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流动新态势
-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人口,数据,中国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1-06-11 13:41
5 月11 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下称“七普”)主要数据结果发布。数据显示,当前城镇人口9.02 亿,占总人口的63.89%。与2010 年相比,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4.21 个百分点。
通过数据看出,近10 年来,伴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政策落实落地以及全国新型城镇化进程稳步推进,人口流动趋势更加明显,其规模进一步扩大。
根据人口普查数据,中国现有流动人口为 3.76 亿。人口流动趋势更加明显,流动人口规模进一步扩大。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副院长、教授段成荣分析,在改革开放40 余年间,中国人口的空间变动实现了由低流动性的“乡土中国” 向高流动性的“迁徙中国”转变。
“这一结果在本次人口普查流动人口数据中得到再次确认,并且迁移流动作为常态化的人口空间运动特征还将长期保持。这是我国人口空间分布格局和空间运动形态的深刻变化,也是中国社会结构,尤其是人口结构本身发生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段成荣表示。
人户分离增幅明显
本刊记者注意到,根据普查结果,全国人口中,人户分离比例猛增。
人户分离人口约为4.93 亿,其中,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约为1.17 亿。跨省流动人口为 12484 万。与2010 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人户分离人口增长88.52% ;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增长192.66% ;流动人口增长69.73%。
流动人口,是指人户分离人口中不包括市辖区内人户分离的人口。据国家卫生健康委流动人口服务中心研究员刘金伟向《瞭望东方周刊》介绍,人户分离半年以上可定性为流动人口。
即便不算市辖区内的人户分离,69.73% 的流动人口增幅也很高。市辖区之间和跨县的人口流动规模都非常巨大。
近些年,“流动人口减少”的说法见诸报端,根据国家统计局此前公布的数据,2014 年流动人口达到2.53 亿峰值,此后开始下降,2019 年全国流动人口为2.36 亿,也就是说,每6 个人中就有一个是流动人口。如今七普的流动人口增加到3.76 亿,说明这个群体增长迅速。
从流动特点看,近距离的人口流动增长更快——省内流动人口比2010 年增加了1.16 亿,达到2.51 亿,增长85.70%,同时,跨省流动人口为1.25 亿,比2010 年增加3896 万,增长45.37%。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陆铭分析认为,这反映出经济发展水平有差距的城市地区之间,人口流动的动力非常强大。
“2020 年中国经济遭受新冠疫情冲击,需要大量劳动力的服务业一直到2020 年下半年都没有完全恢复过来,因此实际的情况是,常态下流动人口数据应该会比人口普查数据再高一点, 特别是跨地区的劳动力流动。”陆铭说。
人口空间布局持续调整
这么多流动人口,都流向哪里?
七普数据显示,过去十年,东部地区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所占比重上升了2.15 个百分点。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马亮分析,人口持续向东部沿海城市集聚的趋势依然未变,甚至进一步得到强化,需要适当对其加以政策倾斜。
东部地区吸纳了大部分跨省流动人口。东部地区吸纳跨省流动人口9181 万,占比达到 73.54%。
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国家统计局副局长李晓超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发布会上表示: “过去十年我国流动人口增加比较多,这是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人力资源和人才资源有效配置的体现,也是结果。流动人口增加也是部分地区和区域包括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增强的结果,这和世界各国发展历程的趋势是一致的。”
流动人口中,大多数是劳动力人口。
七普结果显示,我国16-59 岁劳动年龄人口为8.8 亿,劳动力资源仍然充沛。人口数量第一大省广东的人口红利还未消失。
广东省15-59 岁人口数量比重为68.80%,全国最高。
六普数据中,广东劳动年龄人口占比在全国仅位列第七,十年后,广东这一年龄段占比位居全国第一,这与广东外来人口大量流入有关。
数据显示,广东全省常住人口为12601.25 万,连续14 年居全国首位;与2010 年相比,其常住人口十年共增加2170.94 万,增量占全国增量的三成。这部分增量中,超过一半以上属于外来人口流入。
近些年,广东省加速产业转型升级,部分城市放宽落户限制,吸引了大量外来就业人口。
浙江数字经济发展吸引大量人才流入,因此浙江也成为流动人口较多的省份。根据浙江省统计局发布的七普数据,浙江全省流动人口为2555.75 万,其中省外流入人口为1618.65 万,省内流动人口为937.10 万。
“这表明农村劳动力加速转移和经济快速发展促进了流动人口大量增加,尤其是浙江作为沿海发达省份,吸引了大量省外人口来浙江就业创业和生活。”浙江省统计局分析。
得益于近年来中原城市群、郑洛两大都市圈的发展,近些年,河南省流动人口呈现从向省外流动到省内流动的转变趋势。
而作为劳务输出大省的河南,从2010 年 -2019 年,人口流出规模从1000 万左右扩大到超过1300 万,几乎相当于深圳常住人口的总和,并且呈持续上升趋势。七普数据显示,河南劳动力人口占比仅58.79%,为全国最低,同时老龄化问题加剧。
根据近两年当地统计公报,2020 年末,河南农村劳动力省内转移就业1850.26 万人,比 2019 年(1826.01 万人)增加24.25 万人。
人口流动的区域不均衡态势值得关注。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沈建光认为,未来面对区域性经济不平衡,还需推进城市间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政策,缓解人口流出地因劳动力流出导致的经济压力,促进地区间经济增长均衡化发展。
加快社会融合
在大规模的人口流动背景下,促进流动人口融入流入地,成为新市民,是当下新型城镇化建设亟需推进的任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坚持存量优先、带动增量,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配套政策体系,加快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全面融入城市。
“中国城市化的动力和人口空间分布在地区之间的调整动力将是一个非常强劲的过程,也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这就给接下来的户籍制度改革,以及如何让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制度能够顺应人口的空间分布变化提出了新的要求,相关部门应该在政策制定上进一步解放思想,推进城市化过程和市民化过程。”陆铭说, “值得关注的是,流动人口如果在流入地落户的话,就不包含在人口普查公布的流动人口数据里。七普的流动人口数据,本质上反映出户籍制度和人口流动规模之间的差别。所以,全社会必须形成共识,加快推进人口的城市化和流动人口市民化进程。”
陆铭认为,只要经济发展水平持续提高,城市化的水平就会持续提高。另外,在经济发展和全球化的双重背景之下,中国不同地区创造就业机会的能力差别相当大,所以人口空间布局的调整也会持续发展。
流动人口到城市,不仅为了打工挣钱,还要谋求发展,并希望融入这个城市。
国家卫生健康委流动人口服务中心主任肖子华分析,流动人口是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没有完全同步的结果,经济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从农村流入城市,而户籍制度又把他们的身份限制在农村,结果造成长期“钟摆式”流动。
流动人口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人力资源,对推动本地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需逐步推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进程。
“通过社会融合的形式,让流动人口融合城市社会,可以为城市提供稳定的、可持续的人力和人才资源,可以拉动城市的消费,解决城市发展的动力问题。同时,流动人口带来了不同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丰富了城市的文化内涵,有助于建立开放包容的城市文化。一言以蔽之,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可以有效提升城市竞争力。”肖子华说。为此,应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城乡、区域均等化,尽快让流动人口成为城市新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