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到底该不该贷款

  上个星期中国内地金融以及证券市场最不缺的就是监管和决策层的表态。这种东西如果太频繁了,有时候也会让人感觉有点迷茫。当然,最重要的,也是最引起人们注意的还是银行。

  首先是在11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的央行行长易纲答记者问。

  在这次的问答中,易纲以比较现实的角度讲了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所遇到的问题。

  首先他提出了一个辨别,“融资难”和“融资贵”。在此易纲没有避重就轻大而化之地说这个问题,从而使这种辨别很有价值。从他的讲话基本可以理解为,央行并不对“融资贵”持一种单纯的否定态度,因为那可能是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

  商业银行要保护自身利益,对次级贷款人采取高利息是正常的。如果逼迫商业银行降价,它们不是通过其他方式让融资变贵就是惜贷。这在前一段也是普遍发生的现实。而接下来有关部门会更注重解决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对于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难,易纲提出了债券、信贷、股权融资“三支箭”。其实这对中小民营企业来说是一种分级。

  其中更引人注目的是第三支箭,也就是股权融资。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最高决策层最近阐述的“科创板”概念。从易纲的描述中看,这种股权融资方式主要参与者是私募股权基金、券商和商业银行的投资公司,它可能对普通投资者并不直接开放。其实人们猜测中的科创板由于实行注册制,很可能其主要参与者也是以上三类。

  在金融货币政策上,易纲的讲话中表述了一种“谨慎”的精神,其中一个是对金融风险和支持发展之间的关系处理要谨慎。在政策制定上要充分听取企业和金融机构的意见,不要搞一刀切。另一个是加强不同监管和决策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统筹政策力度。而且央行要起到金融委办公室的职能。

  不过,在11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郭树清发表了答新华社记者问。其中郭树清提到了一个目标,也就是所谓的“一二五”目标。即在新增的公司类贷款中,大型银行对民营企业的贷款不低于1/3,中小型银行不低于2/3,争取3年以后,银行业对民营企业的贷款占新增公司类贷款的比例不低于50%。

  可能是这个目标以及郭树清答记者问中一些对商业银行信贷文化的表述引起了市场的反应,在11月9日A股市场上很多商业银行类股票出现了比较大幅度的下 跌。

  接着在中国内地的《金融时报》又发表银保监会相关人士对郭树清答记者问的解释:“一二五”并非硬性考核指标,而是方向性的指标,也不会对单家银行提出要求,将考虑银行差异化发展。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银行的信贷标准皆不能放松。

  说句题外话,你能理解宏观经济观察者们的辛苦了吗?其实,监管部门和决策者发表意见真的应该保持“审慎”的态度,要不然很容易引起市场的误解。

  不过不论怎么样有几个问题大概还是清晰的。在接下来的宏观政策设计上,流动性应该从原来的“合理稳定”转向“合理充裕”;结构性去杠杆工作将告一段落,宏观经济可能进入了一个稳杠杆的阶段。而且在年底之前,央行有可能进一步根据经济情况做出释放流动性的动作。

  当然了,从央行的表态上看,今年接下来的时间,以至于明年,央行仍将保持一个非常忙的状态。它不仅要管理货币政策,而且甚至要微观到发现哪家足够好并且需要流动性支持的民营公司可以用央行的融资支持工具;而积极的财政政策也需要进一步推动。

  那么商业银行呢?很可能它们的贷款量和速度都将得到增加,它们的资产负债表体量会因此增大。而通货膨胀率有可能因此增长。不过并不是所有通货膨胀都是坏的,我们只要避免那些最糟糕的情况就可以了。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