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司的生命周期与危机

  差不多去年这个时候,我在华盛顿当面采访了即将离任的杰夫·伊梅尔特。作为通用电气此前长达16年的首席执行官,他毁誉参半。

  赞扬来自于他的积极创新,自从2001年开始,通用电气的研发成本增加了超过一倍。不过,他在任16年间,通用电气的股价涨了8%,然而同期标准普尔指数上涨了224%,他又因此遭遇了投资人的埋怨。

  他的离任也被认为与此相关,但这没能挽救继续下滑的股价。仅在去年,通用电气有将近1400亿美元的市值蒸发,看空不仅仅来自华尔街的那些投资者,也包括前任雇员、中小投资者以及所有认为这个公司大而不倒的人。

  《华尔街日报》这周刊登了一篇故事,主角之一是 Gary Zabroski。从1976年开始,这个蓝领工人就在自己的家乡,马萨诸塞州的Lynn为通用电气工作。不难想象,当时这份工作待遇丰厚,福利也不错,对于Zabroski 这样高中毕业的人来说,这份工作还提供了一个职业的晋升通道。

  40年后的2016年,他退休了。离职的时候,他可以得到每年8. 5万美元的退休金,以及价值28万美元的股 票。

  起初这看上去很美好,不过股价崩盘之后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现在他的股票缩水到只有11万美元。为此他需要重新找工作,才能支付每个月的贷款,以及照顾行动不便的妻子。

  通用电气从高峰到低谷时失去的资产,甚至超过了那些从高峰跌落到破产境遇的公司,比如雷曼和贝尔斯登。这种急剧下滑,并非出于丑闻、市场萧条或是整个大的经济环境动荡,而是完全来自人们对这个公司的信心在一点点抽离。

  糟糕时期投资的后果、关键市场的表现不佳,都导致了股价动荡。有意思的是,通用电气的股票当中超过 4成都是个人投资者,也就是那些自己开设了股票账户的人,比起人们熟悉的另外两个美国公司波音和强生,这个数字高得多。而超过60万人的养老金都和通用电气的股票相关,当中不乏因为技术冲击失去工作的美国工 人。

  通用电气的股票很长时间以来都被当作硬通货,被认为是美国经济基本面的反映。这些人很长时间都没有关心他们的养老金账户,甚至把每个月收入中的固定一部分用来购买通用电气股票,就只有当知道资产大幅缩水,他们才像一些人关注比特币走向一样每天都去看,在想是不是到了谷底,或者啥时候才能回到高点。

  在通用电气把家电业务在2 016年出售给海尔之后,对于千禧一代来说,这个从事飞机引擎制造、金融和通讯服务的公司将越来越不熟悉。公司获得的回报非常缓慢。与此同时,2008年危机之前,伊梅尔特一度想过让通用电气回到工业传统本身,但在泡沫时代,公司对金融的依赖习惯更深。

  现在这个时代的大公司是Facebook。有一段时间,去通用电气工作就像一张黄金门票,但如今,隔一段时间就会有好的工程师去了Google和Facebook,或者那些热门的创业公司。正如你所观察到的,Facebook也在遭遇股价下滑和信任危机。虽然说从2011年开始,它就麻烦不断,首先是哈佛大学双胞胎校友与扎克伯格的法律纠纷,其次是该公司内部对进军中国市场的态度分歧,当然还有一直持续的隐私纠纷。

  但没有任何一次抵得上这一回。

  比起125岁的通用电气,Facebook年轻得多。没有人会认为Facebook、YouTube或者对它们的喜爱会随着这场风波就此消逝。不过现在,有一点变得更清晰了,这些大公司再也无法代表网络的全部,这么多年来第一次,美国出现了很多新的社交网络,它们即便暂时无法撼动Facebook的地位,但人们放下了成见和便利,不介意尝新及转移沉淀下来的社交关系。当然,对于1995年之后出生的Z一代,游戏才是他们的社交网络,《头号玩家》也展现了非常反乌托邦的一面。

  因此,无论谈论后通用电气时代,还是后Facebook 时代,都意味着大公司从来不像想象中那样坚固不摧。周期性的地位撼动,正在变得越来越迅速而无常。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