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的高股价是个错误吗
- 来源:《第一财经》YiMagazine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茅台,美国,企业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1-06-18 17:19
4月16日,美国政府宣布,将禁止美国企业向中国电信设备制造商中兴通讯出售任何电子技术以及设备元件,这一禁令将维持7年,至2025年为止。由于美国相关公司对其使用的核心设备和技术具有垄断性,所以,可以预见这一禁令对其公司产品、业务具有重大影响。
由于中兴通信是中国内地最具影响力的电信设备制造商之一,美国政府对它的“制裁”也被市场认为是中美贸易摩擦在微观公司层面的表现。芯片产业似乎关乎整个国际民生,美国政府的做法也导致中国内地经济观察界的预期焦虑,并因此发出了对中国内地产业政策的批评。其中一个被广泛传播的观点是,中国内地股价最高的上市公司是贵州茅台,而在美国优质公司都是高科技公司,这很可能是中国受制于人的原因。所以,中国更应该在产业政策上扶植芯片等高科技产业,而不是茅台。
那么这是个有价值的观点吗?如果从宏观经济的逻辑来看,你可能会对相关问题有更清楚的认知。
在两百多年前,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曾经阐述过贸易对经济高效运行的意义。如果一个地区生产的某种产品性价比更高,那么它就应该生产这种产品。这就是所谓的“比较优势”。如果需要其他产品可以通过市场和生产所需产品的地区(其实是生产商)交换。这也就是生产分工。当时,李嘉图所举的例子是英国和西班牙关于羊毛和棉花的分工。所以,一个地区不需要低效地生产所有的产品,当地的生活也能正常运行。
这也就是说,在理论上,如果中国生产茅台和美国生产芯片都具有比较优势,那么中国只生产茅台美国只生产芯片就可以了,这两个地区的人都会过得比酿酒又生产芯片更好。类似情形在一些体量较小的经济体是可以实现的,比如瑞士。
但是在现实中,一些体量较大的经济体的管理者为了预防国际政治风险和“荷兰病”(特指中小国家经济的某一初级产品异常繁荣而导致其他部门衰落的现象)的发生,被迫要做一些低效的事来增加经济的稳定性,这种事就是所谓的产业政策。但即使这样,产业政策也需要尽可能地让经济保持较高效率。比如,在过去三十年中国经济决策者没有对美国比较优势更强的芯片产业扶植更多,而是在其竞争优势不明显的领域投入了更多资源,比如高 铁。
大规模的贸易战一般来说会暂时改变经济体之间的比较优势平衡。在贸易摩擦缓解后,比较优势所造成的国际分工还会出现,只不过在这个过程中参战双方都会做一些不划算的事,造成浪费。
另外,在批评茅台高股价是个错误的观点里还有两个认知误区,第一个是贵州茅台公司不是由于产业政策扶植而强大的,而是公司运营的高水准。其次,长期来说,在美国最赚钱的公司也不是那些芯片公司,而是奥驰亚这类公司,它生产的最著名的产品是万宝路香烟。
为什么认为茅台是个“错误”的观点会这么容易被人们接受呢?我猜测最重要的原因是,多数人相对于市场更相信管理者才能有效地解决一切问题。虽然这种看法在中国乃至全球的非市场经济体的历史实践中已经多次被验证是错误的。这里最明显的例子就是1950年代到1960年代,中国内地产业政策完全倒向重工业和钢铁行业,造成的后果是整个社会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居民生活资料匮乏并造成巨大资源浪费。可以肯定,“大炼芯片”不会比“大炼钢铁”更高明。
市场当然不会解决一切问题,但其他的方式将比依赖市场出现的问题更多更严重。大概所有的宏观策略都是如此,没有哪种方式是绝对好的,而是其他方式还不如它。
从某种角度上看,经济体划分本身就是造成全球经济运转效率变低的一个主要问题。但人类社会就是这样的,在稀缺性条件下,人们总会让自己或者自己所在的群体占有更多—而这也正是经济学的基础。这里的逻辑你能明白吗?私有化,也就是利益所归造成了经济的运转;但是另一方面,私有的实体产物又造成经济运转的低效。经济学是门充满矛盾的学问—人类本身也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