常态化的运行机制,促进实现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强功能平台建设,带动全球性政治、经济、科教、文化资源流入,更好的服务保障国家总体外交。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