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泽水调丝乡

  • 来源:海峡旅游
  • 关键字:震泽,垂钓,环镜
  • 发布时间:2021-08-06 14:55

  唐朝诗人张志和有诗云:“数椽结庐,一水环镜。玉山浮游,震泽清净。”相传长漾有一个浮水墩,原名叫浮玉墩。一日张志和泊舟于此,见此奇景,脱口咏出这首句,此后便筑庐浮玉墩,隐居江湖,终日垂钓。

  “清净”也是我们抵达震泽时的第一印象。江南水乡古镇众多,走过乌镇、同里、周庄、西塘,各有各的美好,但唯有这里让我们舒一口气。没有了成群结队的大型旅游团,大可随性漫步在三三两两的游人中,很容易就和当地人打上交道——阿婆团子的阿婆阿公年纪大了,每天做的量不多,去晚了买不到,他们比我们还着急;四碗茶楼的吴阿姨从小就爱喝茶,如今改行做茶楼,聊到兴起,坚持要请我们喝一顿四碗茶。宝塔街是古镇的主街道,其间却少见带有浓重景区性质的店面,大多数小店都是震泽本地人开的,做着自己的小营生,不够“高级”,却令人感到温暖。

  这种悠闲的步调,必然基于古镇的富饶。震泽古镇的规模不大,但自古经济发达,数千年前便形成了“无地不桑,无家不蚕”的传统,当地集散的辑里丝更声名远播,被用于织造清朝康熙、乾隆两位皇帝的龙袍。这里出产的湖丝、盛绸、苏缎畅销全国,至光绪年间,震泽一地出口的生丝数量已占全国总量的十五分之一。可以想见这里依水而建,也因水而兴,必是“栋宇鳞次,百货俱集,以贸易为事者,往来无虚日”。

  而桑蚕文化最讲究人与自然的关系。当地人习惯称蚕为“蚕宝宝”,日夜悉心照料,极尽呵护之宜,这种对自然生命的疼惜与关爱,也丝丝融入震泽人的性格里,令我们在与他们的接触过程中,感受到一种属于苏南的妥帖与温柔。

  本次专题里,我们将对震泽的探访分为 “丝潮”“水调”和“时味”三个部分。在“丝潮”中讲述震泽人与蚕之间的种种故事,也期待能通过对话,挖掘更多隐藏于此的丝贸印记;在“水调”里感受在地生活,从师俭堂的过往、四碗茶的年岁到乡村新事物的出现,一点点梳理出震泽生活的古韵今味;又在“时味”里敞开肚皮,品尝这里的四季家宴,细数依节气而做的24 种糕点,将这儿的好味道写进记忆里。

  在震泽走过几日,我们渐渐发觉,这个位于“吴头越尾”的水调丝乡之所以“清净”,并不是因为它真的人烟稀少——作为4A 级风景区、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的入选者,想要向震泽取经学习的人绝不会少,可这里却保留了国内旅游乡镇少有的生活气息,并依循着千百年来与自然的共生关系,一步步向前发展着。对震泽人而言,只要能依着自己的步调走,那日子始终是清静的。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